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十七大引人关注,谁接胡锦涛的班? (图)

(2006-07-10 12:31:59) 下一个

一位北京观察家分析说:十七大引人关注,还因为十六大留下了一个特别的悬念。按照过去中共的惯例,在政治局常委会这最高一级决策圈中,一般会安排一位比主要负责人年轻十岁左右的成员,这个成员就是最高决策层的后备力量,如不出意外,在决策岗位上锻炼经营若干年,未来就顺理成章接替最高职务

  2007年,中共将举行五年一度的十七大。这次党代会最吸引海内外观察家高度关注的是,后胡锦涛时代的人事安排将浮出水面。换句话说,诸侯群雄逐鹿,这次会上谁将脱颖而出成为胡锦涛的接班人,将揭晓谜底。多维记者获知中共最近决定在今年七、八月份成立十七大人事安排小组,初步指定胡锦涛当年在共青团中央的搭档、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挂帅担任组长。中央高层同时正酝酿安排令计划接任中组部长。显然,胡锦涛力图加强对下一阶段人事安排的掌控力度。
◆共青团派将全面进入最高层


 
  根据中共领导层最近几届人事更替的规律,可以说,每一轮权力交接基本结束之际,就是下一轮权力交接的长跑开始布局谋篇之时。在2003年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随后又接过江泽民军委主席兵符后,隔代指定的王储终于登上大位全面接掌党政军大权,新一轮权力竞争随即开锣,这一次,目标自然是争当胡锦涛的接班人。虽然中共的权力更替仍然是黑箱作业,但就是最迟钝的观察者,也能够看出来这一次具有一个最鲜明特徵:这就是,权力的竞争将主要在共青团派中进行。
  最近几年来,共青团派干部在全国各省市、各系统大面积、大幅度冒升,全面占据要津。据熟悉共青团派情况的《胡锦涛传》作者之一任知初向多维透露:在十七大上,他们将再接再厉,群起直奔最高层。像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中央统战部长刘延东、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令计划等共青团派的明星,以及与胡锦涛有多年渊源、深受信任的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等人,都会成为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新血,加上原来已经在内的共青团派刘云山、王乐泉、王兆国等人,更由于胡锦涛仍然担任总书记,说“共青团派将主导十七届政治局”,是并不夸张的。这次安排王兆国来担任十七大人事安排小组组长,无疑将更加强这一趋势。


  眼下离十七大只有一年多一点时间,中共人事安排即将进入所谓“敏感期”,在省部级岗位上担任一把手的共青团派明星,期望值被调动到了最高点。在权力阶梯上越攀登到高层,位置越少,越显拥挤,竞争越激烈。他们深知:越是到离更上一层楼只有一步之遥时,既要分外卖力,创造政绩,也要分外谨慎,防止纰漏。
◆委员固然好,常委更诱人
  不仅如此。一位北京观察家对多维记者分析说:十七大引人关注,还因为十六大留下了一个特别的悬念。按照过去中共的惯例,在政治局常委会这最高一级决策圈中,一般会安排一位比主要负责人年轻十岁左右的成员,这个成员就是最高决策层的后备力量,如不出意外,在决策岗位上锻炼经营若干年,未来就顺理成章接替最高职务。
  在中共十四大的领导班子中,邓小平特意安排让五十岁的胡锦涛进常委,就是这个意图。但是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选出的九名政治局常委,却都是基本同龄,没有安排一位拉开年龄档次的年轻成员。当时引起了很多猜测,一般认为,是江胡权力交接中有些矛盾难以摆平,更年轻的所谓“第五代”官员中,从才干、胆魄、政绩等方面看,没有谁能明显地高人一筹,因之这一后备力量的人选难产。


 
  现在,转眼五年过去,在十七大上无论如何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否则,如果按照目前迹象,胡锦涛将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逐步交出权力的话,在中共没有改革其政治体制的情况下,未来的接班人没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进入最高决策层历练,其继位掌权就既缺权威,又无班底,党心民心的基础不稳,党内、国内政局就可能出现大的动荡,他也就坐不住这一把交椅──当年华国锋不就是前车之鉴?
  也就是说,这次人们所关注的,不仅是共青团派中有哪些明星将进政治局,还关心哪一个最□眼的明星将进入政治局常委会,占据未来权力金字塔的塔尖。
◆共青团派也将盛极而衰
  共青团派官员目前是“绩优股”,身价继续看涨,预计到明年中共十七大和后年十一届人大期间,将臻于顶峰。据保守估计,届时,将至少有数十位共青团派官员走上中共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各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国务院各部委办负责人的岗位。

不过,任知初认为,正如他在2004年所预言的“清华帮”在十六大和十届人大上的红极一时将盛况不再一样,共青团派的登峰造极,是史无前例,也是最后一次,可以维持约五到十年,然后声势将逐渐衰减。这是因为:八十年代初与胡锦涛在团中央共事的这些人──从像王兆国、刘延东、李源潮这样的书记处同事,到令计划、蔡武这样的处级甚至一般干部,近几年来能起用的都起用了,他们的年龄也一般在五十多岁上下。而二十年来共青团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下降,当前在共青团岗位上的官员,已经很难有八十年代初的共青团官员那样的施展机会,因之也就难有那样的名气。而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对经济、金融、法律、管理等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孔急,这些领域的人才正大批走上领导岗位,与“吃政治饭”的共青团官员争夺地盘。当然,许多共青团干部看到这一点,也在竭力进行这些专业的学习深造,或者从共青团的岗位上转业到经济部门,以获得更丰富的资历。在他们的政治生涯中,共青团的这一段资历的比重将相对减轻。可以预料,未来在党政机构中,共青团派虽然不会消声匿迹,但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体,共青团色彩都将大为淡化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