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距离接触“蒋妈妈”-- 海外风雨六十载(九)

(2007-12-07 08:14:22) 下一个

近距离接触“蒋妈妈”

怀谷到遗族学校不久后的一天中午,学生们正在餐厅用餐,忽听督学一声“立正”,大家急忙放下手中碗筷,“啪”地一声立正站定。怀谷正在纳闷,就见一个头带宽沿大帽、面带微笑、气质优雅的贵夫人走了进来,她走走停停,不时和学生们聊两句。原来这就是蒋夫人!

自此,怀谷和同学们常在校园里看到蒋夫人的身影。有时候,蒋夫人陪同校长蒋中正先生及其他政要人物莅临,场景比较严肃,学生们也规规矩矩、不敢造次。很多时候,蒋夫人则亲自开车到校检查工作,会很随意、很和蔼地和老师同学聊天,这个时候,学生们尤其是年纪小一些的低年级孩子就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跟在她身后跑。蒋夫人一会儿爱怜地摸摸这个的头、一会儿亲切地对那个嘘寒问暖,见到不良行为,也会加重语气地批评教育一番,俨然一个慈母。事实上,学生们平常就是喊她“蒋妈妈” 的,就象她在一次学校大会上所讲的那样: 谁说我没有儿子? 你们五百多人个个都是我的儿子。后来,这五百多个“儿子”中有三百多人跟她去了台湾,有七、八十人到了美国,大家一生都尊她为“蒋妈妈”,“蒋妈妈”也对这些孩子格外上心。

怀谷在遗族学校亲睹的两件事,可以看出学校和学生在主席校董“蒋妈妈”心中的重要地位。一日上课的时候,蒋夫人带着一个外国人来视察了,指指点点,好象在作介绍似的。怀谷那时英文不太好,自然不知所云。但课后听人说,蒋夫人带来的是一个美国人,某个大公司的老板。后来,这个美国人给学校捐赠了一批显微镜和当时中国鲜有的原子笔。实际上,蒋夫人那时经常带人来学校,中国人、外国人都有,许多都是商界人士尤其是企业老板。这是因为学校经费不多,大部分靠蒋夫人募捐而来,因此蒋夫人为此要到处游说、亲自带人到校视察,经常忙得不亦乐乎。但是,蒋夫人对学校的工作却并不止于经费筹措、校务推展这些大问题,一些细微的事情她也认真过问。有一次怀谷被派去当采买,就是跟厨房师傅一起出去买菜。正好那天蒋夫人到厨房检查工作。和厨师、怀谷等说着话的当儿,蒋夫人突然看到案板上的簸箕里有剩饭粒,当场就指出这不符合卫生标准,对孩子们身体健康不利。后来,因为这件小事,校务长被叫到蒋夫人办公室,蒋夫人要求学校务必保证孩子们的饮食卫生等等。学校自然不敢视之为儿戏,厨房工作人员自此更不敢掉以轻心。蒋夫人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全体师生员工终生难忘。

事实上,怀谷和同学们终生都感激蒋夫人的母爱和关怀,终生都为遗族学校感到骄傲和自豪。说真的,世界各国或多或少都有抚恤金给战死疆场的烈士的后代和家人,但创办遗族学校以抚养教育烈士兄弟子女的恐怕只有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这一所。遗族学校的学生也很替“蒋妈妈”争气,许多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都有不俗的表现,也有不少人后来读硕士、博士甚至留洋深造,获得很高的成就。据报道,蒋夫人曾在一次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过:“我一生中最感满意的是办遗族学校的成功,昔日培养的学生回校接替工作,做得很好,后人胜过前人。”

蒋夫人晚年在美国时,不大喜欢接见人,台湾政界的一些要人求见都常被她拒之门外,但当年遗族学校的学生每年来访给她祝寿时,她都是敞开家门欢迎的,就象母亲从来不会拒绝自己的孩子一样。怀谷去过蒋夫人长岛的寓所,也去过她曼哈顿的公寓,和蒋夫人有过众多的合影,如今挂在怀谷家客厅里的合影照片只是其中的两副而已。据蒋夫人身边的工作人员讲,每次学生来访,她总是一早就起来,和身边的人交待各项事宜、生怕怠慢了这些和她一生都很亲近的学生。蒋夫人的厨师更是和学生们大发感叹:你们这些学生来了,嘻嘻哈哈、吃吃喝喝(寿桃、寿面、寿糕这些都是蒋夫人寿筵上必有的),热闹得不得了,可是大人物们要是来访呀,整个公寓可都是鸦雀无声、肃静得不得了的哦。可见蒋夫人和学生们的亲密和随意关系。学生们对她当然也是十分孝顺、毕恭毕敬,每年都精心准备寿礼、从美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特地赶到纽约为她祝寿。有一年,从台湾特意到纽约来给蒋夫人做寿的学生特别多,蒋夫人的寓所容纳不下这么多客人,夫人便命人将纽约唐人街的“顺利园”餐馆整个包下来,和大家欢聚,场面盛大动人。怀谷从小不善言辞,每次见到蒋夫人也说不了几句话。可是蒋夫人会和每个来访学生寒喧, 身体健康允许时甚至会与每个人单独合影。有一次蒋夫人看到怀谷旁边一个同乡胸前挂的姓名签,和颜悦色地说到,“瞧,你和我都一样的姓呢……” 让怀谷他们觉得特别亲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