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之后汇丰在大陆的业务停止了(并非立即),汇丰银行也从其在外滩的总部撤出了。随之是四十年的空白期。
85年之后,随着港英方面与内地的交往逐渐密切起来,汇丰高层也曾有人到过北京,有了点恢复交往的苗头。岂料紧接着发生的六四,把经历过40年前大军进城的汇丰”吓尿了“(近些年国内流行的吓尿体),随即趁着欧美封锁对中国外交造成的困难局面,江泽民刚进北京立足未稳,老邓不管具体事物,李鹏大权独揽且昏聩自私,在事件发生后最早访问北京,第一批与李鹏见面的西方客人(那时李被冠名”屠夫“,外人都不愿见他)时,汇丰提出要将总部迁出香港,并获得李鹏的同意。这样,其实担负香港央行责任的汇丰就不再是一家香港银行了。
大家不要用现在的眼光看香港,八九十年代港资是进入大陆外资的主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来源;各省市各系统基本都在香港开设窗口公司。
1992年之后,陈云身体日见不好,上海开放提上了日程,因为需要资金,随开始力邀原来那些在外滩的外国银行回来,头一个就是汇丰。
为了显示诚意,上海市政府还特地在资金很紧张的情况下,对外滩旧建筑进行了修整。原来大楼里的暖气管道、水电线路均已破旧不堪,外观内饰也早就是破破烂烂。前几天有人提到女作家陈丹燕的父亲是49年之后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中波轮船公司的老总。那家公司就是外滩南首第一幢大楼,外表黑黢黢脏兮兮的。
汇丰经过论证、分析形成了一份内部报告,大意就是汇丰要忘记之前的教训,半个世纪还不够。
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汇丰、渣打等一批老牌英资银行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大陆原来看他们的仰视眼光不再。
等二十一世纪中国进入WTO,中国市场出现蒸蒸日上的势头,英国宁老面皮的劲头就又出来了,想回中国开展业务。
2005年左右,具体时间记不清了,黄菊主管金融,可能记住了当年吃瘪,传出了那条谁来都行就是汇丰不行的传言。好像时至今日,汇丰在国内除了很少几间办理私人银行业务的办事处外,也没有分行,业务很一般,没能抓住2000-2019这二十年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