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表示,关注中国富裕消费者的外国企业应该放低眼界,否则有可能失掉巨大商机。
如今的蓝领工人随著收入的提高将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一支消费力量,却被大多数跨国企业所忽视。麦肯锡研究报告的这一论断对外国在华企业的一些基本设想提出了质疑。
争夺低收入消费者的外国在华企业相对较少。其中最成功的范例要数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 Co.),他们专门为这个市场设计和生产产品。不过,许多其他外国企业仍然将焦点集中在大多居住在沿海城市的最富裕的消费群体上。麦肯锡认为,现在应该开始关注低收入人群了。
麦肯锡预计,从农村涌入城市的工人很快将开始成为下层中产阶级;这个群体到2011年将增至2.9亿人──大约相当于当今美国的总人口。麦肯锡估计,随著这些人收入的提高,他们将成长为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其人数到2025年将达到约5.2亿──相当于那时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
麦肯锡报告对中国前景颇为乐观:中国将越过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障碍,并培育出庞大的中产阶级。因此,中国将逃脱许多发展中社会的命运:由数量众多的穷人组成的底层社会、极少数最富裕阶层以及少数处于中间地带的中产阶级。
麦肯锡大中华地区董事高安德(Andrew Grant)称这个判断为“头脑清醒的乐观。”他认为,中国政府清楚面对的风险,并且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不平等问题。
麦肯锡表示,中国未来的中产阶级消费者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面貌会有很大不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收入高峰出现在45至54岁的人群中,而未来中国中产阶级最富裕的成员将是25岁至44岁的年轻人,这证明更好的教育机会能获得更高收入的工作。
麦肯锡将年收入在25,000元(约合3,100美元)至4万元的家庭定义为下层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家庭年收入为4万元至10万元。麦肯锡报告指出,中国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和美国年收入4万美元的家庭生活水平相当。报告预计说,中国新的中产阶级对医疗保健、住房、公用事业及娱乐休闲的花销最大。
高安德表示,精明的外国企业将制定面向下层中产阶级的销售策略,“否则可能被挤出市场。”这类措施包括:从富裕的沿海城市向内陆二线城市扩张;通过本地采购等方法降低产品售价;为不同的细分市场生产不同品牌的产品。
高安德表示,这还意味著应该培养更多中国本地的经理人,从而取代香港人或新加坡人──这些人如今占据著沿海城市跨国公司的管理职位。
高安德说,未来的外国企业将通过销售大众生活消费品和服务赚钱,而并非通过销售高利润的奢侈品。他还补充说,比起如今中国的富裕阶层,新的中产阶级将“更西化”,但同时也 “更中国”。他解释说,这意味著既拥有iPod,也信奉尊敬老人等中国的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