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在美国,中餐越来越受欢迎,这是事实。
但是中餐仍然徘徊在美国主流的高端餐馆系列之外,这也是事实。
如果说日本、泰国等亚洲菜和欧洲菜的定位是:高端、娱乐、食不厌精的话,中餐的定位则是:便宜,好吃,量足,一份拼盘(Combo,作者译)常可喂饱两三个人,主要面向低、中收入人群。
造成这样的现状是有历史原因的。据史密森尼学会记录(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美国最早的中餐馆出现在1849年的加州旧金山,是由中国来的移民Norman Asing开设的、名字叫 “The Macao and Woosung”。
餐馆当时最受欢迎的菜式是 “Chop Suey”,中文的意思是应该是“杂碎”,里面有各种廉价的肉类,甚至美国人不会吃的动物内脏等,由于当时最早来美的中国人多半是修铁路的劳工、或是被卖来的“猪仔”,餐馆的初衷主要是服务他们,所以饭菜实惠,不大讲究外型;再加上生存环境的限制,卫生习惯很差,常被他人诟病,在当时美国的主流社会里,曾流传着不少有关中国人和中国食物的负面说法,其中不少也是事实。
炒杂碎(Chop Suey),现在演变的几乎已经不见动物内脏了,多是混合肉类。
也有个别做得不错的餐馆,比如这张1920年的照片,内部窗明几净,吃客体面文雅。
但总体上,中餐馆还是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场所。文化、社会、政治、以及当时的经济因素都决定了中餐难登大雅之堂。然而,中餐本身具有的色、香、味的多变实在让人难以抗拒。所以,在美国这个多民族、多文化兼容共存的国度里,中餐可以说是不亚群芳。有统计证实,在美国华人的人口仅占 1~2%,但是中餐馆却占了各类餐馆的三分之一还强。
说到中餐馆就不能不提 PF Chang's China Bistro,这是分散在全美绝对高档的连锁中餐馆,常常地处黄金地段,装潢高档,菜式精美。
但是这家饭店的老板其实是一个金发碧眼的老美,餐馆的店堂门面和外部装饰细看起来也更像一盘“烩什锦”,门前的高头大马和开放的厅堂是西方人的习惯,堂内的照明灯和座位总觉得像是在日本,而菜的样式很多看起来貌似传统的中餐,而味道嘛,多数已经和我记忆中的完全不同了,开胃小菜和甜点则是西餐的绝对翻版。
这几样看着还像中餐,至少炸虾是完整的,美国人的虾是几乎看不见头和壳的,口味也还好。
这几样看着不像,吃着也不像,尽管口味不错,但明显已经是西化了的中餐了。
在美国更常见的中餐馆是类似快餐连锁店Panda Express (熊猫快餐,作者译)这样的,在购物中心的饮食城(Food Court,作者译)常会看到,很有些大排档的感觉,看着很油腻,味道一般,喜欢用油炸和口味很重的调料酱,属于老美偏爱的快餐型。
在美国呆过的人都知道,比较正宗一点的美国中餐馆里常是有两份菜单的,一份是给中国人看的,那上面列的菜式是传统中餐;而另一份是给美国人看的,上面列的是美式中餐,这里面的很多菜式是中国没有的,只有在美国的中餐馆才会吃到,据我观察有这样的特点:喜欢油炸、加(蘸)很浓的调味酱。比如以下的几种。
左宗棠鸡(General Tso's Chicken)
美式中餐中最有名的菜莫过于“左宗棠鸡”(General Tso's Chicken)了。这道菜是用大块去皮鸡腿肉裹上面糊,用油炸过,再用浓稠的糖醋酱和辣椒炒熟,用绿花椰菜垫盘端出,味道又酸又甜。在来美国以前,我听都没听说过。
西兰花炒牛肉(Beef Broccoli)的各种版本
美式中餐实际上体现了中国百姓顽强的应变和生存能力,早期移民把中餐的传统菜式,通过使用美国本土的食品原料来再现,然后逐渐调整成适应西方人的口味的菜品,不仅生存了下来,还渐渐演绎成了今天这样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美式中餐。
比如西兰花炒牛肉(Beef Broccoli),西兰花是美国特产,美国牛肉又多,于是用酱油腌制爆炒,两厢结合就是本地特色。
而甜酸肉,柠檬鸡等则是因为美国鸡肉多且便宜,盛产柠檬和番茄,加上美国人又喜爱油炸和酸甜的口味,从中国的糖醋肉块而延伸发展而来的。
甜酸鸡(Sweet Sour Chicken)是面团裹着炸后蘸汁吃。
柠檬鸡块( Lemon Chicken)来自美国人喜欢用柠檬佐料的特点。
杏仁鸡丁(Almond Chicken)显然是利用了美国很多杏仁产品的缘故
蒙古牛(Mongolian Beef)一点也没有蒙古烧烤的痕迹。
而上面的蜜汁排骨(Honey Garlic Spareribs),做得好像中餐,做不好就是美国烧烤的翻版。
有些菜名即使和中国的叫法一样,在美式中餐中也可能完全变种了,不仅是口味而且还有看相,比如宫保鸡丁(Kung Pao Chicken),端上来的很可能就是酱油翻炒的鸡丁,搁了点辣椒酱,拌上点花生米,吃起来又咸又辣,味道怪怪的。
宫保鸡丁(Kung Pao Chicken)
还因美国盛产海鲜,也不贵,便因此延伸出宫保虾、宫保扇贝等。
记得好吃的芙蓉蛋吧,在美式中餐里就是把鸡蛋和肉类、或者虾、青豆、洋葱末等拌在一起油炸,然后浇上卤汁了事。
芙蓉蛋(Egg Foo Young)
付账时送的幸运饼(Fortune Cookies)则是在美国发明出来的哄老美高兴的小把戏,很脆很甜,说不上好吃,里面有一张小纸条,上有幸运数字,或教一两个中国单词,并有一句类似“运势”预测的话语。
幸运饼(Fortune Cookies)
总的来看,美式中餐走得都是制作简单、物美价廉的路线,但是近年随着更多的富人和学子移居美国,美式中餐的内容也开始逐渐受到一些影响,尽管在美国内陆和南方,中餐依旧保持着美式中餐的原始风貌,但在华人聚居的东西两海岸,中餐变得越来越接近中国菜的原貌,继而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尤其近几年中国的发展整体上富起来了,如果华人的整体素质上扬了,在美国主流的影响更大了,华人期盼的中餐能进入主流高端,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应该不再是神话了。
相对于整个群体形象,餐馆不过技之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