186 好好学习,天天自由
转眼又到冬天了,我迫不及待的约Pieter去河堤上滑冰,他选了Kinderdeijk,那里河堤长,两边还有十九座建于十八世纪的老式风车,一边滑一边看风景最惬意不过。那天是难得河堤结了冰却又风不算大的日子,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来这里溜冰,河堤上人来人往穿梭如织。蓝天如洗,寥寥几朵白云如天鹅般悠闲的在碧空漫步。阳光下原本古朴静谧的风车被涂了一层厚重的油彩,仿佛注入了复活的灵魂,下一刻就能大战堂吉柯德。河岸边大片的芦苇虽已被冻住了脚,却不忘在风中摇曳着身姿,欣赏自己新披上的金色外衣。冰面被照得如镜子般光亮,将所有的一切都倒映入怀,融合成一幅浓墨重彩的中世纪油画。
我正沉浸于周围诗意的风景之中,突然身后传来冰刀摩擦冰面的尖锐声响,有个人失控般朝我滑来,眼看就要相撞,我的脑海中猛然闪回当年在冰场被史云霞撞倒的画面。激烈的冲击、失重的跌倒、钻心的疼痛……恐惧如电流般窜过脊背,我的心被紧紧揪起。然而,就在这一刹那,肌肉的记忆比意识更快地做出反应,双脚下意识地向后滑移,膝盖微屈卸去冲击,身体本能地顺势旋转,一记轻巧的外刃转身,那人擦着我的衣摆惊险掠过。我轻盈的在冰面上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雪白的冰屑从脚下扬起,和我的双脚同时稳稳地落在了冰面上。除了风卷起几缕发丝拂过我的脸颊,我毫发无伤。余光瞥见失控的那人重重的摔在了冰面上。滑在我斜后方的Pieter赶了几步来到我身边时,我的心依旧砰砰直跳,我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成功且优雅的躲避了冲撞,没有重演上一次的狼狈难堪。
“嗨,没吓到吧?”Pieter滑到我身边,冰刀划出优雅的弧线,“刚才想扶你来着,结果发现你根本不需要。”
他蓝眼睛里闪着揶揄的光:“那串旋转步简直像教科书,以后可没人能随便撞倒你了。”
我依旧惊魂未定:“真的吗?真的不会再跌倒了?”
“除非你非要挑战三周跳,”他大笑,“否则想撞倒你现在可不容易。你没看见自己刚才多镇定,用中文成语说就是……”他掰着手指数,“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如履平地!”
一股热流突然涌上心头。我直起身,试着滑出几步,感受着肌肉记忆带来的全新平衡。冰刀切过冰面的声音变得清脆而自信,每一个微妙的重心转移都像身体在低语:你自由了。
我在冰场中央转了个圈,张开双臂,让寒风灌满大衣。我如重获自由的小鸟般雀跃的蹦跳在冰面上,时而倒退,时而旋转,时而双脚交替换刃,感受着速度与节奏交织出的律动,尽情享受着我为自己创造的自由。从此以后少了一个受制于人的弱点,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然。
那段被史云霞撞倒的往事,如同一根隐刺,长久地扎在我的心头。我曾将这一切归咎于她的居心叵测,也曾为谭天那闪烁其词的反应而黯然神伤。然而,如今我终于明白,那场风波的根本原因,终究怪我自己学艺不精,也怪我爱得不够有原则。倘若当时的我,能像今日这般,在冰场上优雅转身,在感情中从容退场,便不会被迫接受那些真假难辨的道歉,更不会让自己从脚踝痛到心扉。
自我保护,从来不能依赖于外界的风平浪静,也不能寄望于他人的善意施舍。真正的安全,源于自身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每掌握一项技能,便如同在人生的战场上多了一面盾牌,多了一分与世界抗衡的底气,也多了一分追求自由的筹码。
唯有自己成为坚韧的人,才不易被生活所伤,才能护住尊严的边界,在关键抉择前拥有说“不”的权利与说“是”的资本。不必像豆豆,因畏惧孤独而躲进一段将就的婚姻;不必如曾经的我,因一个人的离去而否定全部自我;更不必因任何人的离去而迷失前行的方向。
真正的自由,不是拥有避风的港湾,而是自己成为那座风雨不侵的灯塔。无论浪涛如何汹涌,我都能为自已照亮前路,稳稳地驶向下一程山海。
当这个道理在我心中豁然开朗时,一股无形的力量如春笋般破土而出,迅速生长,刹那间化作一株直指苍穹的翠竹。我的心,也随之坚定挺拔,迎风而立,无畏无惧。
Pieter看我滑得飞快,也加足马力追上来:“你现在像一阵风,一溜烟儿就不见了。”
“对,我是来去自由的风,不再为谁停留。” 我想起了以前胡诌过的那首打油诗,我把第二句的“曾”改为了“再”。跟谭天在一起时,我做了很多的牺牲和让步想要留在他身边,但仍旧事与愿违,心里的委屈也越积越多。那么以后就不要勉强自己迁就别人了,只奔着自己的目标去,“谁欲共我飞翔,先追我心之向”。
这一年的冬天我没有像去年那样总是感冒,甚至连那据说会一直缠身的冻疮也不药而愈,没有再犯。把自己照顾得妥妥帖帖的感觉真好,我空洞了很久的心似乎终于有处安放了。
体重也不负众望的涨回来了些,张鹏来看我时,很满意我白里透红的气色。“你现在这样子,我才算放心了。”
“对不起,是我之前太不懂得爱惜自己,让你担心了。” 我愧疚的说,“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首先照顾好自己。”
“你明白就好。毕业后你真打算留在荷兰了?”
我点点头:“我已经找到实习工作了,在Shell的投资战略部,下个月正式开始,他们还发我工资呢。有了实习经验以后在这里找工作应该不难。”
张鹏赞许的笑了笑,但是看得出来他笑得有点勉强。他没再说什么,从箱子里拿出两条牛仔裤给我。“刘欣让我带给你的。”
“她怎么会想到给我买牛仔裤的?” 我接过裤子,一条是经典的水磨蓝,一条是灰黑色,面料挺刮且有弹性,我比划了一下大小正合适。
“上次你不是抱怨在荷兰你尺寸的裤子不好买嘛,有一回聊天我就随口提了一嘴,这回我来之前她买了两条非让我带给你。”
刘欣不是第一次给我买东西了,她向来细心周到,虽隔着万里也一样对我照顾有加。不过听张鹏这口气,他们现在好像关系变近了,竟然能讲到这个话题。
我顿时心生好奇,激动的捅了捅张鹏,问:“你们开始谈恋爱了?”
“还不算吧。” 张鹏回答得有些支吾。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哪有还不算这种讲法的。” 我想起当初和谭天在一起前,他的反复思量深深刺痛了我的自尊心。张鹏对我是千般万般的好,但或许在刘欣眼里,他也和谭天一样,犹豫不决、踟蹰拖延,无意间伤人至深。“你这次回去就跟她定下来,她等了你这么多年,你可不能当负心汉,耽误她。”
“竟然轮到你教我了。”张鹏微微一笑拍了拍我的肩。
张鹏虽然没有直接同意但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否决,我隐隐觉得这次应该会成功。
刘欣是张鹏的退而求其次,所以他没有那么主动,也不愿意分出对我十分之一的好去对待她。曾经的谭天对我也时常被动拖延,忽略我的各种需求,大概我也并不是他义无反顾的首选,只不过在当时他没更满意的选择而已。等他遇到一个非常喜欢的人时,他一定舍不得犹豫,舍不得远离她,会愿意倾其所有的去爱她的。想到这里我心里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那场我全情投入,自以为感天动地不肯退而求其次的爱情里,我大概才是那个“次”。
不过现在我只允许自己忧伤一小会儿,不会任由忧伤蔓延开来,在它试图长出新藤蔓时,及时阻止把思绪拉回到别处去。
我拉着张鹏去了鹿特丹最大的百货公司给刘欣买了好些礼物,张鹏起初非要给他来付钱。我逗他说:“如果你付了钱,那可都算你送她的了,我回头一定到刘欣姐那里替你邀功。”
张鹏脸有些红,想了想从礼物中挑了最贵的小羊皮手套付了钱:“这个算是我给她带的纪念品,其他的算你的。”
手套银灰中泛着冰蓝,这个颜色是张鹏选的,我觉得很符合刘欣大气温婉的气质。纵然张鹏现在还没有把心里的重心移到刘欣那里,但将来他一定会对她越来越好的。
终于迎来了去Shell实习的第一天,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Shell可是全球能源行业的巨头,不仅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举足轻重,还在可再生能源、氢能这些前沿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而我所在的投资战略部门,正是公司决策的核心之一,负责评估各种能源项目的投资可行性,制定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在这里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梦寐以求的机会。
我的导师Marno是个经验老道的投资分析师,主要负责Shell在欧洲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第一天,HR带我熟悉完环境后,他就给我布置了任务,整理市场数据,分析一个北欧风能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我信心满满地打开电脑,心想这不就是课堂上学过的DCF模型和风险评估吗?我找来过往风电项目的投资回报数据,将它们整理在Excel表格里,并列出了预估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以评估其盈利能力。我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开始整理数据、搭建模型,却发现实际项目远比我想象的复杂。风电场的建设成本波动很大,当地政策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也在不断调整,甚至连风速的历史数据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我试图用教科书上的方法去“套”这些数据,结果却越算越乱,模型得出的结果和团队之前的预估相差甚远。反复调整模型,但数据始终不够稳定。
我有点慌了,生怕自己搞砸了任务。于是,我决定多花点时间研究。我翻遍了公司内部的行业报告,还对比了其他类似项目的投资案例。为了获取更准确的风速数据,我甚至主动联系了项目地的气象站。荷兰人不到必要很少加班,所以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倒总是成了最晚一个下班的人。
起初几天Marno 没有主动来过问我在做什么,任由我上上下下的折腾,直到一个星期五的傍晚,他准备下班时看见我还在格子间愁眉苦脸的坐着,关切的过来询问我这几天怎么样。
我战战兢兢的把我的困境跟他说了一遍,他大笑起来:“My young lady,投资分析不是学校里的数学题,光靠公式和模型是不够的。你需要学会用市场的眼光去看问题,从更广阔的视角去思考,把政策、竞争、需求、技术等因素都纳入分析框架,这些比精确的计算更重要。”
这句话点醒了我,我一直像学校里答考卷似的只盯着数据和模型这条“死”线,忘记去理解市场背后的动态和逻辑这“活”水。在分析那个北欧风能项目时,我一开始只关注了财务模型和风速数据,觉得只要把这些算清楚,投资回报率就能一目了然,但实际上市场远比这些复杂得多。
比如,当地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政策会不会调整?未来的碳税政策会不会影响项目的盈利能力?北欧的风能市场是否已经饱和?其他能源公司是否也在布局类似项目?如果竞争太激烈,项目的利润率可能会被压缩,甚至可能面临价格战。
另外,市场需求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未来几年,欧洲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会如何变化?电力价格的走势如何?如果未来电力价格下跌,即使风能项目的发电量很高,投资回报率也可能不如预期。还有新技术趋势。风能技术是否会有重大突破?储能技术的进步会不会改变风能的竞争力?这些技术变革可能会让今天的投资决策在几年后面临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
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彻底改变一个项目的可行性,这是固化的模型无法预测的。说到底这跟投资二级市场也是异曲同工,除了看营收数据,还得宏观衡量市场整体情况。
我觉得自己不能仅依赖财务模型和理论公式,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对市场的敏感度。那以后我除了自己大量的阅读相关行业报告和新闻跟踪,了解市场动态以外,还时常找时间跟Marno 请教,也跟有经验的同事聊天。茶水间,饭厅,甚至厕所里,我极大的发挥了自己的社交能力,逮住所有机会向每一个人学习。
同事们对我这个异国实习生十分友好,毫不吝啬的与我侃侃而谈。我从一个同事那里学到太阳能板建在沙尘多的地区,损耗率和维护成本都很高,即使其他条件看上去都很好,也还是不容易盈利。另外一个同事说,他当时负责评估一个澳大利亚风能项目,几乎全部合约都要敲定了,发现准备建风电场的地区会有一种候鸟经过,大量飞鸟会扰乱风力发电,发电场反过来也会影响生态,容易遭到环保组织反对,所以果断中止了项目。甚至还有因为蜜蜂而黄了一个项目的,这类令我匪夷所思的“轶事”不胜枚举,为我打开了一个个全新的视角。
我每天不亦乐乎的“好好学习”,吸收各项新技能,朝着心中向往的无边自由狂奔而去。而我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有一个人正跨越山海,飞过三分之一个地球朝我狂奔过来。
后面关于工作那段,是不愁自己的经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