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三十,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过年了,过年了,又过年了。这一年年的过,把小的过大了,把大的过老了,把老的过没了。可我们还是在过,而且是欢欢喜喜地过,去旧迎新,这是永恒的规律,谁也抗拒不了,不管你是哭着来,笑着去;还是笑着来,哭着去,结果都 一样。
提起过年,就想起了我们小时候过年的那些事。那时候不像现在,要什么有什么;那时候,基本上是要什么,没什么。过年了,像我们家,腊月二十七或二十八的时候,爸妈先把房子打扫一边,头上罩块围巾,站在凳子上,拿把扫帚,把房顶,墙壁,犄角旮旯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再把窗子玻璃擦净,然后在出去买年货的时候,顺便买几张杨柳青年画,回来贴在三面的墙上,这就是过年序曲的开始。妈也开始为年下吃的东西做准备,首先是做年糕、炸年糕。那时候,四伯伯还在,每年过年前,我家都会收到四伯伯从槐荫老家寄来的一包黄米面,里边还夹杂着大红枣和面核桃,舅也寄来一包,我爸妈就用他们寄来的黄米面做油炸糕,一炸就是一大盆,炸好了,放一边,年下这几天我们随时可以沾着白糖吃。再有就是炸带鱼,带鱼那时候似乎是供应的,买回来,清干净,一炸就是一大盘子,想吃了就放锅里烹一烹,再有就是蒸馒头,有枣馒头,有糖包,蒸上几锅,拜年回来饿了,抓起来就吃。
三十的晚上,那时还没春晚,就是包饺子,完了全家坐一块打扑克,等到 了午夜12点,大家就跑出去放鞭炮,鞭炮放完了,就该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早早的全家起来,先是换上新衣服,吃了早饭,就开始出去拜年,别人来我家拜年,我们去人家拜年,热闹非凡,见面就是:过年好,给您拜年了!这样忙着拜一天大年,到了晚上全家就要大吃一顿了。
我家最主要的大菜就是山西火锅子,这个精致的铜制火锅还是我妈从山西老家带出来的,每年只过年的时候用一次,过了年,就把它擦洗干净用报纸裹好,收起来,等着下一年过年时再用。火锅子是烧炭的,这是我们老家特有的火锅子,做法也很特别。最底部先放一层白菜,然后再放一层长山腰,长山药皮上的毛要先用火燎干净,然后再放一层豆腐,豆腐上边再放一层宽粉条,最上边一层是带皮的已经烧好的五花肉,从最上边再浇上肉烫子,把锅子底下的炭火点着,把锅子烧开,就可以打开盖子吃了。这道大菜,都是老爸亲自下厨,开饭的时候,把这热腾腾的火锅端上桌,放在桌子的中央,周围摆上其它的菜肴,全家就开始吃了。
吃了晚饭,收拾完了,那时家里也没电视,就是8点听听新闻联播,家人们坐一起吃着花生、瓜子,聊天。时不时还有人敲门来拜年,窗外时不时还有人放着鞭炮。
再过一天,就是初二了,天津的初二,讲究出了门子的姑娘带着老公和孩子在这一天回娘家。 那一年初二的清晨开始下起了雪,白白的雪花把天地万物都罩上了一层白色,大街上三三两两都是回娘家的小三口,有步行的,有蹬三轮车斗里坐着老婆孩子的,男人们穿着黑色的呢子大衣,女人们花枝招展,头上戴着一串或粉色或红色的花,小孩子们穿红戴绿,这些打扮各异的人们和满地满树的白色构成了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
初二过去就是初三了,我们这些中学生开始成群结伙地在同学之间拜年,你去我家,我去你家,然后再一起去给老师拜年。我们去了教数学的刘老师家,刘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我们是她师范学校毕业后教的第一批学生。刘老师家住的是小平房,那时她还没结婚,我们几个同学去她家给她拜年,她妈就在旁边笑,说,小老师还有同学来给拜年了。刘老师长的特漂亮,是漂亮里边漂亮的那种,她教我们数学,上她课的时候,捣蛋的男生都不捣蛋了。据说,她在数学教研室也很受宠,男老师都让着她。
我们还去了教我们物理的刘老师家,他家住的也是小平房,刘老师那时也没结婚,他不仅书教的好,对同学也特好,所以我们都喜欢他。
初三、初四,就在这种东家串,西家跑的拜年的气氛中过去了。
到了初五,也叫破五,家家又开始剁馅包饺子,剁馅在天津的习俗里暗喻剁小人,晚上煮饺子前,家家开始放鞭炮,暗喻蹦小人。初五过了,差不多这个年就过去了。
过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年当中最喜庆的日子,唱着《告别今宵》,听着《春节序曲》那欢快的音乐,年过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1/21/2023于美国
不谢,就是想把以前的东西记录下来 ,回忆起来也挺好玩的。
戴的都一簇一簇的花,不是一朵,很漂亮。不知现在过年是啥样,好久好久都没回去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