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胡式外交对国际社会的精神污染

(2007-02-14 12:41:41) 下一个
中国农历新年前胡锦涛给自己布置了一项工作用10多天的时间访问非洲的八个国家的工作。
正如他在内政问题上所展示出来的那样,这位看上去有些过于严肃的中国领导人在外交上也展示出完全不同以往的风格和灵活手腕。
和高举新保守主义大旗的美国总统布什相比,你会发现现在最为"教条主义"的领导人根本不在中国。很难用什么学术理念去概括胡的外交原则,但是基本原则是清晰的:首先,利益高于一切;其次,学习如何做一个大国。
寻找战略空间
胡锦涛刚刚上任的时候便频繁出访那些产油大国,中国的媒体将其概括为"能源外交"。这在中国领导人的外交中确实是一个非常新鲜的现象。
如果能够体会中国今天这种高速膨胀的经济发展速度,就能很切实的体会到中国领导人对于能源的渴求。除去战乱、美国等因素外,非洲无疑是能源饥渴的中国最好的餐桌。
但是仅仅把非洲看成是中国的油田恐怕太低估其意义了。 价格低廉的中国货不仅仅适合沃尔玛的口味,也适合非洲沙漠里的小镇子。
十九世纪,英国人依靠炮舰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21世纪,中国人依靠低廉的价格寻求市场,都是为了给自己那日益膨胀的制造能力寻找发泄的平台。
设想一下,如果欧美对中国衬衫设置贸易壁垒,面对人口稀少的俄罗斯、陌生的南美,还有那些东南亚的竞争对手,失去非洲,多少中国工人将变得无事可做,而这显然也会影响到"和谐社会"。
此外,尽管中国早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一员,但是每年它仍然受到人权、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的折磨。
在应对这些麻烦的时候,中国领导人曾经选择与欧美合作,但是对中国人来说,那些没有战略利益冲突,也没有人权"偏见",但是在联合国仍然有投票权的非洲兄弟更值得信任,就像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那样。
这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胡锦涛会在2006年花那么大的力气举办中非论坛,而2007年一开始又迫不及待地出访非洲。
打开世界地图,除了寒冷的南极,唯一一片还没有被过度开发的土地恐怕就是非洲大陆了,如果中国人在这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至少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现实主义外交
如果两国的国家利益有根本性的冲突,那么把几十年前的战争拿出来当作互相遏制的理由也确实是国际政治中比较常见的做法。
但是中国和日本之间完全不是这样,相反,他们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日本,能够在走出10年衰退的阴影,中国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因素。
在领导人5年不相互往来的紧张氛围下,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到了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这对于统治者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2004年中国的反日游行就是一个警示。
胡锦涛显然知道比起历史问题的争论,现实中的生意显然更加重要,维护自己周边的稳定显然更加重要,而且中国显然也没有到那种需要树立一个假想敌来维护自己统治的时候。
在没有得到不参拜的明确保证的时候便接纳安倍晋三的访问,这明显突破了以前中国领导人头脑中的底线,也显示出了胡锦涛现实主义的一面。
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让中国在外交上还突破了过去的很多困难,比如它迅速解决了和印度的边界问题,与梵蒂冈谈论建交问题等等。
今天中国领导人的外交反倒是很符合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所说的,在国际上,没有永恒的敌人或者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学跳"大国舞"
邓小平曾经给中国的外交定了个原则:"韬光养晦",但是现在看来,中国已经很难继续坚持这样做。
比如国际上对于达尔富尔人道危机的关注,已经使得中国无法继续一声不吭地在那里挖石油。
和邓的时代相比,中国已经更加强大,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它的做事原则也不得不有所改变。胡锦涛曾经希望能用"和平崛起"作为自己的外交原则,后来又小心谨慎地改成"和平发展",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不得不学会一个大国应该具备的外交技巧。
几年的时间里,他在这方面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自信。比如对于美国的态度,他可以在美国亲口承认美国的领导地位,也可以花费上百亿元购买美国商品以平息国会的愤怒,但是另一方面,他也主持中非论坛,邀请美国特别不喜欢的内贾德。中国明显处于领导地位的上海合作组织也让美国人万般难受,也基本上打破了美国人在中亚的战略部署。
中国领导人已经认同了现在的国际体系,胡锦涛显然不会像毛泽东那样要成立另外一个"第三世界",当朝鲜不听劝告试射导弹的时候,它也不再无限度地包庇,而是发表了措辞非常严厉的声明,也支持了联合国的制裁措施。
但是他们也自信的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游戏者,而且还是一个规则制定者。积极主办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锻炼。
另一方面,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则不得不学会如何与这个新的大国一起游戏,要解决伊朗问题、苏丹问题这些过去看上去与中国毫不相干的事情已经越来越需要中国人的配合。
中国的领导人好像已经做好准备了,想想二十年前吧,他们的电视台播放的还是《河殇》,而现在呢,是《大国崛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