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之家

生活总是忙忙碌碌。偶尔放慢些脚步,看看两边的风景,心情竟也变得悠闲起来。
个人资料
正文

炼狱三年-9

(2013-11-05 07:49:49) 下一个
2009.9. 1


这个月我轮转到了人称“鬼门关”的
ICU(重症监护病房)!

ICU
比病房辛苦多了。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查房,我们必须在查房之前看完病人写完病历。比如你有6个病人,如果你需要30分钟看完一个病人并写完病历,那么你就得4点半就到;如果20分钟一个病人,你可以5点半到;如果15分钟一个病人,你可以6点才来。自己算吧。

ICU的病人也比普通病房的要重得多,都是多器官功能衰竭,一大半都上着呼吸机,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尿管胃管直肠管呼吸管中央静脉插管透析管等等,碰到个急性胃肠道出血血色素掉到4克就算轻的了。这么重的病人,怎么可能15分钟搞定。

值班也更频繁。每两天一个班,也就是说,每隔一天你就晚上十点才能到家,第二天还得
5点接着上班。这一个月基本上就是住在医院了,披星戴月,连太阳都基本上见不着。

ICU
的几个大佬还是颇值得一提的。

Dr.Z
ICU主任,乔布斯的大脑武大郎的身材,每天早上7点半就会端着一杯超大号的可乐,挺着他的大啤酒肚,准时出现在488号床前开始查房。小啰啰们一般都很怕他,但我饭他。

他很严厉,要求三句话说清楚病情,为什么住院,为什么进
ICU,现在怎么样了,清楚明了,直击核心。

他很不耐烦,有小实习汇报病情时啰里八唆,他也不说你,就开始做运动,下蹲起身侧腰转腿,看得汇报的人心里直打鼓,看得围观的我们偷偷直乐。

他一副大嗓门,好象对谁都在嚷,不过这是他的常态,连他自己都说了:“我冲你们嚷,冲我的老婆嚷,冲我的孩子嚷,冲我们家的狗也嚷,要是哪一天我不嚷了,你们就该查查我的甲状腺功能了!”

他也很幽默,经常言简意赅地说些小笑话,逗得我们直乐。比如某天实习医汇报:病人神智不清没有反应,他很惊讶:没有反应?马上冲躺在床上的看上去好象昏迷的病人喊:“你怎么样了?”嘿神了,那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居然应了声“好!”,还很配合地冲我们挥了挥手。小姑娘很是委屈,明明早上看的时候老太太就是没有反应嘛!
Dr. Z 又画龙点睛地加了句:“她比我老婆对我还有反应!”全场哄堂大笑。

又有一次,一严重肺病的老头刚上呼吸机第二天,老婆就要求放弃治疗。我们都很诧异,老头是第一次上呼吸机,而且这次主要就是肺部感染,治得好的呀!
Dr.
Z当然没有同意,他分析:“没准他老婆外面已经有相好的了,就等着老头死呢!以后我要在胸前纹上:别听我老婆的!你们记住了!”

虽然辛苦,但
ICU每天的工作在Dr.Z的领导下快速有序充满欢乐地进行。二十多个病人,9点一定查完,所有病人今天的诊疗都有了一个明确的计划,剩下几乎还有一整天的时间,大家按照计划各行其事,该请会诊的,该做检查的,该转入普通病房的,该收新病人的,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喜欢这种一天的计划早早心里有数并有大头把关的感觉,比病房有条理多了。我喜欢ICU。

ICU还有一位费丝乐女大夫,身材高挑,长相华美,穿着得体,查房时欣赏着她,于我是一种享受,让你感叹世上真有这么完美的女人。她和Dr.
Z的风格截然不同,她脾气温和,说话清晰明了,做事干净利落,但不象Dr. Z那样给你一种着急的紧迫感。她一点也不给你害怕的感觉,相反,她很有耐心,经常就某一话题给我们讲一小课,让菜鸟的我们受益匪浅。

据说她出身于富贵之家,但一点也没有富家小姐的跋戽,反而比大多数人都更加的
nice(友善)和善解人意。ICU里经常电话不断,大多是一些杂事,一般都由秘书或护士接了,我们对此都不太在意也懒得在意。但我就亲见费丝乐居然很耐心地接听过一个电话,并拿出小纸条给电话里要找的护士留言,让我很惭愧。

我曾在某个周末在医院附近的山上碰到过她,正带着她
9岁的女儿和女儿的朋友骑马。那幅优美的画面我至今难忘。我觉得她简直就是我的楷模,完美的工作,完美的家庭,完美的人品,完美的女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4娃妈 回复 悄悄话 一个有品格有修养的人值得人尊重和学习!
4娃妈 回复 悄悄话 这位女医生的人品让人钦佩! 她给这世界带来的美好让人难忘,带来的影响不能用金钱衡量。
谢谢你将她写出来。
闲人忙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勇' 的评论 : 住院医每年招多少不是医院决定的。住院医是training program,由全美管住院医培训的机构核实医院能力、确定人数、根据人数下发经费
闲人忙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勇' 的评论 : 你真好,这么体谅我们。6是每个实习医每天亲自管的平均数,多的时候可达到10。而且整个病房其他病人也应略知一二。这也是医生素质的训练。因为将来工作时,一天只看6个病人是不可能的,那样全家吃饭的钱都赚不到。一般要看20个。
晓勇 回复 悄悄话 请问一个外行的问题:“比如你有6个病人”, 这个数字6是谁决定的?多雇点住院医,每人照顾少点病人不行吗?体制、市场决定了医生这样的体力透支?这种情况下,医生有能力对病人的生命作出正确的决定吗?
闲人忙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许老师' 的评论 : 握手握手!
小许老师 回复 悄悄话 这种普世爱心也是我的楷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