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关于禁书

(2014-11-27 00:49:03) 下一个


红楼梦对禁书的态度一目了然,他把禁书当做青春里非常美好的一个东西来写。像《西厢记》和《牡丹亭》这样的禁书在红楼梦里至少有三个人读过,最有品位的,最有才情的宝黛钗。宝黛读西厢可是红楼梦里最美的情节,曹雪芹特意把场景放到春天里,桃花盛放的阳光下,于沁芳水边,落红成阵中,宝玉一个人躲着读西厢,连黛玉都不带的,私密到那种程度,等于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感觉怎么样呢?真是好文章,看得连饭都不想吃。后来黛玉读了,越看越爱,但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心内还默默记诵。把叛逆写得这么美的曹公不是第一人,他书里人物读的《西厢记》和《牡丹亭》才是先驱。我读到《牡丹亭》时也曾大吃一惊,想象力如此惊人,对青春苦闷的描写可以上天入地,死去活来。一般人再郁闷也最终会压抑了自己的欲望去过按部就班的生活,杜丽娘却出生入死地去实践自己的梦想,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比红楼梦里的哪个人物都更狠,更坚决。所以成为禁书。有人觉得这种榜样会导致年轻人效仿,其实禁书都是冲击极限的,能把书拿来实践的人少之又少,一般人哪有那么大的气性,想效仿都没那个能力跟决心。其目的不过是靠着看看别人的慷慨激昂,来慰问一下自己的中庸和妥协。

以后几回中,宝黛两个人之间调笑,吵闹,发誓,都用的是禁书里的词句,好几次,宝玉忘了情,黛玉就用告诉大人来威胁宝玉。可见美则美矣,禁书到底还是禁书,它们被划入一个区域,使人意识到这个社会的秩序。秩序当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禁书的范畴随着年代的推移而改变,《西厢记》和《牡丹亭》都已不再是禁书,成了典籍。所以,每个时代有些书成为禁书并不奇怪,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人类社会需要一个界限,大家心知肚明界限里面和外面的关系就行了。

既然禁书小孩子这么爱读,有没有必要显得自己思想先进、大度,把它们变成教科书呢?John CLeese演的那出滑稽剧讲了一点道理,把做爱当课来上,而且由一本正经的教书先生当场示范,叫人哭笑不得。还是让课堂发挥自己的功能吧,不要指望年轻人能到课堂里去学习所有的知识,我觉得课堂本身就只适合一种基调,堂而皇之的,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碰触私密的领域,给年轻人留一点课外的时间和空间去界限上试探,给他们一点偷着乐的机会吧。我小的时候父母上全职,没时间管我,上学之前的时光就在大院里乱跑,其他孩子也都一样,于是我们有了完全的自由,能做现在孩子不敢的事,比如男孩女孩脱光了互相观察身体的差异。现在父母盯得那么紧,真的没有私密的空间。我想起自己儿时的自由,不免就放女儿一码,她的房间我是不敢擅自进入的。

其实禁书的领域不光是那本书,还有被禁的私密,朋友之间的契约,构成一个充满了情调的世界。这个世界一旦开禁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堂而皇之的东西完全是另一个味道。我猜,如果《西厢记》和《牡丹亭》在今天还是禁书的话,只怕会有年轻人顶着难懂的辞藻艰难地偷读呢,放在图书馆成为指定读物被供起来,一下子就令人望而却步了。

宝钗对禁书的批评是“移性情”。我理解她的意思是本来在规矩中做得好好的人,一看了禁书就会满脑子胡思乱想,没时间去做正经功课了,甚至就不懂得怎么正确做人了。宝钗之顾虑可谓当今众多父母之顾虑,怕孩子移了性情,怕到什么地步?一本儿童书里出现几个脏字就慌了,怕孩子会学了那几个字眼来乱骂,于是那本流传已久的著名儿童书就要下架,成为禁书。我觉得这些大人太小看孩子了,他们以为孩子小就没有辨别的能力,我看问题主要在他们自己身上,如果大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给孩子一个主心骨的感觉,为了这么点小事一惊一乍,孩子才会迷失辨别能力。孩子最不擅长聆听,却最擅长模仿,告诉他们哪些书是禁书不是教育,怎么样看待禁书,告诉他们为什么那些书会成为禁书才是教育。作家长的能在禁与不禁之间游刃有余,看两遍风景,却不沉沦,不移性情,才能帮助孩子做到如此惬意呢。

读禁书自古就有,以后也不会停止,我觉得孩子愿意读都是好事,薛蟠之流恐怕连禁书都不读的。就算执迷不悟一阵子,人生的路要自己去走,吃点亏,耽误一点时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值得闹到大家动起手来。年轻的时候就不移性情,方方正正地过一辈子,也太亏了。从我的角度来看,女儿将来要能读禁书读得饭都不想吃,我还偷着乐呢,我希望她拥有一段真正的青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