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 -- 海外风雨六十载(八)
(2007-12-06 07:19:13)
下一个
南京遗族学校的初步印象
与怀谷先前上过的学校相比,遗族学校无疑显得巨大,不仅巨大,而且很美,条件特别好。校园坐落在南京风景秀丽的中山门外陵园区高岗上,牌楼式的校门正面是谭延闿(清末大才子,曾为湖南省长兼湘军总司令,建国军北伐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等)先生题写的校名,背面是蒋介石亲题校训“亲爱精诚”。偌大的校园里,除了装备相当不错的教学楼、实验室、礼堂、餐厅和学生宿舍,还有别具一格的实验农场和乳牛场,后者给学校和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场地并且带来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农场实习取得实践经验,农场和乳牛场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额外的农乳产品在市场出售后所得收益也归学校使用。怀谷印象最深的是喝乳牛场自己生产的鲜奶、吃农场种的优质西瓜。
经过考试分级后,怀谷进入遗族学校的初中二年级。遗族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一般学校无异,课程、课本都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安排,作业本等都由学校提供,但学校对学生们的学业抓得比较紧,考试比较严格。除了正常的上课实验之外,学生们必须到规定的教室作早自习(早自习之前通常是升旗、早操和跑步一类的集体活动)和晚自习。课业作完了,才可以写家信、读“闲”书。擅自逃课、离校者,一律要被开除、遣返原籍。就是擅自出校门寄封信也是不容许的。怀谷记得有个同学以为校门口就有个邮筒, 溜出去寄封信不会有事, 结果遭到学校记大过处分。怀谷虽然从来没有受过这种约束,但毕竟离家那么远胆子也小起来,不敢象从前在家乡学校里那样淘气乱来、散漫自由了,老老实实地跟着同学们一起上课下课、自习做作业。另外,学校师资队伍也很强。由于遗族学校特殊的性质及其良好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学校很具吸引力,许多老师从上海等地的一些名校慕名而来,甚至常有大学老师来给学生客讲。这一点,绝对能和当时一些有名的私立学校媲美。据传,蒋经国先生的儿子曾经都有心要上遗族学校,但因为不合规定不得入校学习,也只能在学校的游泳池里戏戏水而已。
除了学习,遗族学校对学生生活的管理也是军事化的,既井井有条又十分严格。怀谷入校后,被分配在英士大楼二层的宿舍里,卧具和洗嗽用具都是由学校统一提供。当时入校的学生许多都来自乡下,没有见过多少世面,对英士大楼的纱窗都好奇不已、闹出不少笑话,卫生习惯更是成问题。学校除了谆谆教诲、循循诱导外, 还作了许多具体细致的规定,如学生每日必须洗一次澡、十天必须理一次发(一个月没理够三次发的要挨校务长批评)、鞋子每三月发换一双;行为上,有“不许随地吐痰”“不许随地扔纸屑”的准则。怀谷记得当时有一乡下来的同学不适应这种新文明,随地吐痰,校务长居然下令他当众“吃掉”,那同学当场吓昏,被送进医务室。当然,学校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饮食起居也考虑得十分周全。学校有很大的运动场、很标准的游泳池,在南京城内都是有名的,学生们自然可以享用。事实上,学生们的早锻炼是规定不能缺席的,体育课上,老师要求就更严格了,常有些没有下过水的“旱鸭子”被老师强迫跳入水中扑嗵打水。饮食方面,学生吃饭六人一桌,通常为四菜一汤,营养搭配都十分讲究。另外,为了实现办学的宗旨,让学生们谨记中山先生“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教训以便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真正有用之人才,学校规定学生们必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低年级的学生帮助打扫校园和寝室,高年级的学生要到学校农场、乳牛场实习, 还常组织到中山陵园、明孝陵园、灵谷寺、雨花台做义工(捡地上垃圾之类)。不过,学校里实际上请了相当多的校工,把这些离乡背井的孩子照顾得可谓无微不至。当时男校学生有五百多人,工友的数目也和这不差上下。工友们负责学生的一切起居生活,包括一日三餐、卫生、洗衣等等,保证学生们在良好的环境中营养充分地健康成长。那时,学生们还轮流到厨房监厨帮厨,以保证厨房的整洁和厨工的质量。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怀谷和他的同学们回想起当年学校的这一切,都依然深感满意、无不大加称赞。
学校独特的学习、生活管理之外,还有两件事情给初入遗族学校的怀谷留下极深极佳的印象。其一便是校医务室。在故乡醴陵时,怀谷就多次得过疥疮,每次都长时间不好,在选青完小念书时,老师因为怀谷的疥疮,居然不忍心对颇为淘气的怀谷下“戒尺” ,母亲每次给怀谷涂药,怀谷都会吱哩哇啦大叫一通。到了遗族学校,疥疮再度困扰怀谷。可是这次不同了,校医务室有很好的药品,涂来并不那么刺痛,护士的态度也好、治病的决心也大。通常怀谷洗澡时,护士就候在浴室外面,怀谷一出浴室就被拉着先涂药后才能穿衣服。就这样,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通过天天清洗、涂药,怀谷的疥疮被彻底根除了。在以后的岁月里,怀谷和好多同学都对当时学校里的医务室尤其是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的医生护士有着特别温暖的回忆。另一件让怀谷觉得新奇有趣的事情是学校开的“良心商店”,即不设店员的校卖部。学生们自己到货架上取东西,自己依价付款,没有任何人监督。学校的本意原就是培养有良心、讲道德的正人君子。同学们深知学校的良好用心,岂能辜负?因此,几百个学生个个自觉,真没有谁贪便宜、不诚实,此举亦可谓遗族学校教育的一大成功。
遗族学校另一个特色则与主席校董蒋夫人身为虔诚的基督徒有关系。差不多每个周末,学校的大礼堂便临时转换成大教堂,学生们在此聆听牧师布道、和牧师一起祷告,不少人就此从主、成为虔诚的基督徒。有一个被学生叫做“戴师母”的美国籍牧师讲得最多,大家最为熟悉,怀谷和“戴师母”还有过几次特殊的交道。那时候,“戴师母”住在学校里一栋小洋楼里,门口花盆里种着几株观赏用的朝天椒,怀谷是湖南人,馋辣椒,每次经过“戴师母”家门口总忍不住摘几个吃,后来有一次摘辣椒时,被“戴师母”逮个正着。“戴师母”操着一口正宗的国语对怀谷说,我说我的朝天椒怎么越来越少,原来是你给吃掉了。“戴师母”一面让怀谷摘辣椒,一面告诫怀谷这么辣的辣椒还是应该少吃为妙。这位和蔼可亲的“戴师母”当然是蒋夫人请来的,也是蒋夫人府上尤其是蒋宋公馆的教堂里的常客。几乎每个星期,蒋夫人还会邀请一部分学生到陵园区蒋宋公馆的教堂里作礼拜,每次都有三十个学生左右前往。作礼拜的时候,学生们就能见到校长蒋中正先生和他的一些幕僚了。不过,蒋先生讲话不多,在教堂里从来都一言不发,即便到学校视察也最多是“好,好”几个字而已。怀谷被选派去参加过公馆的几次礼拜,亲身感受过那种礼拜的气氛。学生们总是穿着整齐一早进到教堂,安静地坐在一侧等候着。过一会儿,蒋先生携夫人到场,身后总有一些党政军要人随同。他们通常落坐在教堂另一侧。这个时候,整个教堂座无虚席、庄严肃静。学生们会好奇地打量这些大人物,但绝对鸦雀无声,之后大家会规规矩矩地听着布道。有时候,蒋先生没来,教堂里就冷清多了,除了学生这边人数照常,另一边则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布道的味道仿佛也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