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风雨六十载(七)
(2007-12-05 06:56:07)
下一个
如果说怀谷的童年,祖父的影响是绝对占首要地位的话,则对青少年怀谷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了。
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成立于民国十八年(即公元1929年)。这所学校的成立,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教育在北伐战争中阵亡、伤残的将士的遗族子弟和辛亥革命先烈的后代。校址选在南京中山门外陵园区,占地两千多亩,景色十分宜人。遗族学校分男校、女校,男校校长为蒋中正(介石)先生,女校校长为宋庆龄先生,校董委主席即是宋美龄女士——大家更习惯称之为“主席校董”,学生们则更愿意叫她“蒋妈妈”。事实上,蒋先生和宋庆龄因为别的事物缠身,极少过问学校的事,因此主席校董“蒋妈妈”就全权代表,全面管理学校的各项事物,从经费的筹措到各项校务的发展管理和监督无一不凝注着主席校董的心血。“蒋妈妈”对学生的要求是:继承父兄的遗志,发奋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将来做国家的栋梁,象国父孙中山所说的“服千万人之务”。
怀谷(这时期已换名为“西明”)之进入遗族学校学习,有些偶然。那是1947年,怀谷已经念完完小在离家四五十里远的斯陶中学读初中。夏天放假了,同村在县城师范学校读书的陈达里也回家来了。陈达里的祖父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父亲也是军人,据传都在粤系军事将领陈炯明背叛革命、炮轰广州观音山总统府的战斗中阵亡。县城的消息灵通,陈达里得知了遗族学校那一年要在湖南招生的消息。陈达里本无意邀怀谷一起前去报考,但因为家里经济拮据、得找怀谷的祖父借盘缠,遂到怀谷家实话相告,怀谷就是这样意外得知这个消息的。父亲有“阵亡”记录,怀谷也就有入遗族学校的资格。怀谷的祖父于是给足盘缠,让两个少年去省城长沙的省教育厅报名。录取的过程还经过了一些波折。怀谷记得陈达里先拿到录取通知书,祖父见怀谷没有份,以为是怀谷考试没过关,还痛心疾首、将怀谷责怪一通。不想过些日子,怀谷的录取通知书也到了。原来,遗族学校招生名额有限,在各省的分配不均,起先湖南只分配了十个名额,但湖南烈士遗孤很多,遗族学校于是将招生名额追加到二十、三十最后四十个,所以,录取通知书也是陆陆续续发放的。实际上,那一年在整个遗族学校里,湖南和山东籍的学生是最多的,因为这两省的军人比例多、阵亡将士也最多。
遗族学校对录取的学生照顾十分周到,40个湖南学生从长沙一起出发,经武汉、九江到南京,路费等一切都由学校支付,教育厅方面则派督学一路护送。怀谷的祖父另给怀谷10,000法币(大概相当于现在1,000块人民币的样子)、陈达里5,000法币作为两个少年路途的零花钱。
怀谷记得那一路自己还是一派小“公子哥”的作风,花钱特别大方,主要是买零食,并且以零食取悦同行的朋友,所以不到九江身上的钱就花得精光。而家境比较贫寒的陈达里却很谨慎,不曾动用身上的一个子儿,当然,有豪爽的怀谷作东,他自然也饱了口福。于是过了九江后,怀谷就只能找陈达里借钱花了。有意思的是,怀谷到南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联系家里要钱还陈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