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风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个人资料
淡淡微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武侠记忆之(十一)金庸的武功文化和金庸武功里的文化

(2006-02-05 06:55:18) 下一个

 

  前面说的,都是个人对金庸的感受与相关的一些私人记忆,算是投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吧。后面的,想跳出来,从客观的角度说一说。当然,再客观,也还是主观的:)

  既然是“武侠”小说,就免不了有“武”与“侠”,这次先说说“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金庸作为武侠大家,自然少不了想推陈出新独出心裁,很明显,金庸做到了,而且很成功。
  金庸写武,一个特色,是武和人的关系,武人合一,武情合一,武境合一;另外一个特色是他的文化底蕴,文化里的武术,武术里的文化。
  金庸的武功,不同程度的呈现出人性化,人文化,人本化倾向。 

  金庸之前的武功,都是人是人,武是武,到了金庸,武与人才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什么样的人练什么样的功夫,也只有某种人才能练好某种功夫。这就把人的先天禀赋和人的性格与武功联系到了一起。比起把人和武功割裂开的看法,前进了一大步。
  武功和人性格性情的关系,武功和情绪感情的关系,武功和环境情景的关系,金庸都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
  比如郭靖那“傻小子”,就只能练扎实稳重的降龙十八掌,练不了翩翩如蝶的“逍遥游”,而机灵鬼黄蓉,也就练了灵活机动的打狗棒。
  武功与习练者的性格相关联,比如刚猛大度的萧峰和正义化身的洪七公,就是习练威猛绝伦正气凛然的降龙等等,而痴情的杨过,就创造出来天下一等的失恋功夫“黯然销魂掌”——如果失恋真有这等好处,我倒也想试试了:)
  其他的,无拘无束的令狐冲,学没规矩的独孤九剑,宅心仁厚的张无忌,就学了护体有余伤人不足的九阳神功,自视甚高的黄药师,则是用弹指神通,再用碧海潮生的声音武器,根本不与人接触。
  例证还有很多,点到即止,不想写成论文:)本文重点也不在这里。
  另外,有些功夫还与人的命运暗合,暗示了金庸的人生哲学。这样做,虽然有些稍陷斧凿,却比前人的外号方式要强的多,毕竟江湖人没文人那么扣字眼儿,有取外号的工夫,估计都去练功了。早期的金庸,大概也曾经想过学“水浒”,给每个人都编排个外号,后来估计发觉出力不讨好,也就不怎么在这里下功夫了。


  金庸创造了一个自己的武功体系,而他的武功,都是依托于伟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他之所以能创造出那么多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传奇武功,也是得力于他中华文化的深厚功底。
  我们大概的给金庸武功分个类——当然只是超级武功,一般的就免了,不然就说不完了:
剑法:独孤九剑,六脉神剑
掌法:降龙十八掌,黯然销魂掌
指法:弹指神通,一阳指
暗器:生死符,玉蜂针
轻功:凌波微步,神行百变
内功:九阴真经,九阳真经,葵花宝典,易筋经,小无相功,北冥神功,神照经,龙象般若功
阵法:真武大阵,天罡北斗阵
怪异武功和特殊武功:乾坤大挪移,圣火令功夫,辟邪剑法等等。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金庸还是更注重内在的“内容”,内功是金庸武功的重中之重,外在的形式在他看来,还是相对次要的,所以“气”与“剑”之争,在金庸这里,是不言自明的。

  金庸构思他的武功,一开始就立意高远,他很擅长从传统文化里吸取养分,自然,他的武功,也都是传统文化的异化,于是既有文化之意味,又有哲学之意境。
  比如他的很多武功,是直接取材与文化或者典籍。如书剑里的“庖丁解牛”,易经的降龙十八掌和凌波微步等等。
  再有就是间接的从典籍里化出,如空明拳。
  ——似乎金庸很喜欢庄子啊,说到这里已经有三套武功出自其中了。是不是庄子够玄妙容易蒙人的原因?
  
  理论上的引入道家佛家,使他的武功罩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似乎煞有其事,而且他消化的似乎比黄易要好,基本上都能自圆其说,不象黄易,几次这样干,都觉得他即是在蒙别人也是在蒙自己,总是牵强的很,比如说和氏璧武功和金刚四式。
  其实金庸的所谓武功理论也是禁不起推敲的。比如,无招胜有招儿之说,说穿了,就是见招拆招,直接了当,顺其自然,以快打慢,后发制人,而已,给他那么云山雾罩一煽忽,就成了绝世武功了。其实他所谓的先天后天无招之说,一出手就是后天了,也就有招儿了,又何谈先天无招儿呢。但是,看小说就是看着玩儿,穷追到底,那不是和金庸过不去,而是和自己过不去,这样的傻事儿,留给爱干的人干去,我还是半闭小眯缝眼儿,投入到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去了。
  其实,武功在金庸来说不过是点缀,真话都藏在后面里面,在武功上下太多功夫,被障眼法糊弄住,那就上了金庸的当了。

  金庸把读书人的看家宝贝,琴棋书画诗酒花都引入了武功。
  江南四友那一套就不说了,太集中。
  黄药师桃花岛那场音乐大战,加上长啸,音声人声都有了,无疑是音乐武器的代表作。
  棋盘棋子做兵器也就罢了,更狠的是直接拿棋局做武器,天龙里的珍珑,害了无数人,还差点把慕容复段延庆给办了。
  书法,张翠山的武林至尊功,搞不清楚多厉害,朱子柳那一系也是这个路子。
  画,书画同源,和书法放在一起就可以了,另外,侠客岛武功,有些就在墙上的图画里。
  诗,自然是侠客行了。差一点的,唐诗剑法:)
  酒,萧峰喝酒功夫更高,谢逊吐酒杀人,段誉功夫排酒。
  花,情花之毒,绣花的东方不败啊,葵花宝典啊!——这个这个好象有些凑数之嫌了,原来好象记得有的,怎么想不起来了泥?那就再凑一个,小龙女的蜜蜂,哈哈,是花培养出来的:)
  
  另外,金庸的武器和用毒也很可以说说,也是纳入了他的人性体系,不过懒得费力气了,点到即止。
  还有他的动物学,大蟒蛇啊,神雕啊,猿猴啊,灵狐啊,提一下,支持一下人和动物平等观:)

  金庸武功,最高的,无非是道家和佛家。
  道家的,独孤九剑应该不算,一个他必须要有辅助工程,令狐冲的水平,还要二十年才能与天下一流高手争短长,因为他拳脚功夫不够,显然,这个功夫是一流的,但是如果没有一流的基础,那还是白搭。
  九阴真经,九阳真经,葵花宝典,降龙十八掌,空明拳,小无相功,北冥神功,侠客行武功,都是道家。
  易筋经,少林七十二绝技,龙象般若功,金刚伏魔神功等等,当然是佛家。
  
  当然,对于武功本身,金庸也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引入了东西方的哲学,东方的天人合一思想,老子思想,佛家的因果空有思想,西方哲学的矛盾对立统一都有所融入。
  顺便开个玩笑,金庸明明对自己的创见很是自得,却在很多场合表现的非常谦虚,甚至谦虚到过分。这似乎是中国读书人的通病,有傲气放在心里,可惜又不能化干净了变成傲骨,或者再进一步绝圣弃智反朴归真,想藏又不好好藏着,时不时忍不住漏点出来,令人忍俊不禁。
  开始的时候,金庸的思考也只是机械化的很,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却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武功世界观。
  比如早期阶段,书剑里的百花错拳和庖丁解牛功,只是在移花接木灵活变通的拳招变化上动了脑筋,内功也只是套一下“以无隙入有间”的玄乎而已,虽然已经是对那些巧立名目的花招儿式招数名称的扬弃,却还没有太大突破。同期所作“碧血剑”里的高手,还要靠兵器胜人一筹。
  中期,哲学化已经明显,开始由外入内,进了更高层次。射雕里的九阴真经,左右互博,空明拳,都是哲学化理论化的结果。到了神雕里独孤求败的“夫子自道”,则标志着金庸的武功思想已经成熟系统,有了自己的体系,算是形成了自己的武功“科学发展观”。
  在倚天里,乾坤大挪移,应该是借力打力的进一步发展,到了天龙就更进一步变成了“以汝之道还施彼身”。九阳真经与太极暗合,都是以守为攻的发展,改变了早期重攻击力的思想,这也许是因为金庸江湖地位越来越稳固,人也由青年转为中年的缘故吧。
  后期是笑傲里的“无招胜有招”,侠客行里的无字天书,都是走的从有化无,消解的路子,把功夫理论推到极致。
  最后的鹿鼎,对武功已经不重视,不再加以探索,而是把心力放在了其他问题上,基本上是武功虚无化了。

  哲学化思考,还体现在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勤学苦练和机遇机缘关系的探讨。比如,学武者往往置之死地而后生,峰回路转才否极泰来,生命的造化,也是靠着生命的代价得来。
  不求完美,求缺的道家哲学思想,也有很多地方显露。如张无忌学习乾坤大挪移时没有求全学习看不明白的十几句,反而得福。如段誉学北冥神功却阴差阳错只学了一点,典籍也因此毁坏。
  段誉虚竹的不愿学武却得到精深武功,得失之间的刻意安排,则是传导老子的哲学思想,“外其身则身存,后其身则身先”。
  少林寺老僧的关于练武要由佛学来消解戾气之说,已经探讨到了身体和心理的深层关联,甚至是和生命本原的联系。写武侠的人这么多,能在思想上达到这个高度的,除金庸外,未尝有也。

 
  关于武功谁最高的争论,由来已久,人选基本上就是那几个:东方不败、少林寺扫地老僧,独孤求败、黄裳、葵花宝典作者老太监。
  独孤求败和黄裳是传说,没人见过,葵花宝典作者理论能不能和实践结合,还属未定之天,而且也是没有证据。依照有证据就以证据为主的标准,就只剩了东方不败和扫地老僧了。
  我自己的意见,最高的,自然是扫地老僧——金庸还是把最高的位置留给了佛家。
  这位老人才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绝世高人。没有理论,没有功法,但是他同时力敌当世数名高手的全力进击,自己并未出手反击的情况下,还能救人治病,而且“行有余力”。这份功夫,真的是惊天地,泣鬼神了。相比较而言,东方不败那一战,就逊色的多了,而且诡异有余,正气不足。——如果把一个残障人士列为第一,对正常人,有点说不过去啊:)
  ——虽然也可以说是哲学化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不得这个宝贝,就得不到那个宝贝:)

  当然,在金庸的法眼里,世间其实还有更高明的功夫,那就是超越儒释道三家的“俗家”功夫——韦爵爷的“心功”。无论哪个绝世豪侠,遇到韦大师这样的人物,都是要望尘莫及甘拜下风的。
  顺便再夸一下韦爵爷。
  论武功,他自然是不入流,但论功夫,他却是古往今来天南海北举国上下世间第一高手。
  韦爵爷的“心功”,化之于内是勇往直前,只有退缩,没有胆怯,只有害怕,没有紧张,只有“转进”,没有失败,委实心理素质超强,是个神鬼不吝的主儿。形之于外则是上下左右大小通吃,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无往而不利,无作而不成。
  他也是金庸笔下第一大玩家。别人无非是情场武林,或者偏于一面,他却是帝王将相,武林豪雄,侠女娇娃,无一不玩弄于掌股之上。宫廷内斗内行,朝廷官场内行,江湖纷争内行,对付女人内行,外交内行,国家之间的战争居然也内行——真是个“大内高手”。此子遇武杀武,遇色得色,遇皇帝友皇帝,遇将相服将相,遇战争则赢战争,遇外交则办外交,收拾吴三桂王爷和罗刹女王都是轻松自在游刃有余,真是一个顶一万个。武功再高,也不过是一人敌,多人敌,他却是万人敌,国之敌。
  这世间第一高手,不是我们韦爵爷,还能是谁呢?

  高人有主,那最高的功夫是什么呢?
  金庸早就借书中人物之口说出: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绝世武功,而是人心。
  任你有多强的功夫,遇到了阴谋,也还是会掉进别人的磬中束手就擒,没有还手之力。
  金庸故事里的阴谋之精深,人心之险恶,,都堪称惊才绝艳,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就不需要我再废话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