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秋乱语

涂抹心情的地方.
不施恶行,常存善念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从《清平乐》中学到的 (21-30集)

(2020-08-08 19:55:08) 下一个

第二十一集

治理边地,重农牧,明执法,安民心。

商家行走四方,以此地之过剩,填彼处之匮乏。勤力所得,富己利国

(其实现在的代购也是如此,只不过代购奶粉太敏感了,也太被不良媒体引导,弄得原本是商业行为,上升到人性的贪婪,再变成地域歧视......)

 

第二十二集,黄德和案,委实精彩。

 

第二十三集

恐女谒用事,大臣阴谋,宜制于未荫。

朕从来便知 为官者,大多不能公忠能廉四字皆全, 于是 对于这个廉字,只要未曾害到公忠二字,朕并未十分追究。然而刘平一案,朕最初为黄德和之无耻震惊,为诸多牵涉其中,替他掩盖罪行的差役愤怒,更为被此案牵扯出来的朝廷官员痛心。朕反复想这些读圣贤书为官多年的朝臣,若是当真知道贿赂自己,给己便利的这些差吏胆敢如此,便也不会有这样的牵连。便如程琳,程卿家你,也曾为国出使 铁骨铮铮,也曾兴办水利,治理河患。烈日寒冬,身居一线,不计劳苦,为民之心,拳拳可见。朕想,难道不给这样的官留个体面?辗转反思,朕便懂了,若是从朕这里便默许了公忠能者,可以不廉,终将被恶徒小人,以一个比刀剑还利的利字,一点点从不廉这个门户,长驱直入,最终却是毁了公忠二字。- 宋仁宗对黄德和案牵扯贪腐案的总结

 

(另外对于三川口军士的抚恤,特别提到被俘者的待遇,很感动。)

君臣关于民间小报八卦的讨论:

民间对禁中与朝堂的好奇猜测永无止歇这既有人求,便有人给。- 宴殊

酒楼茶肆,人人议论朝廷政事,所议顶多只有两分真,说是小说传奇都不为过。偏偏还言及朝廷重臣,杂以闺阁私事,太失体面了。-宋仁宗

倘若将进奏院的朝报,公布于民间,虽不能矫正所有讹传,亦能匡正部分谣言吧?至少能将这两成,提升至五成。-宴殊

朕只是担心不实的揣测多了,众口一词,难免影响民心。- 仁宗

只要没有人故意造谣引导,怎会众口一词?既是闲谈,胡言,那便有人这么胡说,也有人那么胡说。只要不关乎百姓的吃穿用住,婚丧嫁娶,子弟前途,这份热情便持续不了三五天。-宴殊

罢了,百姓论政治,始终便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真是因为不知,不知是因为朕,不可能将朝廷大事,逐一剖析于天下-仁宗

油管的对剧的一个评论:不煽情,却能直戳心灵。

 

第二十四集

三川口兵败事件

范仲淹狄青关于边境攻受的探讨:边境地势而言利于守,以往对战的结果便是明证。-范

大凡用兵,便须置生死于度外。-韩琦

大军一动,关系万人性命,岂可置胜负于度外?-范

(想到了中印边境)

范仲淹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仁宗祖庙忏悔:

皇祖,父亲,我尽力了。我不甘心,我亦想建功立业,想以破阵而止戈,但是败了。若我肯接纳范仲淹和晏殊的谏议,严守以待,元昊迟早会后续无继,会当求和。那么便不会有这么多的将士变为白骨。何等讽刺,我之前种种忍让元昊越礼,不愿轻言刀兵,便是不忍见一将功成万骨枯。而今却是只有耻辱而将帅亦成白骨。

我从不滥杀无辜,从不滥杀无辜,是我的决定,迎元昊主力以攻为守,以战止戈。是我…… 且番兵战死,非有罪也,忠于主耳。汉兵战死,非有罪也,忠于天子耳。

忠孝之人肝脑涂地,积累怨魂,为妖为灾。从不杀无辜的人,从不杀无辜的人,你可知道这世上最歹毒的盗贼,一辈子能杀之人,也不过几十。而朕,一个不甘心,想要一份武功记入史册,便比几十个盗贼杀的人更要多了。

 

第二十五集

昔日赵飞燕状告班婕妤诅咒,汉成帝考问班婕妤,婕妤回答说: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为?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以前赵飞燕状告班婕妤诅咒,汉成帝质问班婕妤,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对称:我知道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人的贫富也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修正尚且未能得福,为邪还有什么希望?若是鬼神有知,岂肯听信没信念的祈祷?万一神明无知,诅咒有何益处!我非但不敢做,并且不屑做!

 

范仲淹对狄青说:

“慈悲还是厌战,亦很难说得清。”不过,范说的一点我很认同:若不是今上这样的仁君,往大了说。判我个怯懦畏敌;通敌,始终主和,与元昊往来书信;大战之前,一曲渔家傲,“将军白发征夫泪,” 大堕军威。

止戈为武,只是从举戈到止戈,是否一定需要血流成河,白骨成堆?

 

第二十六集

讲的是小内侍给司马光送御赐的琉璃盏,结果发现盏已经破碎的事。

玩赏之物岂能贵过人命- 司马光

玉爵弗挥,典礼虽闻于往记; 彩云易散,过差宜恕于斯人。

语出《礼记》,挥字指晃动,如此随意的举止,易使玉爵破碎。美好的事物如彩云,总是容易消逝的,如因美好事物消逝而怨怒,并无益处。错既已成,不如宽恕了这个犯错之人。

能恕人之过乃为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孔子

人若是没有仁爱之心,那么所谓的礼,也就只是仪式,所谓的敬,只是因为惧怕。为了礼和敬而失仁,那便是舍内而求外,舍本而求末了。

 

(喜欢仁宗带怀吉去宫学,就玉盏打碎一事,让学子们辩论。也因福康公主持宠而骄,被老师指责时,心声胆怯,说话都是哭音。可见就算公主,也是会被老师责罚的,罚跪或者打手心。现在的孩子,父母只是略为中人,就敢打老师了。)

 

第二十七集

冗官冗军冗政冗员

孟夫子说,天下人向往不爱杀人,不爱打仗的皇帝,若真是仁君,天下百姓自然就纷纷归顺。奉此仁君了。可惜,那只是夫子的梦。倒是辽,数十年从彪悍好战,到渐习汉俗,学耕种喜安逸的变化,让朕觉得,若有一日,我中原的珍馐美酒绫罗丝绸,能让四周彪悍蛮夷,不知不觉从马背上下来,且再也不愿上去颠簸,那才是万世安宁的时候。

与怀吉关于谏官的谈论:

谏院中的100份劄子中,只有两三份是忧国,中肯,针砭时弊,又提出可行的改革之法的两言忠句。然而在真正依言而行时,亦有无数意想不到的难题。

百之二三?-怀吉

其余的,大约三十份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不值一看的废话。三十份,是看似忠烈耿直的空话。二十份是确实忧国忧民,但是心胸眼界有限。只见一叶,不见森林的偏颇之言。十六七份,所弹劾之恶虽实,而所提之解决方法却是何不食肉糜的纸上谈兵。或者是另有所图的借题发挥。

我尊谏官而革梳头夫人,为的不是他们所说内容的对或者错。而是星辰有轨道,万物有定规,而百官不论前朝后宫,亦有各自的当做与不当做。谏官做的是分内当为之事。至于所说对错,所谏可用不可用,那是两府,三司,朕的衡量判断。而梳头夫人,则做了不当做之事,乱了章法。更不要说还给朕找理由,诱惑朕,不受百官万民的约束了。

官家是求他们来约束?-怀吉

一个人再聪明再仁慈,因为有情有欲,若无约束,终将因情生痴,因欲生贪。甚至因仁,而放松了规矩礼仪。常人如此是毁一人,国君如此,是祸一国。

可是,他们若说得不对,九成无用,为何要有这样的约束?-怀吉

言官的意义,上管君下管臣,可风闻而奏事,万事皆可奏。言官论治理河道,能比治理了三十年河道的官员精通?论税收之弊,能比三司度支了解得全面透彻?论治国,能比我这个从两三岁便被太后栽培,从八岁便听两府三司的宰执辩论,于高处看了三十年的官家,更懂得为君之道?不,不会的。大多时候他们做不到。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要让所有这做事之人,头上悬着一把剑,身周睁着无数眼,于是时刻警醒,不敢渎职,不敢懈怠。为了弹劾一百条中正确中肯的二三条,亦要兢兢业业,不敢放纵。克制一切的情和欲,持身中正。朕亦需要天下百姓看看,两府三司乃至朕,时时刻刻在天下人的注视之下,让他们心安。

 

第三十集

七夕模特大赛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因为张娘子喜欢江西金橘,就导致一斤金橘贵过八斤羊肉。皇上要后宫做蜜饯,导致民间疯抢做蜜饯的材料,导致粱怀吉父亲去世,家破人亡。)

油管上的一段评论:

宋仁宗受臣民爱戴後世推崇,他的仁、忍与知人善任带给国民四十多年的繁華盛世,让有才能者發挥所长,个个成为明星,史上留名,王凯曾说过仁宗一直在做平衡,看了多集前朝君臣互动,理解了这位皇帝的通透,但我看仁宗对後宮事也在用平衡之术,雖然我不知为何编剧把皇后寫成一个黑面神,但皇后野心是有的,与内侍私通消息也是有的,皇帝宠张氏也是在牽制皇后不能独大,但卻又让臣子弹劾张氏牽制她,仁宗後宫沒有什么如清剧般的狗血情节,多因他这一碗水端得平的技能,宁愿孤独走他的帝王路保趙家也不会让武后重现

 

韩琦在边境回朝时说的话:

我是主帅,选用前线将领知人善任。本就是主帅之责,岂有战败推责之理。更何况我自己有轻敌冒进之心,不够谨慎持重。上有所好,下更甚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