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2024 (111)
2025 (6)
曾在自己的版里把初稿发了出来,让朋友过目,朋友有不同意见,说应该写些如何用佛家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等等。那样自然很好,写的简单交待的也容易。然而在我的考虑里,说那些话是顶不得用的,一则人家未必要相信你,如今的人谁心里没自己一套,干吗要信那些;二则就算信了,又有什么用,只起到教科书上说的“自我麻醉”的作用那又何必。
很多人的想象里,佛学就是那么一套云山雾罩的理论,就是一门宗教而已,再加上看多了三流武侠小说中所谓的“打机锋”和电视中那些连“阿弥陀佛”都念不准的所谓和尚,看多了江湖上以出家人外衣招摇撞骗的人,就把整个佛学给误会了。
佛学实际上是很精深很精微的,也是绝对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讲究的是深思熟虑明辨是非,做的是把身心各方面的问题都搞清楚,再想办法一一解决。只是它研究的许多东西实在是如今的科学还没有弄明白的,也有很多是语言没办法表达清楚而是要你用自己的身心两方面去投入才能体验到的,所谓“山阴道上”,一步一景,不亲身走到那里,想象是想不出来的。大部分人都是雾里看花,并没有认真去搞清楚里面的情况,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却再也不肯接受真正的东西,无可奈何。
我写这十念法门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多了解一下事实,少一些误解,另外也介绍一下真正的修行方法,介绍一下修行的方法论,以免看到有人吹嘘悬呼的东西而没有判断的标准。了解了修行的方法论,就不会被那些抄袭别人的东西欺瞒不明真相群众的所谓大师骗住了。也就会明白气功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把握了重点,学什么功法的都可以把身体练好。当然关于武功方面的,明白了道理也未必能做的到,自然有些是不传之秘,没有明师手把手的教是学不会的,那就不是我能说的出的了。
在这里我再说明一下两个问题。
顿与渐。
顿渐之争是由来已久的,六祖慧能和神秀和尚的偈子“菩提本无树”算是比较有名的一例,禅宗又多讲顿悟少讲渐修,很多人就以为“渐修”不对,“顿悟”才是真理,其实是误会了。
其实这二者是不矛盾的。顿悟离不了渐修,没有渐修就不会有顿悟;渐修也离不了顿悟,没有顿悟渐修就不会有成就,他们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结果。“悟”并不是就一次就完事儿,而是可能有很多次,一次比一次深入,要到功德圆满才算成功。所以说,实际上修行是一个边修边悟的过程,修与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禅宗里有句话叫“悟后起修”,说的是要明白了一些东西才能走上正路,并非是全明白了才开始修行,有些东西不修到那份儿上是不可能真正明白的。密宗说中脉不通就不可能悟道,说的也是没有渐修就没有顿悟的道理。很简单的一个比喻,你如果连感冒都解决不了,怎么保持心境的恒一不变?所以说修身是修心的基础,没有渐修怎么行。
渐修自然很辛苦,顿悟听起来却很舒服,自然喜欢顿悟的人多,喜欢渐修的人少,然而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梅花香自苦寒来,顿悟以后的自在轻灵风光霁月是要有深厚的基础的。
思维与定。
佛学是“深思之,审辨之”,要穷理究原的,不是什么都不想就可以迷信的,所以佛学里有正信一词,说的是不能迷信权威和经典,而是要自己求证得出结论。
在很多人的想法里,“定”就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什么都不想,其实不然。“禅定”的含义毕竟复杂,相近的意译是“静虑”,被大话西游糟蹋的可以的唐僧玄奘大师就把禅定翻译成“思维修”,大家如果有经验就会知道,那时候完全可以思考问题。当然“定”有“八万四千种”,也有什么意识都没有的。其实很多人都有过“定”的经验,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比如说上课时的走神和发呆有时候就是定的一种。
“入定”的滋味妙不可言,可惜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