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最大的义工市场?

(2008-09-01 22:58:38) 下一个
本次奥运会,中国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数以几十万人的“义工”,无论是前来参加奥运会的奥运官员、教练员和运动员,还是各国记者和游客,就连北京官方和媒体,也对这几十万人的“义工”津津乐道。奥运“义工”,成了中国此次奥运会的一个亮点,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届奥运会的义工人数,可以望北京奥运之项背。
自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体制原因,加上人力便宜,中国“义工”制度一直在政府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中占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许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君不见咱们国家领导人访问朝鲜首都平壤,十里花街迎“领袖”的壮观场面吗?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无不是“义工”盛行的国家,而且,我们还一直为这样的“义工”现象和制度发自内心的赞同,因为,她显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气、热情、效率……
笔者在国内和出国后参加过很多次义工,比较两种义工,似乎中国的“义工”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义工有所不同,最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义工”有政治成分和其它因素参与,如果拒绝,轻则态度不好,重则影响自己前程,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义工全凭自愿,对孩子而言,唯一的差别是义工身份可以对上大学有一定的帮助,因为,好的大学需要对社会有用的学生,而义工的时间,就是对一个学生未来价值的较好评价。
50-60年代,中国的大炼钢、大跃进投入了大量的“义工”,60-70年代的文革、上山下乡也使“义工”制度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农村围湖还田、退耕还林,到城市防空屯粮、抗洪筑堤,“义工”无不充斥着主力市场。不过,分析这样的“义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工,这是笔者为什么在这里加上了引号的缘故。无论农村和城市的“义工”,都算“出工”,也就是说,在农村可以算上工分,在城市,“义工”可以回原单位“报销”,工资一分不少,这是为什么大伙都愿意当“义工”,毕竟当“义工”的过程中,没有计量,只要出工了,就算一个整“工分”,何乐而不为?
笔者在国内的时候,没少做“义工”,这其中,有真正的义工,还有“出工”。至于义工,绝大部分都是在工作之前,也就是说,还没有挣“工分”本领的情况下做的,所以,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工,小学时的学工学农,咱捡过废钢铁、废玻璃,还薅过青草沤绿肥(连农民的麦苗都薅了),挑过土立方,为了表现不怕脏不怕累,学习掏粪工人时传祥,甚至挑过粪肥,锄过地,打过麦,光荣历史,如数家珍。计划经济的时代,象咱这样的小义工,绝大部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薅麦苗、撒粪肥、偷吃未成熟的庄家,孩童当“英雄”的壮举,都在当义工的时候干了。当出落到挣“工分”的年龄,这样免费的义工基本离自己远去,记忆中只有给孩子学校帮忙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工,绝大部分的“义工”时间都算出工。就是抗洪救灾这样的大事,也是政府发令、单位“报销”的“义工”。
出国后,做过不少义工,那是真正的“划不来”,除了向老板告假,用自己的休假时间,还搭上汽油费、午餐费,尽心尽责,并未落好,最后得到个“Thanks”是最常见的收获,想用此“Thanks”回去向老板“报销”,门都没有。咱刚到美国的时候,单位有个台湾来的住院医生,瞒了老板献骨髓,在献骨髓前没完没了的检查,献完骨髓后自己休息了三天,全用了自己的假,老板从头至尾不知情,咱简直怀疑这家伙精神出了问题,因为,在中国,单位组织献血,除了补贴和休假,还可以获得“英雄”的称号,大红榜可以高高挂上几个星期。
市场经济开始后,中国的“义工”现象有了很大的萎缩,这成了许多人“风气日下,一切向钱看”的一个佐证,其实,目前中国的“义工”仍然很普遍,因为,作为政治任务,在目前中国的体制下,这样的“义工”是不可能消失的,每年援藏、援疆人员,发达地区对平穷地区的对口支援,就是很好的“义工”例子。如果不是政治任务,没有“工分”可赚,中国的“义工”现象才会真正的萎缩。
有读者可能会反问:本次奥运会“义工”可是没有“工分”可赚,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参加?有没有“工分”可赚咱不知道,不过,从网络了解到的消息,有“义工”大妈被请去缺乏人气的运动场馆充数,还获得了150元的时间补偿,说明此次奥运会的“义工”也不全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工。分析其他的原因,笔者认为,奥运会的高聚焦性,应该是很多露脸“义工”趋之若鹜的动力所在,没看到港台明星们对闭幕式献演分文不要的报道吗?如果您是个“穴头”,您尝试着用您那三寸不烂之舌劝一劝这帮明星们给您免费献演,估计就是用冰水洗脑,也会落下“脑子不清醒”的评价的。
说了那么多,似乎中国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义工,否也。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国涌现了无数的义工,他们从中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了灾区,为灾区送来了人类的温情。不过,正如毛主席老人家所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不做坏事。”义工是一个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社会无怨无悔的回馈,是不计报酬和名利的“雷锋”行为,这样的义工在中国普遍吗?从这层意义上讲,中国还远谈不上“最大的义工市场”。
义工,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当一个人为生存而忙碌不息的时候,指望他(她)成为义工主体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要求,所以,一味奢谈精神文明可以越过物质文明超前发展,似乎有违社会科学的基本定律。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