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3)
2006 (163)
2007 (94)
2014 (1)
2015 (1)
文殊菩萨,号称“大智”,在几大菩萨里本来排第一位的。因为佛教标榜智慧,修行的开始需要智慧,过程需要智慧,最后修得的结果,也是智慧,当然智慧最重要了。可惜,理抵不过事,老百姓更喜欢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所以他只好让了位,排到了后面。
文殊菩萨,全名文殊师利菩萨,又叫曼殊室利,都是音译。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妙吉祥”,文殊就是妙,师利就是吉祥。以前小牛兄问过这个问题,但不想让他陷到因文解义的深渊里,就只告诉他是音译,在这里补上。
记得梅艳芳有首歌就叫“曼殊沙拉”,不知道会不会也是这个意思,如果是的话,那她因为这个功德,可能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那就太好了——象她活着的时候那么不快乐,希望她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会过的快乐一些。
清末民初有个文人和尚,叫苏曼殊,名字应该也是来自这里。不过听说他做和尚是假的,但和尚的证件是真的——可惜是偷来的。至于到底怎么回事,就不知道了。
文殊菩萨,还有个名字叫文殊师利法王子,总之都是和智慧相关。他又号称是“七佛之师”,身为菩萨,却能做佛的老师,那智慧自然是了不起的。
佛经里记载,一次有大智慧的维摩诘居士生病,释迦牟尼想派弟子代替自己去探望,问了十大弟子中的舍利弗、大迦叶等,却没人敢去,又问弥勒、光严、持世、善德等修行成功的菩萨,也是不敢,因为怕口才太好的维摩诘居士问问题答不出来丢面子。后来推的没办法,才由文殊菩萨出头,然后就演绎了一场维摩诘与文殊菩萨的精彩辩论。
这场辩论本身很有意思,但是讨论的问题比较偏门儿,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维摩诘所说经”,这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经典之一,想了解大乘佛教,不可不读。
我们都知道的“天女散花”的故事,就是出自这本经典。说的是文殊菩萨和维摩诘讨论的来劲儿,天女听的也过瘾,就散花表示景仰,花落到文殊菩萨和维摩诘居士的身上,毫无芥蒂的滑下,落到舍利弗等人的身上却粘住了,舍利弗他们觉得不好意思,用手扯不下,用神通也拿不下去,才知道自己和文殊菩萨他们的差距有多大。
文殊菩萨的坐骑,是一头青狮。佛教里经常出现猛兽,狮子表示威猛——不是那支曾经闻名遐迩的乐队:)——所谓佛门狮子吼,就是慑服一切的意思。据说,狮子一吼,百兽恐惧,脑浆迸裂——自然,这一定是故事了。
“西游记”里,文殊菩萨的狮子就曾经跑出来调皮,给大圣捣了一回乱。
有个词儿叫“狮子奋迅三昧”,也就是狮子奋迅定。怎么解释,我也说不大明白。。。呵呵,惭愧惭愧:)
和文殊菩萨有关的经典,基本上都是大经,比如“华严经”、“法华经”等等。以前提到过的观世音菩萨座前的善财童子——就是西游记里的哪吒——修行途中的五十三参,就是听了文殊菩萨的教诲,受了他的启迪才成行的。
文殊师利对善财说:“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一切智的最初因缘。”,“若有众生能发大菩提心,能发心,更求学菩萨行,倍为难得;若欲成就一切智(具一切智的智者,即是成佛。)应决定求真善知识。”
文殊师利告戒善财:「求善知识,勿生疲懈;所有教诲,皆应随順;于善知识的善巧方便,勿见过失。」
文殊菩萨的意思:想进步,想得到真正的智慧,就要亲近好的老师,没有好老师,什么都没用。向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偷懒,不能松懈;老师的话要认真听取思考,尽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老师的教导,有时候是因地制宜,不要挑刺儿,也不要自作聪明。
文殊菩萨在中国的道场,是五台山。这个大家都知道了,看过“鹿鼎记”的,谁不知道韦爵爷在那里干的诸多好事!
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应化事迹,也多的很,古代的不用说了,近代的如清末民初的虚云老和尚,就有据说文殊帮忙的故事。
另外传说,寒山拾得里的寒山,也是文殊菩萨到中国时的化身。
这位寒山兄,也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住在石头缝里,穿的破烂,所以叫寒山,没事儿就跑到寺庙里漫骂叫嚣,等人家急了,他就笑了跑掉。拾得是庙里管食堂的,就把剩饭剩菜拿给他吃,所以成了好朋友。
寒山的诗写的很好,可惜因为是僧人,不怎么受儒家学统待见。
在此录寒山诗,以赠有缘。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谿长石磊磊,涧阔草濛濛。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