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把昨日当今日6

(2013-08-20 16:17:22) 下一个

他来到澳洲,正是秋天的时候,气候感人。几家大公司拼凑起来,赞助了一场公园里的露天音乐会,以感念这么美好的天气。另外几个新的老的中国留学生拉了他去音乐会上体会当地生活。

 

公园里下午就开始有人占位置了。这地方总有免费的露天演出,引得市民拖家带口地来看,算是一个家庭参与的社会活动。黄昏时分,一边提着凳子往那早已熙熙攘攘的公园草地上走,一边这些来自异乡的人就感到了莫名的凄凉。这是时光倒流,这是生命的返照。在儿时,这些人就曾经提着凳子往不止一片草地上赶过。那还是在中国,几十年前,露天电影院还在风行时,这些人流着鼻涕,光着半边屁股,赶在哥哥姐姐们的身后去看电影,自己扛着小板凳,每每几乎叫那板凳绊倒。然而那是不折不扣的盛会,这些人聚集于两根巨大的木桩子之间,就因为那上头挂了一片白布,在风中一鼓一鼓地。

 

如果他们愿意细心体会儿时的这一幕,他们必须承认他们曾经热爱过露天电影的盛会,那种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少的天然情趣尤其属于儿童。卖冰棍的小贩在人群旁吆喝,这些人没少上前去买过一、两只雪糕什么的。他们玩了,比这里头上戴着荧光圈的儿童玩得更欢,因为他们是撒丫子在整个草地上跑来着。大人们在那个年代曾经非常理解儿童,相信社会治安,使他们得到过完整的童年。他们在那样一个和谐、快乐的草地上看了多少电影啊,一部又一部名著,有的时候,风是将屏幕上人的脸扭曲了,声音也在风中颤抖,却没有谁不快活,连关于蚊子叮咬的记忆都没有。即使是下雨了,人们嘻嘻哈哈地端着凳子奔到避雨的地方等一等,雨一停,又都出来继续看。那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好,谁也说不出来,偏偏到澳洲来遇见同样的盛会就感到莫名的凄凉了。

 

这就跟农村一样啊。有人这么叹了一句。

是啊,我们都是村民,看大戏来了。其他人附和着,一边嘻笑,好象解了嘲似的。

这些人觉得来农村是来窝囊了。他们自作聪明地以为所有说英语的国家都长得跟纽约似的,满地里林林总总参差不齐一望无际的钢筋混凝土,凡是自然风光多一点的就跟农村没什么两样了。这些人从小被教育着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是课本还是小人书里都充斥了化学试验用的瓶瓶罐罐及卫星火箭所代表的现代化。现代化成为他们这一代人生存的依据,没有现代化就没有他们整整一代的理想。但是,他们从小就没弄清楚到底什么是现代化,他们在口号和夸张的图片面前以为自己很清楚了,这些人在成年以后都必须承认他们其实一直都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说法里浑浑噩噩,他们倾向于把所有人造的机器和建筑当作现代化的产品甚至本质。

 

很自然地,当这些人本着追求现代文明的高尚理想来到西方世界时,他们傻眼了。他们是在中国看惯了高楼,还觉得它们不够高,为寻找更高的高楼才来到西方世界的,这里大部分的房子居然是一层楼的。再看到人,他们更傻眼了,他们希望所有说英语的人都跟好莱坞影片里的男女酷星一样,这里满大街穿着中国制造的卫生裤各色人种晃晃荡荡不说,大批的亚洲移民也正在一浪高过一浪地进入,与他们自己共同成为本地一景。

 

于是这些人,连提着自家小凳子穿过整个公园来观看演出也流露了颓唐和不满。他们从儿时就开始梦想和追求的东西向他们展示了儿时就已经到达过的境界,他们不知道这个回归意味着什么,从直觉上,他们感到了追求的失败,从潜意识上,他们惊觉生活原来在哪里都是一样的,现代化也许仍不能改变生活的本质。不管他们能醒悟到什么程度,这些老大不小还在四处流浪寻找儿时理想的人终于夹在人群中坐了下来。他们怀着对典雅的音乐大厅的神往,坐在草丛里,把贝多芬和草的香气,风的轻唱尽收耳底,却不满,失望,彷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