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旅行的尽头是日本(4)根津美术馆
——不要被名字骗了,日本的所谓美术馆,很多时候就是中国的博物馆。
日本大大小小的私人博物馆很多,藏品也是各擅胜场,甚至有些不起眼的小馆都有很不错的藏品。
这些私人美术馆多半由企业家创立,不只是财大气粗,馆藏丰富,而且藏品品味之高眼光之毒,令人叹为观止。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在百忙之余,把艺术造诣做到如此精深的,只能感叹非常人也。
根津美术馆的创办者根津嘉一郎,就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位。
为啥第一站选了根津美术馆?
划重点——隈研吾设计!
我这两年的兴趣点在园林和建筑设计上,对一些有创意的建筑很有兴趣,对日本园林的减法设计和侘寂风也在探究中。
所以这次去东京,重点就是看博物馆和园林——可惜的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日本的圣诞节元旦,就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大部分博物馆都不开门,计划中的重头戏,静嘉堂,就泡汤了。
当然了,参观博物馆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泛泛的看,赶上什么是什么,还有一种是看看他们最近的特展——因为大部分博物馆馆藏丰富,多半都保存着在库房里,然后一段时间拿出一批来,你只要等着展出你感兴趣的东西时再去就好了。
静嘉堂我感兴趣的就是里面的一个天目杯,可以说是同类型里面最好看的一个,宋朝的曜变天目存世的只有三个半,三个完整的都在日本,只有半个在中国。静嘉堂的那个,是三个里最好看的,看照片真是惊为天人,实在是想一睹真容。可惜的是,上次展出我事后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展出就不得而知了。
这次呢,静嘉堂离银座不远,而我准备住的一家新开业的宾馆就在附近,所以就准备顺便去参观一下,没想到天不遂人愿,人家不开门。
根津美术馆也是以中国文物著称。
馆藏堪称国宝的有商朝的双羊尊,存世的只有两件,一件在大英博物馆,另一只就在根津美术馆。
而我对青铜器不太感冒,真正令我感兴趣的,也是一只天目杯。
可惜的是,人家也没展出。
他们是在躲着我吗???
咦?这次怎么没把照片给我横过来?软件转性了?
毕竟是私人住宅改建的,入口小而低调。
这条走廊长有没有五十米?
先声夺人。
一排绿竹就把人间与胜境间隔开来,外面是喧嚣,里面是幽玄。
感觉日本设计师对竹石的应用远超我们。
我就是被这条走廊吸引来的,不远万里来看看根津嘉一郎的私家庭院和隈研吾的丹青妙手。
一楼大厅。
怎么又横过来了?
真是不禁夸啊!
搞不懂怎么编辑图片,才能让他们正常一些。
只能辛苦有兴趣的朋友把屏幕横过来了。
进入大厅,直接面对的就是一尊,呃,佛像。
看得出来这应该是传入中国早期的作品,面部特征还没有被中国化。
背景材料我就不抄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去看一看或者查阅——由于个人对佛教了解比较深入,对这类文物反而不太在意,除非他能让我一眼就被吸引。毕竟“若以相求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个大约要晚一些了,圆润多了。
还是很佩服日本人的,这样的佛像多沉啊,大老远从中国搬过来,还能完好无损,真不容易,这么多年花大钱保存着,真是当宝贝了啊。如果留在中国,这一百年兵荒马乱,城头变幻大王旗,加上后来的破四旧文革,估计早就不存在了。
二楼的休息处。可以俯瞰外面的园林。
从二楼俯瞰刚才的一楼大厅。
可以看到那几尊佛像就在那里。
大部分展品不允许拍照,提示放在入口处的一个小架子上,我只顾着往里走,完全没注意,直到出来时才看到,惭愧惭愧。
我在没注意到提示时用手机拍了一些,就一股脑放在下面了。
这应该就是那个稀世之宝双羊尊了。
古人就是从这样的镜子里才能看看自己的样子,看来国人几千年都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真正的样子,直到西方发展出电镀工业,造出了玻璃镜。
三件套。
很遗憾,没看到我心心念念的天目杯,只有这个碗让我驻足良久,算上不虚此行。
后面的展厅,我只留下了脚印,没有留下照片。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身前往欣赏。
其实,不说展品,就只是入口那一条走廊,就值得专门去一趟了。
展厅外就是庭院,入口处一块小碑。
当年的日本精英,对中国文化真是入脑入魂入心啊。
树丛中的茶室。
可惜不能在此小憩。
展厅与园林交界处,完全是两个风格,却并不突兀。
从美术馆出来,换一个方向再看长廊。
下一个目标,还是隈研吾的设计。
油滴盏那时候也很不容易出好东西,但是现在工艺很成熟,国内已经把成本降低到几块钱一个。
曜变因为靠老天爷,出来什么样只有天晓得,碰巧一个好看的,就很难得。
大阪的东洋陶瓷馆还没有去过,大阪只去过一次,就是普通旅人去的那些地方,下次去会深入一些。
这里面最喜欢那个双羊尊,漂亮。
只有这个碗让我驻足良久,算上不虚此行---这碗好看在哪里啊?实在看不出来啊。
谢谢分享。我也喜欢逛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