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所知道的52年之前的沪上高校点滴

(2016-03-20 19:40:33) 下一个

看了昨天网上关于1952年高校调整前沪上高校排名的帖,有些看法不吐不快。

首先关于工科院校的排名,帖子中把同济大学排在了交大前面,这有失偏颇。

同济大学是德国体系的学校,二战前不清楚,1945年之后德国成了战败国,连带着国人对于德国体系的学校也不似之前那么趋之若鹜了。相反,由于交大校友影响大,毕业后就业有保障,所以1946-1949年,交大电机系是报考录取率最低的工科专业,低于清华。

帖子还把复旦称为野鸡大学,称其为私立大学,也是不准确的:

抗战前,复旦的确是私立,但是抗战中复旦内迁至陪都重庆,复员上海前就已经变私立为国立复旦大学了。至于教学水平,则要当年的师生来回忆了。

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是法国天主教会建立的,震旦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圣公会所办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52年合并为上海第二医学院,前些年改称交大医学院。上世纪80年代,震旦基金还曾资助过上二医的青年教师留学海外。近年来的情况不了解了。

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由the American Baptist Missionary Union and the 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建立的,本人只晓得她的学费极高。另外,1948年共军进驻北平前后,当时在燕京大学读书的上海籍学生纷纷返回上海,可能是因为学分互认,有不少人借读于沪江,有名的就有洪晃她爹——洪君彦。沪江的校长命运似都不好,一位刘湛恩被日寇暗杀,未亡人刘王立明及爱女,57年均被当蛇引出洞。最后一任校长凌宪扬,49年后吃官司死在了网友苍山到过的白茅岭(还有人说是被枪毙的)。

至于沪上其他的几座大学:大夏、大同、光华等由于日本侵华,813抗战军兴,除了内迁之外也都纷纷迁入租界,缩小规模。

1946年之后,由于国民政府及从内地复员返沪的学人排斥,凡抗战期间留在上海的教授(开始甚至波及学生)都有被人低看的感觉,更不要说在汪伪政权里兼过职的教职员工。所以当49年5月共产党大军进城时,看清局势并经济上还有能力的纷纷南迁香港,很重要的因素就是KMT的台湾不容他们,譬如前港澳办主任鲁平(一头白发)的父亲就是46年之后去的香港。当年有不少汪伪政权高官的子女,因政治上没出路而投奔了老共,有名的就是周佛海的儿子和现任央行行长的爹爹。

拉拉杂杂写了这些是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学人自己就不要内讧什么谁是野鸡谁是第一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好介绍,好信息,长知识。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