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耳朵
(2008-06-27 08:59:46)
下一个
昨天下午,从游泳池回来,很疲乏。淘气却嚷着:“我不累!妈妈陪我……”
最近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一个句式。每每叫他自己做什么,就来:“不要!妈妈帮我……,总是妈妈帮我……”
实在累了,只想坐着不动。拿过汉字卡:“看看淘气能拿多少卡片。”很久没给他过卡片,认识的字大半还记得,猜的本事也不错。说对的卡片归他,不认得的归妈妈。淘气不是很感兴趣,懒洋洋地过完一大半,再也干了:“剩下的都是妈妈的。”
妈妈还不想动呢:“我们听音乐吧。不听misic wonderland了,换一个CD,好不好?”
“好。”
换什么呢?Beethoven at bedtime正好在边上。
音乐响起,淘气表情一凝:“那是什么呢?里头有什么呢?”
“是music啊。你说有什么呢?”
“里头有好多树。”
树?不是田园,也不是维也纳,怎么听出树来了?妈妈有自知之明,对音乐知之甚少,只算比古典音乐盲强一点。家里几盘古典CD里的曲子绝大部分都听不出来名称,也不懂意境,只当作放松心情的背景音乐用。
CD盒子上写着symphony No.2。从书架上翻出《音乐圣经》,找到这首乐曲。
淘气凝神细听:“什么在叫?有个大东西。”
“是什么大东西?”
“是个大恐龙。”
音乐圣经:“贝多芬已预感它可能完全失去听觉,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与命运搏斗中写成的,……被称作‘英雄的谎言’,有一位莱比锡的著名评论家这样描述这部作品:‘一头粗野的该物,一条被刺伤了的龙,不肯死去,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时,还怒不可遏,用尾巴狂怒地抽打,直至在痛苦挣扎中僵死。’”
小东西说的靠谱啊!“大恐龙happy or sad?”
“He is sad.”
音乐圣经:“这部作品包括四个乐章:1.柔板,朝气蓬勃……主题刚劲,喧闹,活泼……2.小广板,弦乐组宽广地流动,木管乐器温柔地回应。3.谐谑曲,快板……4.极快板……”
淘气的说法:“大恐龙要睡觉了。小恐龙要去找妈妈,他开着车去找妈妈,他开得好快好快,他slow down了。小恐龙找到妈妈了,大恐龙睡着了。”
第二个曲子是Romance No.2,舒缓轻松的。音乐圣经上找不到对应的曲名。
问淘气听见了什么。淘气被大恐龙小恐龙绊住了,又看见《音乐圣经》封面上错位的两个半拉小提琴:“这是什么?”
“小提琴。violin。”
“这个呢?”
“这是弓。演奏小提琴的时候,把弓放在弦上,来回拉,就会有音乐出来。”
“那,guitar呢?”
“吉他不用弓,用手指拨弦,也会有音乐出来。”
老早,远在怀孕之前,就声明我不会要求孩子学乐器,特别不会要求学钢琴。再高雅的事情,如果因为“大家做了,我也要做”,也流于低俗。何况,大人付出的心血和金钱,孩子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较收获,往往得不偿失。我宁愿把这笔投资放在更符合孩子天性的地方。
淘气在胎儿的时候就表现出对声音的敏感。出生后,这种敏感既表现出让人喜悦的一面,比如语言的模仿能力,也表现出让人头疼的一面,比如很多家用小电器都会让他紧张不安哭泣。
偶然在中文报纸上看到山叶的广告,说到他们音乐教学的宗旨不仅在于培养音乐人才,更侧重于培养孩子的领受能力,对幼小的孩子尤其在于培养听力,让他们想学习人类语言一样,学习音乐语言。被这个说辞打动,也想推卸万一淘气长大埋怨我们不曾在音乐上培养他的责任,送他开始上山叶的音乐学校。
课堂上,老师确实在贯彻着他们的教学思想。除了让小孩子们玩玩键盘,唱唱歌,一般的时间在教他们听音乐,形象地表现节奏的快慢,音阶的高低,编排出有趣的故事帮助他们理解。
上了半年课,看来淘气已经开始长出音乐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