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徂东山, 自我远征东山东,
慆慆不归。 回家愿望久成空。
我来自东, 如今我从东山回,
零雨其蒙。 满天小雨雾蒙蒙。
我东曰归, 才说要从东山归,
我心西悲。 我心忧伤早西飞。
制彼裳衣, 家常衣服做一件,
勿士行枚。 不再行军事衔枚。
蜎(音绢)蜎者蠋(音属), 野蚕蜷蜷树上爬,
烝在桑野。 田野桑林是它家。
敦彼独宿, 露宿将身缩一团,
亦在车下。 睡在那儿车底下。
我徂东山, 自我远征东山东,
慆慆不归。 回家愿望久成空。
我来自东, 如今我从东山回,
零雨其蒙。 满天小雨雾蒙蒙。
果臝(音裸)之实, 栝楼藤上结了瓜,
亦施于宇。 藤蔓爬到屋檐下。
伊威在室, 屋内潮湿生地虱,
蟏蛸(音消烧)在户。 蜘蛛结网当门挂。
町疃(音团)鹿场, 鹿迹斑斑场上留,
熠耀宵行。 磷火闪闪夜间流。
不可畏也, 家园荒凉不可怕,
伊可怀也。 越是如此越想家。
我徂东山, 自我远征东山东,
慆慆不归。 回家愿望久成空。
我来自东, 如今我从东山回,
零雨其蒙。 满天小雨雾蒙蒙。
鹳鸣于垤(音碟), 白鹳丘上轻叫唤,
妇叹于室。 我妻屋里把气叹。
洒扫穹窒, 洒扫房舍塞鼠洞,
我征聿至。 盼我早早回家转。
有敦瓜苦, 团团葫芦剖两半,
烝在栗薪。 撂在柴堆没人管。
自我不见, 旧物置闲我不见,
于今三年。 算来到今已三年。
我徂东山, 自我远征东山东,
慆慆不归。 回家愿望久成空。
我来自东, 如今我从东山回,
零雨其蒙。 满天小雨雾蒙蒙。
仓庚于飞, 当年黄莺正飞翔,
熠耀其羽。 黄莺毛羽有辉光。
之子于归, 那人过门做新娘,
皇驳其马。 迎亲骏马白透黄。
亲结其缡, 娘为女儿结佩巾,
九十其仪。 婚仪繁缛多过场。
其新孔嘉, 新婚甭提有多美,
其旧如之何? 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下一首是《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亦作止。 薇菜芽已破土钻。
曰归曰归, 说回家啊说回家,
岁亦莫止。 一年已经过大半。
靡家靡室, 没有家也没有室,
玁狁(音险允)之故。 只因玁狁来侵犯。
不遑启居, 不能安坐与定居,
玁狁之故。 只因玁狁常为患。
采薇采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亦柔止。 薇菜茎叶多柔嫩。
曰归曰归, 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亦忧止。 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烈烈, 忧心如火猛烈烧,
载饥载渴。 又如饥渴实难忍。
我戍未定, 驻守营地不固定,
靡使归聘。 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采薇,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亦刚止。 薇菜茎叶变粗硬。
曰归曰归, 说回家啊说回家,
岁亦阳止。 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事靡盬(音古), 王室公事无休止,
不遑启处。 不能片刻享安静。
忧心孔疚, 忧思在心真痛苦,
我行不来。 我今远行难归省。
彼尔维何, 那是什么花盛开?
维常之华。 棠棣烂漫一丛丛。
彼路斯何, 高大马车又谁乘?
君子之车。 那是将帅所专用。
戎车既驾, 驾驭兵车已起行,
四牡业业。 四马壮硕气势雄。
岂敢定居, 不敢安居战事频,
一月三捷。 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彼四牡, 驾起四马驱车行,
四牡騤騤(音葵)。 四马强壮神奕奕。
君子所依, 将帅乘车作指挥,
小人所腓(音诽)。 士卒靠车做掩蔽。
四牡翼翼, 四马步子多整齐,
象弭鱼服。 弓饰象牙菔鱼皮。
岂不日戒, 每天岂能不警戒?
玁狁孔棘。 玁狁侵扰势紧急。
昔我往矣, 当初离家从军去,
杨柳依依。 杨柳依依轻摇曳。
今我来思, 如今返乡解甲归,
雨雪霏霏。 雪花飘飘飞满野。
行道迟迟, 道路长远慢慢行,
载饥载渴。 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心伤悲, 我的心中真背伤,
莫知我哀。 谁知我有多凄切。
这是《诗经》里的两首有名的描写征夫诗歌,都挺长,内容也差不多,连背景好象都一样,是西周初年,周公东征,我很想偷个懒,只选其中的一首,可是想来想去实在是难以割舍,只能都搬上来吧。
先来看第一首《豳风 东山》,分四章,章首四句叠咏,文字完全相同,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咏的是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气,在写法上与后一首《小雅 采薇》末章相似,盖行者思家,在雨雪纷飞之际会倍感凄迷,所以这几句也是情景交融,为每章后面几句的叙事准备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背景。
首章写战士解甲归田之喜,其次写归途风餐露宿,夜住晓行之苦。二章写途中想像家园荒芜,民生雕蔽,倍增怀念之情。三章写推想妻子在家中的忧思和打扫房屋迎接自己,四章回忆三年前新婚时的快乐景象,并推想久别重逢后加倍的激情。
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丰富的联想,它也许是《国风》里想像力最丰富的一首,诗中有再现,追忆式的想像,也有幻想,推理式的想像,一层层缓缓叙来,情感一波波加深,让人感到诗人近乡愈近情愈切,最后甚至能听到诗人咚咚的心跳声。
《小雅 采薇》也是表现征夫在返乡途中踯躅独行中发出的感叹。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全诗以采薇起兴,以薇菜的“作止”“柔止”“刚止”形象地喻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士卒而言,怎能不“忧心烈烈”呢?后四句点出戍役不归的根本原因在于玁狁之故。
在前三章缠绵忧伤的基调之后,四五章风格突然一转,变的雄壮威武,象是一支悠扬的曲子里插入了一段铿镪有力的旋律,诗人自豪地回忆起激动人心的战斗生涯,夸耀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频繁的战斗和辉煌的胜利。
六章漫天的风雪使诗人又从回忆中清醒过来,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昔我往已,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和“杨柳依依”的情景变化中,诗人深切地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以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昔我往已,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几千年来让无数人读了不觉黯然伤神,也正是因为其中的深层次的生命流逝感吧。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眼前的归途漫漫,行囊匮乏,又饥又渴更加重了诗人的忧伤,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晓,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
上古时代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人的寿命比现在短得多,孔子有言“人生七十古来稀“,一般人活个四五十岁就算是幸运的了,而就在这四五十年中还时时要被征去戍边打仗,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一旦负伤就是个死,就是不打仗也常常有病死,累死,以至饿死的可能性-------《采薇》中戍边的士卒不是还得采野菜充饥吗?
万幸熬到了解甲归田,可回乡长路漫漫,一路上时有野兽毒虫的侵害,天气变化无常,饥饿贫病也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人的生命,所以古人对于生命的空耗和流逝感的体会实在要比现代人强烈的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