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文

读书乐 - 女儿学中文 (图)

(2007-12-24 06:38:33) 下一个

   因为儿子小时候中文没学好,女儿出生后,我对她的中文教育格外尽心。一生下来我就开始和她讲中文,她两个月大我开始上班后,白天就把她送到一位山东奶奶家,后来又有了上海外婆、湖南阿姨、和东北姥姥。所以她出生后的两年里每天耳濡目染,一日三顿中餐,简直就是生活在我给她营造的中国文化小世界里。她会说的第一个字是“灯”,当时真把我乐坏了。记得她两岁时东北姥姥回国,因为只会说中文,她居然一个月都没和只会说英文的爸爸讲话。想来也好玩儿,她在山东奶奶家总吃面食,到现在她最喜欢的中国饭还是大饼、包子、和饺子。在湖南阿姨家她学会了吃辣椒、喝甜酒,我们每次一到上海在饭馆点菜,她总提醒我们别忘了要酒酿圆子。东北姥姥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前前后后有五六年的时间,两个人每天二十四小时在一起,那感情深得让我都有点儿嫉妒。那时候她满嘴的东北腔,什么“闭”电视、“那嘎儿”一类地道的东北话。
  
女儿真正的中文启蒙老师是东北姥姥。两三岁时,东北姥姥开始教她认简单的字、后来又教她背唐诗、再后来还教她中国小学语文第一册。记得有一次去买菜,女儿忽然嘴里念念有词,仔细一听,她在说:“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时候,女儿最爱看西游记连环画,有时自己坐在沙发上唧唧呱呱念个不停。一天我回家时看见她肩上扛个挠痒痒的耙子。她一看见我就说;“我是猪八戒”。女儿也喜欢“宝莲灯”。第一次看,几分钟以后她眼睛里就闪起泪光、一会儿眼泪已经滴滴嗒嗒流个不停了。我怕她太冲动就抱她去睡觉。她大叫:“小哥哥的妈妈没有死”。为了让她多讲中文,我没有送她去幼儿园,在家每天和东北姥姥在一起学中文、讲中文。对东北姥姥在女儿身上花的心血,我和先生至今心存感激
  
问题出在女儿五岁开始上幼儿园之后。每天在英语环境里,时间一长,她嘴里的英文也就越来越多,中文当然就逐渐减少了。无奈,我开始每周日把女儿送进中文学校,但每周两小时的时间实在太短。当时,我仍坚信“事在人为”。为了让女儿能坚持说中文,或者说不忘她的中文,她五岁以后我几乎每年夏天都带她回中国,还有意识的让她交中国小朋友。她很喜欢坐火车旅行,每次一上车上她就找和她一样大的女孩子玩儿,没有就和阿姨们玩儿。我们还几次作为散客参加旅游团,女儿总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团员。记得去年我俩去很偏僻的贵州西江千家苗寨住了两天,女儿交了一个小朋友叫李婷婷,还和一大帮苗族小孩子山上山下的跑,玩儿捉迷藏,高兴极了。但是,玩儿归玩儿,每次从中国回来,女儿又是满嘴英文了。我真感觉到我为她营造的中文小世界再也抵抗不了美国英语的大环境,眼看着我们几年里做的努力就要付之东流,我真有点儿束手无策。女儿和贵州西江千家苗寨的小朋友们
  
今年秋天,IUPUI School of Liberal Art (人文学院)邀请我教大学生的中文,经过准备,我走马上任。因为我一直是教自然科学的,平时不得不在业余时间多下功夫。一天晚上,我在准备第二天要用的幻灯片,女儿饶有兴趣走过来念我的幻灯片上的中国字。她念了一张又一张,“我是中国学生”“那是你的弟弟吗?…” 然后她若有所思的说:“原来上大学也不那么难哪。”她的这一举动给了我很大启发。想来女儿从两岁开始接触中国字,到现在也认了一千多了,可她从来都是认了忘,忘了认,象狗熊掰棒子一样,最终掌握的中国字儿并不多;因为不会用,学习就没什么乐趣。难怪她去中文学校不自愿,也从来没有念中文书的欲望。可是读书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我们丰富的想象和知识的积累不就是从本本好书里得到的吗?她学过的一千多个中文字不就是领她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的钥匙吗?
  
第二天,我找出了我小时候喜爱的一本书《小布头奇遇记》给女儿看。她一下儿就被书中生动的插图吸引住了,马上一字一字的津津有味地念起来。刚开始,我还要告诉她一些她忘掉的字,不久,她就可以结结巴巴的自己念了。这本书不愧是中国第一本获得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的好书。作者孙幼军用儿童自己的语言,把一个可爱的小小的布娃娃活灵活现地描写出来。因为他采用常用字,情节生动,符合儿童的心理,孩子们很容易投入进去。每一次女儿读出一个我没想到她会的字,她就很骄傲地看看我。女儿现在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我们每天等校车的时候都念上一段,而且每天临睡前和我读一页《小布头奇遇记》已经成了她的一大乐趣。
  
其实,孩子们天生爱念书,从美丽的中国文字里他(她)们可以听到我们小时候听到的故事,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渊源,还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做父母的,能够通过读中文书和儿女沟通,缩小两代人的距离和两种文化的差异,这又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儿啊!女儿在津津有味地念小布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中部 回复 悄悄话 谢谢你和我们分享! 我也去找那本《小布头奇遇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