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
2022 (197)
2023 (122)
2024 (82)
(此文以“王小二”马甲笔名参加了王府活动征文)
2025王府活动征文(9):
春节——洋插队过年
作者:王小二
三十多年前的留学生活,挺艰难的,就是“洋插队”呗。兜里揣着二三百美金落地的,那就是大财主了。我的老板给我每年一万二,一直被舍友们羡慕着。
系里有一公派生,花五百元买了辆旧车,拉了一车人去买菜,在高速上就是“突突突”的,眼瞅着旁边一辆辆“嗖嗖嗖”的过去,它就是使不上劲,真应了“老牛拉破车”。
兜里没俩钱,租房就奔着便宜去。在报纸上看到租房广告,离学校还不远,就高兴地奔去了。房主是个老广,把客厅围了一下,就出租,一问:每月一百五,好呀,我租,连押金一起,掏出三百元递出去,谁知房东不收,还说:“一百五呀”,“是呀,一百五,连押金三百呀”,“No,No,No”, 他连连摆手,嘴里说着:一百五呀,又找只笔写个大大的“二”,赶情这广东话是把“ 一”念“二”,把二念一呀。房没租成,学会了广东话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我们租的房,客厅餐厅贮藏室都被房东分租出了,每间房都住俩人,有留学生、公派生、访问学者;十几个人,天南海北,哪儿的人都有。最活跃的是老张,山东人,山东某地一师范院校的英语系老师,平时带几个人到一搬家公司打工,人很豪爽,据说还是他们州大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我听他打电话时英语很溜,就和他要求:“老张,以后咱俩讲话都说英语,好吧。”,我那英语,看资料看书都不觉得难,就是张不开嘴。过了半个月,我又求他“老张,咱俩还是说中文吧”,为嘛?他那儿一口流利的英鱼儿,啊,扇懂味儿的(山东味儿的)。
一天做晚饭时,广西的老覃和我说,他认识的一个老外,在学中文,问我能不能教他“一小时十元”,好事儿呀,还挣钱呢,可心里又没底:“我没教过,能行吗?”,老覃说:“你字正腔圆的,一看就是老师,肯定行呀”。一旁的老张兴奋地说:俺叫(教),俺是老史(师)。得,这一挣钱机会就失去了。从那以后,经常听老张白活他那洋学生学得多么多么好。
春节来临,大家都是孤身在外的游子,情绪都不高。老张就组织大家聚餐,每人出个拿手好菜。那时的中餐馆,除了左宗棠鸡就是杂烩菜,好点的就是挂炉烧鸭;哪像现在火锅烧烤锅包肉,豆腐脑儿油条加烤鸭,川湘沪东北菜,啥都有。再说谁也舍不得下餐馆呀。
大年三十除夕夜,大家围坐一起包饺子,老张把他的洋学生也请来了。那一桌子菜,真丰盛:葱油鸡,酱爆鸡丁,红烧鸡翅(Safeway的鸡最便宜),盐荽肚絲,韮菜合子。。。老张做的酱牛肉很受欢迎。
老张的学生吃得溜圆,平时在广东餐厅哪见到这么多美食呀。老张山东人,最实诚,一个个的大饺子往学生盘里加:再耻(吃)点儿,再耻点儿。最后那洋学生搂着盘子不让加了:耻薄了,耻薄了(吃饱了)。我们笑成一团,我指着老张说:你吧,说一口流利的英鱼儿,扇懂味儿的,教个学生,说一口流利的肿文,害是扇懂味儿的。
洋插队过年,苦中作乐。在笑声中,洋插队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温暖。
谢谢慧玲。读了你的许多文。看到你在问是如何猜到你的马甲的,我第一直觉就是你,因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感觉。
嗯,我的几个在眷村中长大的朋友,也说很熟悉这山东味。
谢谢小可也参加猜马甲,没推我入坑
居士总是福星罩,得分王,所以是理财大家,财富自由。俺可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喜欢你的“扇懂味儿的”。我的扇懂伯伯们就是这一味。 :)
江歌的隐身太好了,我把你猜成葡萄牙了。
给大宝每点“云南白药气雾剂”,它消肿止痛还是有效的。
哈,让菲儿见笑了。现实中认识我的是知道我会模仿当地方言,多年前每次春节聚会,表演过模仿赵丽蓉,宋丹丹、王木墩的。
以幽默诙谐笔法见长的花花,替俺在坑里顶雷多日,直到最后才因不是新人被捞出来。抱歉呀,俺可暗笑了许久。
珊瑚姐幽默聪颖!替我亲亲小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