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应激文。
昨晚睡前看到一个妈妈问10岁男孩的教育问题,不是很相干,想起春节聚会时一个朋友偶然说起他们高中有些父母抱怨孩子明明学的挺好,成绩总是C或者D。我当时没心没肺地嘲笑:谁让你们扎堆呢?亚裔个个学的好,老师也得分出三六九等。朋友气坏了:什么扎堆?!父母爱孩子,给孩子选好学校怎么了?你不扎堆,还送私校呢!不够好拿不到A,怎么也不至于D吧?这让申请大学时怎么办?
没多久读到一个资深升学顾问写的书,有这么一段:没有一个学校或者老师肯承认,但是从我的观察和了解确实存在,而且不少见,有一些老师为了显得课程有难度会刻意地保持一定比例的低分,为此有意压低一部分学生的分数,他们往往一开学就不动声色地观察学生,并且在一个月之内选定这一年的victims。马上联想到朋友说的情况,如果那些父母没有敝帚自珍的话,他们的孩子很可能就是这种victims。顾问无意消除这种现象,只是建议父母从开学就留意孩子的作业成绩,及时发现可疑之处,与任课老师甚至学校交涉,不动声色地逼得老师放过这个孩子。如果老师方针既定如此,多半会换一个victim,然而非客户非读者的孩子就不在该顾问的考虑中了。
得到这个信息,我也没想转告朋友让她告诉那些父母。说不好听点,easy victim的孩子,甚至家长都是有点原因的,知道这种事会怎么样呢?忍气吞声,逼孩子更用功,成绩好到老师没法压制?说服自己服从权威,反正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更糟的,自觉得理不饶人,去闹?不管哪一种,很可能都会让孩子处境更糟。这种事基本上是拿不到确切证据的,人家从上到下也不承认,没有一定的手腕情商不会有结果,有手腕情商的就不会被选作victim。
10岁孩子,成绩还不是问题。有些老师找easy victims也不只是为了成绩有层次。淘气学前和小学我去学校比较多。说实话,学前和小学中低年级老师真是辛苦活,一周五天,每天8-3,差不多7个小时必须须臾不离地和二十来个精力旺盛声音不绝的孩子在一起。我记得那几年有个家有两男娃的朋友多次说周末带娃累死了,好容易盼到周一上班去放松。这还只是自己亲生的两个!我个人是怕吵的,有时chaperone分到我管的几个孩子里有闹腾的,忍到三十分钟,我就有冲动想拿胶带把那一两个的嘴封上,再拿绳子绑住牵在手里得了。我去chaperone,老师一般都会把淘气分到我的组里(除非别的班chaperone不够,他们班有多,把我调过去),我会当着所有孩子让淘气做deputy。到我厉声喊“淘气!”,他就跑去抓那个最闹腾的:“快点!不然我妈生气了!我妈生气很可怕的!”那个孩子一般能消停一阵。感觉娃小的时候,妈可能比老师更有权威,当然,因为淘气是小学年级唯一的华裔,那些妈都不是中国妈。讲真,以我有限的观察,小学以前华裔妈会带娃的比例最少,平时宠,有点事就束手无策的样子。
老师也是人,也有情绪,也要给自己的负面情绪找宣泄口免得“於”在身体里长癌细胞,一些爱心不够自律不足的老师选一些easy victims 出气没什么奇怪的,打骂属于比较低级也不artful的做法,不那么丧心病狂的不问青红皂白先就斥责警告“刺头”学生两句,就是有监控都不能说是什么大事。就算这个学生以后长歪了,以他的人生而言,和这个老师一起的时间受到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记。等不到这个学生真歪,这老师早把他/她忘了个精光。
中国人传统“尊师重道”,我们这代人都背过《师说》。几十年前,教师可以说是中国的精英,他们的人品和付出也少有人及。我四个嫡亲祖辈有三个是近百年前的高等初等师范毕业,做了一辈子的老师。最后一个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她亲姐却是一路走到头。做为教育局在案的青年骨干,他们都有被派往山区海岛开荒办学的经历,有时一个人既是校长也是校工,要教所有的年级所有的科目,要爬山涉水一家家走访,还从自己的薪金里拿钱贴补贫穷但向学的学生甚至他们的家庭,路远时放假才能回到城里的家。长辈说起来时,并没有觉得多了不起,而是认为拿了教育局的薪水(当时很不菲),做这些事都是应该的,而且当时他们的职业选择并不多,收入稳定还能不觉得憋屈受人尊敬,大概只有当老师了,都很珍惜自己的机会。以他们个人而言,尤其女性,在那时能有机会读师范,家庭原本是不错的,即使破落了也还有些底蕴,没真受过穷,使得他们对于精神的追求远大于物质。但不得不说,有限的职业选择和教师较高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是他们乐于付出的主要原因。
随着教育普及,各种行业蓬勃发展,做老师在最佳职业选择中早就排不上了。记得我毕业的高中,那一年升学率近99%,大约270毕业生里上所有师大的人数加起来不超不过一只手,后来无一做了老师。一个考上师大的同学父亲是某中学校长,入学通知单来时,隔壁班(高考平均分超重点线,100%本科,无一师大)的班主任打趣说:老鼠的孩子爱打洞。不愿意做老师,甚至看不起老师这职业,却又在有了孩子以后对孩子的老师寄予厚望,觉得孩子的学业人生都靠这些老师了,也许悄默默地期望老师对自家孩子另眼相看,无私奉献。我们这一代人的逻辑也是让人无语!
不记得哪本育儿书里说,to raise a well-behaved child is to raise a contented child。觉得自家孩子可能行为上确实有些不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自家孩子什么地方不满足,为什么不满足。有怕事,怕麻烦,嫌孩子添乱丢面子的家长,孩子肯定是不满足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爱,没有无条件的爱,没有理解和支持。
8岁到10岁之间,淘气几次怼我:你不是个好妈妈!好妈妈是不管我怎么样,做了什么,哪怕我很笨,犯很多错,做了坏事,你也一样爱我,认为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你没做到,你不是好妈妈。你每次夸奖我之后,都会跟一个“但是”,“但是”后面才是你真想说的,都不是好话,其实你不是真的爱我。
费了不少力气,当然不只是语言上的,经过一些事情,才让他相信:我们爱他,哪怕他很笨,犯了错,做了坏事,我们一样爱他,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就像他没有因为我们忘了晚了做错了一些事就不再爱我们。但是,如果他犯了很多错,做了很坏的事情,我们的智力使我们没法认为他仍是世上最好的孩子,我们就不会那么说,因为爱他,不会欺骗他。因为他不笨,还很聪明,又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很勤奋,使得我们对他有所期望,有时不小心期望太大,就有了失望,有时我们没能很快调整,让他看到了我们的失望,但即使有点失望,我们仍然很爱他,而且相信他会继续进步。有时他做到甚至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我们也会有些想法,觉得如果把我们的想法和建议告诉他,也许能帮助他更好地进步。因此,才有了那些“但是”。“但是”后面最是我们最用心的对他的爱。
从他相信以后,我们好像就有了个contented child,他对老师甚至对同学都有点可有可无。人家对他好,喜欢他,他当然开心,会回报,对他态度不大好,他也不大放在心上。
四年级第一次见homeroom teacher,回家心情不大好,跟淘气说:妈今年不做班妈了,3年级班妈就没事做,我看你在学校也挺好,你今年的老师,妈觉得跟她communication有问题,说话太累,chaperone也不很想做了,原来固定义工的项目还会接着做,可以吗?淘气耸耸肩:我没问题,你其实一直不去学校也没关系,我能照顾自己。四年级的老师说不了几句话就扯到她老公女儿,对淘气根本也不了解。淘气不知是不是受了我的态度的影响,那一年好像在学校也特别低调。
五年级接着懒,跟任课老师交道很少,淘气回家说:今年homeroom老师挺好的,人很聪明,懂很多,对我们很encouraging,大家都喜欢她,我也喜欢她。我也没因此去接近老师。
初中有很好的老师,也有奇葩,还有不少无感老师。淘气时不时回家说好老师这事那事,有时也说些奇葩事。他成绩突出,被压制的事情是没有的,偶然交了作业被老师当作没交,成绩被输入错了低了的事,我只要听说,就鼓励他心平气和地去跟老师谈。也有过需要家长和学校交涉的事情。我传达给他的态度是:我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每次结果都还不错,淘气大概一方面认定自己有父母做靠山有底气,一方面也慢慢积累了一点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
有一次,说到一个老师,淘气说:他不怎么样,好在他也不烦我。反正,跟他交道也就这个学年,一天也就不到一小时,不能看其他书,不能说话,我就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还不行,就当休息了。
铁打的父母,流水的老师,谁决定了孩子的人生,一目了然!
得C得D肯定不能说是老师不好。朋友说的家长觉得孩子成绩应该好的多,难以接受。顾问说的事情肯定存在,是最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