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由校园血案想起那个生死攸关的英文词

(2009-11-24 09:10:21) 下一个
由校园血案想起那个生死攸关的英文词

说实话,Empathy 这个英文词我学习了好几年才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尽管它和Sympathy (同情)只差了两个英文字母。

从字典上查,Empathy 是“移情作用”之意,死记硬背地去考了GRE,但始终不确定这“移情作用”是什么意思。这个词一直如骨梗喉,让我不能轻易忘掉。读书看报碰到这个词我就特别留意,几年下来慢慢体会到它的含义。

前几天看网上新闻报道的吉林农学院的杀人惨案,死者赵研的恶作剧开过了头,把同寝室同学郭力维睡觉打呼噜摄了像传到网上,恼羞成怒的郭力维用剔骨刀把相处四年的同学捅死。

20年前,几乎一模一样的惨剧发生在我读书的大学。高班要毕业的同寝室同学,死者是个爱帮助人、善良的小伙子;凶手性格比较孤僻,书念得很好,已经考上了研究生,杀人的原因几乎和吉林农学院的一样。凶手和同学玩“拱猪”,死者在边上看。凶手输了,按规矩在他的名下画个猪头。偏偏死者和他开玩笑,在猪头上添了个小猪尾巴。大家一笑而已,谁也没往心里去,除了凶手。当晚半夜,他手持一把三棱匕首,把死者叫醒,争吵几句,还没等上铺被吵醒的同学来得及制止,就接连几下把一起生活了5年的同学刺死了。

凶手之所以这样痛恨别人不以为然的玩笑是有原因的。他天生尾巴骨没有退化完全,深以为耻,从不轻易和人一起洗澡,同学中只有死者进大学之初无意中看到过,哪知几年后因此丧命!

法律制裁凶手,在大家都谴责凶手的残忍无情时,留给大家要思考的其实很多。

和Sympathy (同情)只差两个字母的Empathy (移情作用)由此就让人觉得性命攸关了。Empathy的所谓“移情作用”,在我的体会就是中文的体谅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之意。

如果惨死的两个学生,在开玩笑的霎那想到Empathy这个词,能在心里一闪而过地想想,换了我被别人这样戏弄,我会是种什么样的心情?也许,两个年青的生命(死者和凶手)因了这转瞬的闪念都还有未来。遗憾的是,我们的成长教育中缺乏的正是这些和孩子的幸福息息相关的情感教育。

Empathy 是比Sympathy 更深层次的情感。

以在我上的大学死去的那个男生为例,他是个热情助人的开朗男孩,同学们都喜欢他。能够助人,说明他对人很有同情心,这样地死于非命,让人扼腕!但是,他在Empathy上交了白卷。做为一个和凶手朝夕相处的同学,他应该在5年的生活中体会到凶手对自己的生理特征的耿耿于怀,羞于见人;他应该体谅他人的难言这处。这个白卷,不是两个年青的死者的错,错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上!

在我们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中,加进了市场经济的金钱因素,教育在考试的独木桥上越走越窄,成绩、名校成了一切,孩子的幸福仿佛都寄托在好成绩和好大学上。为了这个目标,家长可以为孩子包办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事,独独缺了对他们情感的关怀和培养。

孩子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要一个人去闯的,我们再爱孩子也不能陪伴他们一世。没有一个家长是圣人,可以包办孩子一生的幸福。我们能给的,就是教育。爱,也是一样要教育的。

在美国的生活中,我发现有些美国人在细节小事上非常注意体谅人。同样是教育孩子要有慈悲之心,我的邻居就比我做的好。对帮助穷困的人,他们不说穷人(poor people),而是说 不走运的人(disadvantaged people or people not as lucky as us)。这一点区别,让孩子能够体会到我们要帮助的人可能只是一时的困顿,在我们的帮助下他们有可能重新站稳脚跟,有个未来。比单纯地给他们贴上个“穷”的标签要有人情味得多。

杀人的事件是极端,因了现代的媒体而广泛传播。生活中的我们体会更多的是好心之人说话不合时宜,出口伤人,包括我自己。细细想想,是那一刻没有把握住Empathy。

Empathy, 归根结底和我们中国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接近,只是它被淹没在欲望的滚滚红尘之中,需要我们特别地去挖掘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