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百年学府成“党校” 清华精神今何在? (图)

(2011-05-01 12:21:37) 下一个

本周,香港媒体在报道和评论中国新闻时关注的焦点主要有:温家宝夫妇高调会见香港左派人士吴康民,透露了什么信息?今天的清华大学已成为“中央党校”,早已丢失了早年的清华精神。
“闲话家常”还是“粉碎传闻”?
香港《明报》本周就温家宝夫妇会见香港著名传统左派代表人物吴康民伉俪发表评论,题为《温家宝绝地大反击》。评论说:“虽然吴氏强调与温总只是闲话家常,但从会面地点、发布会晤合照以及透露出来的会晤内容来看,相信有更深的政治意涵,不排除是温总在政治上罕有地绝地大反击。”
《明报》的评论写道:“先从会面地点来看,是在温总办公的中南海,而非温宅所在的东交民巷,这就显示绝非简单的「闲话家常」。从近年温总的活动来看,其在办公室接见的访客,多是具有公务性,或至少是需要公开报道的,虽然内地传媒对「温吴会」没有报道,但吴康民公开与温总会面,至少是获得温总办公室的许可。……今次会面的另一不同寻常之处是,在公布的合照中,温家宝夫人张培莉8年多来,首次陪同夫婿出现在镜头之中。既然在办公室会面,鲜少公开露面的温夫人张培莉陪伴在侧,还大方地一起合照,甚至允许公开照片,这种安排也绝非是随意之举。”
港媒对温家宝这个矛盾人物又有新的解读港媒对温家宝这个矛盾人物又有新的解读评论接着写道:“近年来,有关温夫人及子女在商界的各种传言在内地广泛流传,加之温总上任以来,一直未与夫人一道公开露面,甚至有两人已经离婚的传闻。温总今次高调地携夫人一同露面,大有粉碎各种传闻的意味。更意味深长的是,温总在与吴的会面中,透露内地政改困难,直斥内地现有两股势力,一是封建残余,一是文革遗毒,这两种势力官场中人不肯讲真话,喜欢讲大话、套话之类。这番表白更是绝非闲话。吴康民在香港报章撰文的观点众所周知﹕敦促内地加快政改,为赵连海等维权人士鸣不平。温总向他吐露心曲,不禁令人想起1981年邓小平接见《明报》创办人查良镛和1985年胡耀邦接受香港报人陆铿访谈。至于温总「封建残余」和「文革遗毒」所指为何,留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清华精神今何在?
与此同时,香港《苹果日报》则就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发表评论,题为《清华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丢弃殆尽》。评论写道:“前几天,人民大会堂举行清华百年校庆大会,9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有6人出席,其中胡锦涛、吴邦国、习近平是清华大学校友。清华以理工科而全国知名,在中共建政前培养了一些顶尖科学家,但更知名的就是在中共建政后培养了最多官员,故有「满清王朝北大荒」(北大荒原指黑龙江省北部荒原)之说。当清华百年校庆宣传文字中摆出49年后清华校友辉煌的党政人脉时,有网友说:「我怎么感觉不是清华,而是中央党校啊!」……胡锦涛在清华百年大会上说,寄望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保持个性,彰显本色。」他没有提到的是:丢掉了中共建政前的清华精神,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永远只是党官,而不能成为「保持个性,彰显本色」的独立的个人。”
评论接着写道:“什么是清华精神?在清华园立有一块纪念碑,上面端书「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这是纪念清末民初大学者王国维而建的。1925年,王国维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一起,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1927年夏,王国维感于「世变」,决定结束自己生命,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1929年夏,清华国学院师生为纪念这位杰出学者,募款修造了这纪念碑,碑文由陈寅恪教授撰写,语意深长,陈寅恪其后认为这是最能代表他治学思想之作。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苹果日报》的评论还写道:“1953年,陈寅恪一位学生,奉中央之命南下广州,劝陈寅恪北上出任拟建立的中科院中古研究所所长一职,陈修书婉辞,并解释当年写王国维纪念碑文,是认为必须脱掉「俗谛(三民主义)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无错误,这是可以商量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因此,他提出若要他当中古研究所所长,他的条件就是「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中共对所有以生死力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的知识分子,都扼杀打压务尽。丢弃了这个立下碑文的清华精神,不会培养出独立自由的学者精英,只会不断产生令人毛骨悚然的未来官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