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爪莲

人生在世,以诚相待足矣。 我对人生充满希望,但随遇而安
个人资料
正文

尼克松访华前后的北京

(2022-02-21 03:17:37) 下一个

50年前,19722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抵达北京。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19722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七天访问,这被国际舆论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从纪录片中可看到:

还没完全走到舷梯下面,尼克松就远远地朝周恩来伸过双手——然后,翻译冀朝铸替尼克松翻译出了那句有名的话: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

1972221日的这一瞬间被无数镜头定格

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

——周恩来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1972年尼克松访华乘坐的红旗防弹轿车

 

 

 此车现在黑鹰博物馆 Blackhawk Museum)展览

而我,1972年的春节期间,正好在北京。翻阅50年前的往事,却仍历历在目。

尼克松是1970年代初第一位到访的西方国家元首,中国如临大敌,政治保卫的内部规格更为严厉和细化,甚至明确提到:对帝修反的间谍、特务和五类分子,加强侦察、控制,周恩来总理他以中性的标准制定接待尼克松的总方针:不冷不热,不亢不卑,待之以礼,不强加于人。

北京的上上下下,各机关厂矿直至各街道以及中小学都被学习传达,整天都是内部教育活动,下发多种学习材料,组织宣传,步步设防,以严苛的纪律来控制北京市民。

那时唱得很响的一首歌是: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现在美帝到北京来了,人民和美帝真不知是谁怕谁。北京市里数次进行规模很大的治安大清查,出动公安干警、部队和街道小脚侦缉队沿街盘查,深入住户。传达的文件上是要为尼克松总统的访问做准备。首先要铲除所有社会不安定因素.

当时美国的先遣队驻在民族饭店,据在新华社工作的舅爷说,他们接到通知,把朝向民族饭店那一面的窗户全部用黑布挡住,因为美帝的侦探仪器很厉害,防止美帝拍照到文件。(我当时怎么也想不通:什么仪器这么厉害,可以从长安街拍到宣武门窗户里的纸张)

春节是二月十五号,我在节前二天回到了北京。

那年,我在山东的一家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当工人。知道爸爸也回北京看病,我早早请好假,要回北京过春节。调休假加探亲假,可以在家呆20天呢。

车站买票时有规定:没有介绍信不许进京。我提心吊胆,幸好挺顺利地买到票,因为我有工厂的介绍信:回京探亲。火车上也挺松快的,有座位。(因为限制卖进京的火车票)我随身携带了两个沉甸甸的大提包,里面是在自由市场买的两捆大葱和十斤花生米。北京已经多年没有见到过花生米了,妈妈让我多买几斤可以送人。

大年三十夜里,睡得正香,被呯呯的敲门声吵醒,我没动,好像有不少人进来,查户口的,听见妈妈说:我女儿,探亲回来;有人推开屋门,手电筒的光往我床上晃了几下,后来希里哗啦的人走了,听见楼道里又传来敲门声。

第二天上午,睡个大懒觉的我去刷牙,看见爸爸站在厨房窗前往下看,我凑上去看到三楼王家的叔叔阿姨推着自行车,送女儿走。爸爸骂道:太不像话了,连闺女都不许在家过节。我那时不懂事,体会不到爸爸的心情,但却清清楚楚地记得他凄楚的神情。

我家是69年才搬到这个院的,我已下乡,因此并不认得院里的大多数人。我知道三楼王家二个女儿一起去了北大荒,小女儿並不是应届生,因为家里想两个女儿可以在一起相互照应,就和姐姐一起走了。有一年北大荒山火,姐姐上山救火遇难,被永远留在了那片黑土地。王家父母从北大荒回来,带回来小女儿,把她转到河北省的农村插队。那年春节,妹妹回来探亲,却被北京市以尼克松访华,知青要就地过节,不许回京的理由驱逐了。

妈妈说来查户口的人没有刁难我,是因为认识她。因为妈妈会打针,自己给自己打。家里炉子上总有一个大钢精锅,煮着针筒针头。院里老有人带着小药瓶和孩子来请妈妈给他们打针。(胆子真大,她曾想教我打针和针灸,我不敢)

爸爸告诉我,前二天黎伯伯被以有海外关系的罪名送出京,不许在家过节。

黎伯伯和爸爸是同事,五十年代就在一个所里工作,62年又一起调到这个部委(见:我的蟹爪莲情怀一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32232/202112/7520.html)。文革中,他们是可以在一起讨论时事,不必担心被告密出卖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密谈,我在家时也坐在一旁静静地听。

黎伯伯是孤儿,在武汉孤儿院时被路易艾黎收养。黎伯伯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上学时,被路易艾黎送到延安,还担任过白求恩的翻译。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早年来华从事慈善救济事业。他热爱中国,一贯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抵抗侵略和争取解放的斗争,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一生从未成家,曾先后领养了六个中国孤儿。並终身居住在中国)

那天黎伯伯在我家,楼下大嗓门喊有我爸爸的传呼电话(全院只有一部传呼电话),是黎伯伯女儿打来的,叫黎伯伯赶快回家,政工组的人在家里等他。黎伯伯匆匆离开。爸爸不放心,第二天到黎伯伯家探询,李阿姨说黎一回家就被政工组的人带走了,要送出北京,因为他是路易艾黎的养子,有海外关系,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属于不安定因素,不允许在京。李阿姨说要给总理办公室写信,问问为什么他们属于有海外关系?路易艾黎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吗?

尼克松访华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中国却因国家形象、外交观瞻的政治面子需求,吹皱了一池原本封闭封锁的静水,深深地触动了京城的方方面面。

而我,却因在家休假,没有单位管辖,是自由人。不用参加政治学习,不用上街扫雪。渡过了一个舒服的假期。

那年春节期间,街道干干净净,街头逛的人大都是穿着蓝色棉大衣的便衣,我每天都骑车去一次西单菜市场。众所周知,那会儿市场短缺,肉蛋鱼禽、肥皂火柴、针头线脑,一律凭券供应。菜巿场突然摆上各种鲜菜,应有尽有,买肉居然不用票,敞开供应,只要排队就能买上。当时全国保京沪,京沪居民生活水准比外省高出一大截,但这样的敞开供应琳琅满目还是头一遭。为向美帝显示一片繁荣,北京巿政府拼足全力布置窗口,规定凡是外宾所到之处,所有商品免票供应。不过,有些东西不是真卖的,如果恰好碰上高鼻子的记者在,你可以买,但不许拿走,人老美走了,你还得退回去。

我买到过黄花鱼和豆腐(那以前和以后是一来豆腐就排长队,常常是快排到了豆腐卖完了)

那会儿的街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八九岁的男孩,穿了件有补丁的衣服,见一位美国人要给他拍照,他就拼命地跑,美国人拼命地追,最后跑进了西单菜市场(那一阵,菜场里的货架比平时丰富得多)。小男孩跑到水产柜前,售货员非常配合地给了他一条十多斤的大活鱼,他抱在胸前挡住补丁,咧开嘴笑着说:照吧!照吧!你拍下我们天天吃大鱼大肉。

本来回到北京,是有同学和朋友玩的。可那年,插队的回不来,回来的也要送走;在北京当工人的,不许放假,关在单位里政治学习,要不就是上街扫雪。我就天天骑车上西单,琉璃厂,王府井转。西单商场摆上了散装的巧克力,我买了好几斤。最喜欢的店是王府井工艺美术商店。那些精美的絲绸,漆器,景泰蓝看不够。店里也有不少老美,我羡慕地看着他们买的那些东西,又不敢叮着看,怕便衣怀疑我,看俩眼就走了。店里的竹簾画,手绢,絲绸围巾上都是吳作人画的熊猫。我看见老美也买了不少。吳作人用泼墨写意的画法,寥寥几笔将大熊猫的活泼可爱画得栩栩如生。多年后我在Palo alto的一古董店淘到一套6个的大熊猫盘,是中国出口的工艺盘。了却了我的小小心願。

 吳作人绘的大熊猫盘。

 

尼克松28日离开北京,又去了上海。並发表了联合公报。尼克松离开中国的那个晚上,尼克松举行答谢宴会。中方在每人面前摆放了一盒熊猫牌香烟,香烟盒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立即引起了尼克松夫人帕特的注意。她拿起香烟盒,连声赞叹:真是太精美了!我太喜欢大熊猫了!坐在旁边的周恩来闻听此言,不动声色地说:总统夫人,我们送你一些吧。尼克松夫人不解地问:送我什么?香烟吗?周恩来说:不是,是送你们大熊猫。两个月后,中国的一对大熊猫定居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成为尼克松带回去的又一件大礼,也成了中美两国友好的特殊纪念。

 

春节期间,有来串门拜年的和我陪爸爸去拜年的。他们谈论着谁谁有消息了,谁谁已经放出来回家了;都是自文革开始时即被关押,杳无音信的,但九一三事件后有消息了。郑伯伯也来串门,爸爸告知他黎伯伯被作为有海外关系被送出京,郑伯伯和黎伯伯是在延安就认识的老朋友。郑伯伯感慨道:美国是真民主的国家,基辛格是犹太人,却可以做美国的国务卿,得到极大的认同。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心里却受到极大震动。以我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经历,对美国的认识极其浮浅。第一次知道美国的国务卿是犹太人。后来我请爸爸给我找些书看,爸爸给我找来一套“第三帝国在兴亡

郑伯伯是朝鲜族人。抗战时期在延安。他是著名的作曲家,是延安颂解放军进行曲的作曲。他曾回到朝鲜,担任过朝鲜人民军宣传部长。由于是属于中国延安系,一直受排挤。周恩来总理访朝时,又把郑伯伯和太太丁雪松要回来了。回到中国后,郑伯伯只被安排到中央乐团,看到基辛格,他是有感而发。郑伯伯是有不少作品流传下来,旋律雄壮激情的第五套广播体操配曲就是郑伯伯而写。有一次,厂里的技术员到北京出差,我托他们带两条“琥珀”烟给我爸爸,他们回来后兴奋地说:在你家看见了我们山东大学校歌的作曲家。原来那也是郑伯伯的作品。

春节过后,我陪爸爸骑着自行车去了黎伯伯家看李阿姨。李阿姨身体不好,气郁不顺。她说已给总理办公室写信了,女儿也去干校看了黎伯伯,给他送衣服和日常用品。黎伯伯当时什么都不让带,就那样被孤身押送出京了。

 

我结束休假,回到山东。(回去第二天,就被送到黄河入海口的军垦农场劳动了二个月)。我请师傅们吃巧克力,一个师傅吃了两口就吐出来了,说什么味儿,咋一股烂地瓜味儿呢

50年过去了,沧海桑田。我也到美国三十年了。翻阅这些往事,恍如隔世。美国总统访问一个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是历史创举,改变了世界格局。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和教育交流,以及不断深化的商业联系,从接触,交流又走向对抗。Nixon goes to China也成了一句俚语。

 

半个世纪过去了,尼克松的愿望能否实现,仍然没有答案。

 

 

写于2022年2月21

 

尼克松在中国尼克松到中國英文Nixon in ChinaNixon goes to China)是美国的政治譬喻,源于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1972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之行。现常用来比喻某政治人物因拥有广泛的支持和雄厚的政治资本,可以采取一般政治人物所不愿或不敢采取的高风险、代价大的政治行动。尼克松由于其一贯的强硬反共立场,在美国右翼拥有强大的支持,所以可以展开对华外交而不受媚共的指责。若换上一个左翼温和人士,则断然没有资本采取同样的行动。所以此短语有时也被说成只有尼克松才可以去中国Only Nixon could go to China),或去中国的必须是尼克松It takes Nixon to go to China)

 

又记:按朋友所说,2022年的词应是:尼克松窜访大陆。

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态势,不同的是:现在监控人民的手段更加严厉和先进。

2022年十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7)
评论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koo' 的评论 :
精僻。类似文革语言,表达生动许多。
koo 回复 悄悄话 按照现在的新说法尼克松属于“窜访”大陆。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你说得对。
还记得在书中发现希特勒演说中所用的词汇和思想竟然与当时中国流行的词汇和思想是非常接近,是我们所熟悉的。希特勒说他自己也是一个无产阶级,他要为德国的工人,农民阶级的利益而奋斗。
而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最劣等的,他们的财产都是剥削而来,充满罪恶,要把他们扫地出门,关到集中营去,他们甚至没有在这个世上存活的权利,下场只能是枪毙或毒气杀光!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是《第三帝国的兴亡》,有4本,我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丢了一本。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冬里萤火' 的评论 :
谢谢。当年的经过,50年后就是走过的历史。真实的记录下来吧。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三河匹夫' 的评论 :
谢谢指正。
因为文是匆匆写就,发上去后发现很多错字,漏字。想修改又不能改了,因为上了精选。
我记忆中的书名是“第三帝国在兴亡”,也许不对,但还是准备按记忆中写。
冬里萤火 回复 悄悄话 感谢珊瑚的好分享 !博文写得既真实又生动,一下子把人带回到了50年前还在文革期间的中国。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半个世纪仿佛弹指一挥间。。。小男孩儿抱大鱼拍照的故事让人笑中带泪。唉,那时的中国多穷啊。。。
三河匹夫 回复 悄悄话 郑律成。
三河匹夫 回复 悄悄话 第三帝国的兴亡。
湘水北逝 回复 悄悄话 贫困潦倒的大国之都上下动员蒙骗外国人,民众虽然不敢不配合,但心里知道自已的穷困并深以为耻,所以当国门一开就争先恐后逃离,作为过来人,我知道整个80年代青年学生们都在担心政策变化国门再次关闭,那时候的国人都很关心政治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记得尼克松访上海时,我在念中学,英语老师教我们必须学会一句英语“long liv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其实我们都被关在家,不能出门,哪有机会遇到美国人,就是形式主义,回想起来也蛮有特色的。
绿珊瑚 回复 悄悄话 更正 。书名是“第三帝国在兴亡”
山花浪漫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历史的真实记录。抱着大鱼当补丁:)
xuemei-ky 回复 悄悄话 Thanks.
简翎 回复 悄悄话 生动翔实,好文一篇。
井观天 回复 悄悄话 南加大的系列纪录片里,一些小朋友在中山公园做游戏,被老美记者一举识破是摆拍。这篇文章补齐了其它的摆拍。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那时候尼克松访华都没有自己带美国的轿车啊? 小男孩的事真有意思。 珊瑚真实生动的历史回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