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华尔街漩涡(八)ZT from idiot94

(2012-01-24 06:50:58) 下一个

(八)中国的产品和房地产泡沫

华尔街的金融寡头们固然不受任何人挟制,但是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大把大把的拿钱,毕竟还需要有人来送钱。

信用市场目标明确的混乱给特权者们提供了在他们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之内合法圈钱的机会,但是这还只相当于一个做好的声音接收装置,要从它想听到美妙的音乐,我们还需要两样东西:一个声源和一个媒介。

这个声源就是以中国为首的东亚经济。这个媒介就是房地产。

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又一次上演着东亚地区特有的奇迹。从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先进的机械文明先后征服了我们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相对而言,东亚几乎是最后一片被叩醒的土地,中华文化圈是最后一个被突破的文明壁垒。然而,先是日本,继之以香港地区,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以至今天的巨人中国本身,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极其相似的经济奇迹,使这个地区和西方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差距迅速的缩小(相对而言)---- 这不是偶然的。中华文化影响下的子民们多数都可谓“勤劳善良”,东亚民族普遍能够忍受长期艰苦的生活,可以在很简陋的条件下艰苦奋斗,不放弃对长远未来的美好向往。在国际市场上,东亚产品一贯都是以无可竞争的低廉价格打入,然后精益求精,逐步占领高端柜台,最终打下一片天地。日本的汽车工业就是这样成为80年代发展的典范,今天尽管许多声称“爱国”的美国人不愿购买外国车,但是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却布满了丰田和本田。日本汽车在质量和性能比美国同类型车优秀的基础上,仍然保证了相对低廉的价格,这使得其竞争力经久不衰。日本汽车产业的成功给日本这个国家以及相关财团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创造这些成就的日本产业工人们的报酬却只有类似职位上的美国工人的60%左右。进一步的,日本有着庞大的社会保障基金,年轻的劳动者的很大一部分收入都被“寄存”到这些基金里面,用来保障日本现有社会模式的运作。然后,这些国家或者财团控制的基金则以各种方式投资到华尔街,包括美国国债,也包括信用衍生物,或者任何其他流行的产品。换句话说,就是日本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大部分都被表达在美国市场上:一些由美国消费者以“价廉物美”的形式享受,另一些则作为资金,直接成为华尔街非对称游戏的猎物。

同样的,今天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更是如此。集中在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大量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工厂每年以惊人的规模向美国,向各发达国家输出着极其廉价的产品。在Walmart,一美元随时可以买到十分精美的中国产纪念品,装饰物或者玩具。中国工人的辛勤血汗给自己换来的很多时候竟然只是仅可果腹的劣质食品而已,他们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被无情的夺走,同样也是一部分被发达国家消费者以廉价的形式兑现,另一部分则是被国家,国内或是跨国的财团拿走。顺便提一下大家肯定知道的事情,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不是造飞机的波音,也不是写系统的微软,是不生产任何东西,只卖东西的Walmart超市!

“钱”其实只是个符号,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意义的是它所代表的“购买力”,是它所能购买的东西。所以,我们多次提到的那些所谓的“国际热钱”,并不是满天飞的钞票,而实质上它们是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的产业工人们创造的剩余价值。长期以来,中国普通人极低的生活水平,中国老百姓超过人类忍耐极限的吃苦能力,以及中国人固有的机灵能干,使得开放以后的中国给劳动力市场提供了真正的金矿。这些年来,这些中国工人创造的超比例的剩余价值是金融泡沫的主要资金来源。

财团有了钱,自然就想投资,就算自己不想,华尔街也会主动找来告诉您,投资吧,请看,我们有无数的职业高手正等着帮您把“钱变钱”呢!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由于生活资料的相对廉价,也节余下来一些购买力,这些资金虽然单个看来都微不足道,但是任何小的数目一旦乘以若干亿这样一个人口因子都是天文数字。怎么办呢?股票市场刚刚崩盘,不说十年怕井绳吧,至少心理上也想回避一下吧?可是不小心多收了三五斗,手里有了点小钱,而且这小日子看着势头还要走高啊!改善生活质量吧,衣食住行,别的都好说,就是这个“住”,一直都很贵,以前都只能向往。可这下遇着了好年成,2000年左右的时候,亲民爱民的民主党力挺通过了一个放宽房贷政策的法案,这不,一向眼高于定的西服革履的华尔街的代理商们一个个都笑容可掬的来了,跟俺说啊,您收入相对低啊?没关系,咱现在不看重哪个!为什么?哦,因为房市看涨啊,有您的房产作抵押,我们放心贷款给您!怎么?没钱首付?没关系,不要首付!为什么?哦,房市看涨啊,您放心,这经济这么好,您很快就能付清贷款了,付清了,这房子就是您的了,而且到时候,跟您说啊,它要是只翻一倍,您都可以说您亏了本儿!我跟您保证啊,您绝对亏不了!再说啦,您这不马上住上新房了吗? 。。。。

诸位看官,这个有个术语,叫做Subprime(次级贷款),哦,害怕?现在是谈虎色变了,不过那个时候可是风靡一时啊。银行不遗余力的推出大量的次贷,借出去的可不都是银行自己的钱,大部分的哪儿来的呢?上一段开头不是说了吗?那些个国际财团,主权基金,那些想一夜之间让钱下蛋的大款啊!一时间,房价不断上飙,引无数房奴竞折腰。从911事件以后,在笔者居住的纽约市郊,一栋又一栋的高楼以深圳速度奇迹般的崛起,好像“又是一个春天”。。且慢!可是这里是高度成熟的美国经济,不是发展之初的中国经济,这里的平均GDP年增长率低于2%,而不是高于10%。但是这里房价的增长率却几乎赶上了上海同期,建房率仿佛北京的三环。纽约如此,佛州如此,加州如此,全美大部分地区均如此。随便在航班上碰到一个人,就会高高兴兴的告诉我,她在拉斯韦加斯又买了一套房,前面买的三套,一套出租,两套转手,都赚翻了。。

其实同股市泡沫类似,大家都知道这个房市也是个泡沫,可是就是不知道它啥时候破,又无法忍受天天看到别人住新房,炒新房的诱惑。华尔街又及时的推波助澜,总有新的鼓励计划,掀起新高。房价就是信心,信心就是房价,这个信心有多强,明天就有多美好。大家一起互相鼓舞着,信心和房价一起越来越高,投资者看到去年的投资,今年就跟着房价翻了翻,只后悔当时没把裤子当了也投进来。于是,更多的资金涌入了这个很安全,有着高涨的信心和房价作抵押的市场。一个又一个新鲜的承诺着高回报率的衍生物,结构化产品令人应接不暇,无论您的理财期望是什么,华尔街都能满足您的需要,而且能够提供翔实的历史数据和业绩,让您深信不疑您的风险是很小的,甚至可以忽略的。好像突然之间大家都相信两三年前股市的崩盘全是萨达姆的过错了。

人在贪婪面前可惜总是这么脆弱。幻想在事实面前也一样脆弱,就像纸在火面前一样。

2006年底的时候,瑞士银行(UBS)下属一个基金正在豪华的办公楼里欢庆连续第六年超高的回报率,有心人却注意到一位瑞银风险管理部的年轻的中国工程师发给全体交易员的一份报告。该报告警告,次级贷款的违约率已经比正常情况高出3至5倍,建立在这些次贷基础上的衍生物价格面临巨大的威胁,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很可能很快就要来临了。然而,彼时彼刻,这样的报告实在不和谐,大家年终奖金当然不可能够就这样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移民给耽误了,该耽误的只能是这个报告自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