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是听说还是读到的:好奇是生而带来,不是培养得出来的,只会因为环境的压制而消失。悚然一惊,看看刚开始爬行的淘气,幸好!还没来得及开始扼杀小家伙的好奇心。
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抽屉橱柜都随他翻了,小家伙的能力长得比俺预计的快,导致一些以为放到安全地方的东西被糟蹋了。前一阵,讨论下回去Arizona去哪几个国家公园时,想起来一样:在石化森林买的石化树切片本来在壁炉上方好好呆着,淘气八个月的时候,不知怎么居然爬上去,够着了,没抓住,而是拽了下来,砸了个粉碎。淘气不好意思地笑:我不记得,等我们去石化森林,我用自己的钱买一块赔你。
会说话开始,就是小问号,整天:“这是什么?那怎么回事?为什么呀?”问题越来越不好回答,好在英语小孩很快就能读书读资料,教会他放狗,他自己找到维基百科,爹妈解放大半。不能完全解放,原因是他读了资料还要来问:“是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这样?你们怎么看?”如果我们以“不懂啊,你自己读好不好”应付,他对这个方向内容的兴趣就会慢慢淡下来,而如果我们能够回答他的问题,认真地和他讨论,他对这个方向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小学时对数学没啥兴趣,记下很多生物还有医学词汇,背下元素周期表,立志长大要攻克癌症治愈老年痴呆的娃,如今觉得数学是他最喜欢的科目,计算机是最可能的职业方向。一方面因为大环境,比如癌症和老年痴呆研究取得突破,让娃相信不需要他加入或者说在他能加入之前,这两个绝症就会变得能治,比如他的不少朋友都想学计算机,聊天时会说工作多,工资高之类。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家,高中之后再没学过生物和化学的爹妈实在没法跟他讨论这两学科的内容,尤其还需要用英语讨论,倒是数学物理计算机多少能说说。所以,老鼠的孩子爱打洞,很可能真不是因为基因,而是因为长在老鼠洞里。
数理计算机方面,爹妈更多的会说些概念的应用的,真正知识性的内容,他还是喜欢问老师或者自学。这两年,在家里问的问题倒是有关社会和历史的多一点,尤其关于中国现代史和苏维埃的,发现妈妈说的比他找到的资料仔细,有时还能举几个他知道的人做例子,问题越来越多,这个暑假平均两三天,总要有一次这方面的讨论,每次耗时一小时以上。其实,不是很复杂的问题,但是没法用两三句话说请,而他喜欢用中文问,理解他提问的中文,纠正中文用词就要一会儿,用中文说还是比较顺溜的,但不时必须加入名词释义就很痛苦了,有时不得不从头道来,中间不知道哪里触发,他还要联系一下其他。话题漫天跑,俺一边说一边还要留意着度,不能象我们自己瞎聊时那么想说什么说什么,真累!
有时说完,还是会觉得说多了,恐怕影响他的心性,还要描补:“这些你听了就听了,现在不要多想,本来也不该是现在该跟你讲的。”他一般点点头就算了,那天,可能怎么了气不顺,顶回来:“不该讲的,你干嘛讲?!”“这不因为你问吗?我就想尽量回答你的问题,还错了?”“可我没问这个。”“你是没问这个,就觉得为了把你的问题说明白,相关的一些事得先说明白。是我说多了,你呢,最好少问这些跟你不相干的事。”“好,我不问你了!”
淘气不长记性,没两天又来了问题。俺也不长记性,又花了快一小时回答讨论,说完了想起来,正好那天swing,记仇了,发作一通:“暑假马上过完了,你自己的暑假计划还没完成吧?一天到晚,苏联啊,毛啊,能不能专心做点正事?”“我做正事了。”“那怎么没完成呢?把想那些乱七八糟的工夫拿来做正事,不能多做点?”“怎么乱七八糟了?”“不管!反正不许再问这种问题,你又不想去学政治。你再问,我也不回答了。”
过去的周五周六真没发问,话也少了。昨晚晚饭,问题来了,新的方面:
“Cauliflower这白白的是真花吗?花里面怎么还有杆杆?”
“真花,不是一大朵,是很多小花。”
“这么多,这么小,蜜蜂怎么授粉呢?”
“长成这样就收割了,做菜吃了,用不着授粉。”
“那怎么结籽?怎么繁殖?”
“不用结籽吧?不对,有卖这个菜籽的,种子公司才关心这个。妈就一般人,真没想过这个,你要不,自己查查?”
“好吧。嗯,有蓝色的蔬菜吗?真正的蓝色的。”
“没吧,有些紫色的。你要想把蓝莓当蔬菜吃,也行。”
“有蓝色的花可以做菜吗?为什么只有蓝色不能做蔬菜的颜色?”
家里有个问号少年,爹妈短期内应该是不用担心得老年痴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