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年人的文学就是回忆

(2014-12-03 21:25:02) 下一个


曾读到某人云,人活到二三十岁就可以说结束了,以后不过是在重复、修饰、回忆二三十岁之前的生命历程。这简直就是胡说,对不对?

红楼梦是曹雪芹中年时代写的,其实就是一个回忆,作者自己也说此书是为今生遇见的女儿们作传的。你看他写人头上戴的,身上穿的,屋里摆的,方位、细节无一不在。而这些细节,我这个自以为非常忠实的红迷都毫不犹豫地匆匆掠过。红楼梦写故事情节吧,惜墨如金,在情绪的渲染上十分吝啬,完全就没有浮言虚语,比如尤三姐自刎,与晴雯的生离死别这些惊心动魄的情节都写得非常冷而且短,冷到我这样的读者读完了心里没着没落的,回去再读一遍吧,还是那么冷,那么短,就郁结在那儿,半生不得释怀。

但曹雪芹写起细节来简直就是无微不至,比如晚上起来喝茶的整个程序都写出来,先用温水漱口,因为夜里醒来口内干涩有味,然后用温水暖茶杯,最后再倒暖茶。他不写这个,我们就不知道贵族晚上喝个茶这么麻烦。年轻的时候当然看不见这些,看见了也没往心里去,不就是喝个茶吗?我还等着看情绪跌宕的爱情呢。但是现在就能理解,这种细节构成这部书的质感。

还有一个我过去完全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是怡红院的丫头们使用的化妆品与众各别,连平儿这样有身份的大丫头都没见过。平儿理妆那一段就提到,平儿找不到怡红院的化妆品,因为它们都装在瓷盒子里,所有的化妆品都是人工调制,天然原料,挑粉的工具也是花管,宝玉一一给她看了,用了。可见这怡红公子不光有财富,还有才智和气度,与众丫头共享美好生活,带领着她们挖掘生活中最深层的美,由此造就了化妆品研究和制作的高精尖。这些细节,非到中年看不见,因为心情安静下来了,不再追求强烈的刺激,不再只看见鼻涕一把泪一把,而是安于平凡的每天如一日的生活,在重复的真实里看到美。这一看见,不由得又吃一惊,宝玉的形象太复杂了,调皮,聪慧,痴情,儒雅,这又是什么?第四代贵族公子的品味和执着。这个人物的层次就是靠一次又一次细节的铺陈来完成的,把宝玉看粗浅了的是读者,曹雪芹都写明了。

以前最不爱看的就是祭祖、开宴会、收礼物之类的,如今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看,就发现富贵里的繁琐和沉重。我这种小家子里长大的人,看不见是因为没体会,看见了也觉得烦不胜烦,心里就屏蔽了。然而曹雪芹把摆的东西,做的动作,大的小的,数字和名字都一一写在那儿了,随你爱看不看。他这么写,因为那些东西对他来说都历历在目,犹在其中,贫穷的现实生活一片苍白,而记忆里的富贵绚丽多姿,每一分都引诱得他去挖掘去品味,颜色、气味、感觉都还在那儿引诱着他。他以一种舍不得的心境在叙述,表面上是生活的琐事,其实是一种心情、一种沉迷,好像我如今翻着照片去重温女儿幼时的可爱。

写生活细节写到如此津津有味的,只怕也只有红楼梦了。我看着看着,就莫名其妙地有一种心痛,不是过来人不会理解,这种回忆表面上纯物质,底下夹带着一把一把的辛酸泪,没有热爱与衷情,怎么能那么执着地把夜间喝茶这种细节写到如此细腻。我试想,这回忆里面有许多幸福和留恋,又有直面人生的痛定思痛。我猜想曹雪芹在青年时代也曾有过对抗命运的挣扎与奋斗,却没有能够为自己的生存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年不惑时,娓娓写来,都是自己一生最辉煌巅峰的那段日子。抄家以后,所有的时光都用来酝酿这最后的回忆了。

作为红迷,我生命的轨迹竟然也在用类似的线条划过。少年时读红楼梦,成了红迷,赌咒发誓说这辈子非红迷不可为友。经过几十年没有红楼梦,甚至不谈论红楼梦的日子,一到中年就都回来了,怎么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紧迫感很强,不打算浪费时间了,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不愿意见的人就不见了;该说的话就说,不用瞻前顾后;为说话而说话的瞎聊天,对不起,不奉陪了;认定了的越发衷情,不再寻找新的突破口,也许只是失望了,多年以来未曾遇见能出红楼梦左右的小说,就不去找别的小说了,只专心读好红楼梦。十岁那年从图书馆借来红楼梦,何曾知道这部书将陪伴自己一生?其实,有这么一个念心深深地存在着,也是一种幸运,有所痴迷,有所牵挂。

和老公初遇之时,他引我看了许多西方实验电影,听他喜欢的爵士和蓝调,我兴奋十足地踏进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给他讲中国历史,一起看最地道的中国电影,他乖得好像一个认真的学生。可是现在我们各自拥有电脑,他看他的纪录片,我看我的红楼梦,互不干扰,互不吸引。中年人,坚决地喜欢或者不喜欢,几乎没有余地,没有妥协。中年的时候如果能开始一场恋爱,必是奇缘,否则就只能坚守着过了,皆因这种没有妥协的坚决。他把看过的片子又看了一遍而不自知,我笑他记性差,可是转念一想,我比他更甚,我是明知故犯,看了十几遍的红楼梦还在这儿看,大有余生靠它相伴的势头。我现在就停留在那里,沉迷在十岁时相遇的红楼里,跟那某人所说的一样,我的余生就在重复、修饰、回忆前二十年遭遇的那些最深刻的东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真佩服你这个红米,把红楼看的如此透彻,学习了。
金玉木石 回复 悄悄话 人到中年,一腔的怀旧情怀,一意的回味人生!
眼涩 回复 悄悄话 跟诸位红迷握手。一篇只能说出一种心情而已,只能表达那一瞬间的一个念头,过了这个心情,指不定有多豪迈呢。写多了,这点就特明白,越是想在一篇文章里包罗万象,讲尽天下道理就越失败。
宋乔198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zhz' 的评论 : I agree, 中年人的回忆就能成文学looks better to me.
宋乔1981 回复 悄悄话 very good! I like this article.
czhz 回复 悄悄话 应该是“中年人的回忆就能成文学" .
清风-细雨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中年人,坚决地喜欢或者不喜欢,几乎没有余地,没有妥协。”
许多的人和事,人生不同时间看,领悟不同,甚至结论都不同。好的东西,愈久弥香。
xueyuanlin 回复 悄悄话 me too, me too !
唯一2005 回复 悄悄话 good read
小诌07 回复 悄悄话 这标题精辟! :) 说得真不错.我不是红楼迷,只粗粗看过两遍,就不好意思往你跟前凑了, :) 不过我的好朋友是,她说:每年都得重温一遍.
面窝窝 回复 悄悄话 我15至30岁之间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红楼梦。 现在完全看不下去了。 最近重看安娜卡列妮娜。 托尔斯泰其实也和曹雪芹一样是个话痨,甚至比曹雪芹有过之无不及,也是事无大小琐碎,但是感觉他对人物(甚至动物,比如猎狗)心理的描述更加通透更加真实贴切,不光是回忆,YY, 任何一段拿来,都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心情有些考谱。而红楼,看来看去,是在揣摩别人的心境。 入不了戏,也学不到什么可以拿来转手就用的东西,大概这是我中年之后偏向实用主义后放弃红楼的一个原因。 说到吃,刘姥姥一个茄子搞得世人多少臆想多少口水;安娜卡列妮娜里做苹果酱的那一段,列文的婆婆说,在做好的果酱上放一张浸漫了莱姆酒的纸,果酱就不会发霉了。 这一招我马上用到。
马上续残梦 回复 悄悄话 红楼梦,百读不厌的文学经典,中国人永恒的圣经。
不光是回忆,写写当下的生活也是文学啊。
rose_bud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太好了!入木三分。看得有点心惊的感觉。记入书签,改日再来细读。

-也是红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