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郑智化,不该被遗忘的歌者

(2007-09-23 17:17:42) 下一个
郑智化,一位对我在人生态度、处世观念及音乐上都曾产生过影响并继续影响我的人。他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对社会与现代文明的观察与反思,一种独立的人文精神。
 
    用“歌者”来定义郑智化其实是不确切的,但在绝大多数人眼里,他仅仅是一位歌者,一位过气的歌者。对于今天绝大多数只知道追赶潮流、耍酷享乐的更年轻一代,这个名字意味着过时、老土和不可思议。大概会是一脸的茫然与迷惑,而当得知那是一位拄着双拐的中年男子时,或许会说:有没有搞错!怎么会喜欢他?一点也不帅,还是残疾的耶!口气和眼神里似乎流露着轻蔑的意味。
 
    悲哀!——不是郑智化的悲哀,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在这样一个“老鼠”和“蝴蝶”泛滥的年代,听郑智化的歌似乎是不合时宜的。然而倔强的我还是要听。于是只好躲在屋里,关上门窗,独自享受那份独特。
 
    郑智化在大陆广为流传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那是一个懵懂与萌动的年龄。在我生活的那个古老小镇上,录音机里、有线广播里、14寸小黑白里、老街上的某某电器修理店里、还有那些三三两两走街串巷的小青年的嘴里,到处都是“水手的笑语”。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少年如今都已长大,都在忙于经营各自的家庭和事业。有的为工作苦恼,有的为爱情感伤,有的正坐在麦肯里吃着汉堡鸡翅听着时尚的R&B,有的坐在写字楼里大谈所谓的成功理念,在这个欲望的天堂“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郑智化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和那份少年情怀一同被渐渐遗忘,渐渐淡出了自己的生活。只是人生也有太多意料不到的事情,比如我这个从小性格内向的人后来竟然会选择音乐,比如郑智化这个名字从那时起便刻在我心里,从此无法抹去,成为我青春记忆中的一部分,伴随着我一路走来。
 
我热爱这个世界,但决不骄纵了她!
 
    在许多人眼里,郑智化似乎仅仅是身残志坚的代名词,说起郑智化这三个字,人们想到的大概也只有《水手》和《星星点灯》。我却从来没有认为《水手》是所谓励志歌曲,至少不仅仅是。更有甚者,还有媒体将国内某残疾歌手称之为“大陆的郑智化”,除了身体之外,我实在看不出他们有任何的关联。可能是身体的缺陷遮住了人们的视线,掩盖了其闪光的灵魂和深邃的思想。因为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在的更为重要的东西。作为一位歌者,郑智化的意义远不止如此。
 
    如果单从音乐本身的角度来说,不论是声音还是作曲,郑智化绝不是最优秀的。但什么是优秀?如今声音条件好的,作曲水平高的大有人在,可他们都带给了我们什么?充其量只是愉悦了一下我们的耳神经而已。但音乐的意义绝不仅仅如此,流行音乐的意义更不止如此。郑智化用他感性而沧桑的声音、水到渠成的曲调、加上蕴涵了其思想、哲理和情感的歌词,让不完美成就了完美!没有刻意的雕琢,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直逼我们的内心深处。请问:在这个快餐文化充斥的年代里,在这个以市场和娱乐为导向的歌坛里,还有谁能给我们那样的感动和震撼?还有谁具备进攻你我心灵和灵魂的力量?
 
    《老幺的故事》发表于1988年,是郑智化的第一张专辑,知道的人不多。当时的郑智化还是一个长发披肩的叛逆青年。其中的同名歌曲描写的是一个矿工的儿子老幺,从矿场来到繁华的城市,当他在都市得到一切后,却发现“再多的梦也填不满空虚,真情像煤渣化成了灰烬”,最后“终于知道,逃离的家乡最后归去的地方”。这首歌的创作有着鲜为人知的经历。当时台湾的九份先后发生两次大矿难,这件事情牵动着郑智化年轻的心,触动着他悲天悯人的情怀,于是凭着一腔热血决定要写一本书,呼吁国人重视矿工问题,并先后两次亲自造访九份。——我们不妨想一想,在没有任何利益驱动也没有接受任何委派的情况下,现在的年轻人还有这股热血和冲动吗?哪怕是记者学者,恐怕也没有几个能做的到。况且郑先生还是在身体不太方便的情况下——当然郑先生后来并没有写这本书,因为亲自的体验改变了他的初衷。在九份,他感受到了“在台北永远也感受不到的‘人情味’和‘安全感’”,在那里,矿工的死亡并不是都市人用来大肆渲染的社会问题,只被淡淡地看作是一种宿命。他深感自己是个局外人,没有资格站在主观的立场,以高姿态来发表一些自以为是的看法,甚至为自己当初的想法感到愧疚。最后,他写了这首歌,由社会问题上升到了人性问题,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家乡的人被矿坑淹没,失去了生命;都市的人被欲望淹没,却失去了灵魂。
 
    城市不是人的天堂,只是欲望的天堂!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不再有真情,有的只是尔虞我诈和赤裸裸的欲望的现代战场,那个曾经娇纵的老幺,那个曾经决心改变命运并认定“都市才有我的梦”的老幺、那个在“晨曦模糊的脚步声”中逃离家乡的老幺,在得到一切之后,终于想起“黑色的煤渣白色的雾”的矿坑,那里才有真情,有老朋友淳朴的脸孔,那里才是心灵的归宿,不仅是老幺最后归去的地方,也是人类最后归去的地方。
 
    老幺是幸运的,因为他懂得反省那曾经的梦,懂得回头看走过的路。而穿梭于人群中的我们或许并没有这份幸运与清醒,我们只知道“拼搏”、“奋斗”,我们身陷名利不可自拔,甚至无知地认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从来不知道停下脚步想一想。这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吗?我们究竟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在该专辑的文案中郑智化写道——可怜的很可能是我们自己!
 
    显然,郑先生是站在批判的立场和反思的角度来创作这首歌的,从某种意义来说,这首歌可以看作是了解其他作品的钥匙,以后许多歌曲的创作也都体现了他的这种精神。《大国民》、《大同世界》、《堕落天使》,甚至包括《水手》和《星星点灯》等歌曲都从不同视角不同程度地对社会进行了批判和思考,对现实的抨击;《中产阶级》、《单身逃亡》、《原来的样子》、《面子问题》等则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补习街》是对教育问题的反思,《蜗牛的家》是对城市住房问题的反思,《落泪的戏子》《朋友天堂好吗》《我的明天》等则体现了对自我的深刻剖析。这样的简单归类不免有矢偏颇,但不难看出,郑先生对人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是多方面、多视角并深刻的,表现方式也是各不相同,处处体现他对这个世界和人的关怀。《你的生日》、《阿飞和他的那个女人》、《找路的人》等歌曲也体现了他的这种关怀。
 
    在专辑《单身逃亡》中郑先生写道:如果我必须为这块土地写歌,我必须从自己开始写起。所以在他的歌里没有说教,也不是一厢情愿的灌输,有的只是作为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对他所听到、看到、体会到的事情所产生的感受、思考和观点,或者将他所观察到的问题提出来,促使大家一起来思考。当然,除了对人和社会的关怀和思考之外,郑先生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喜怒哀乐,《别哭,我最爱的人》、《把情感收藏起来》、《用我一辈子去忘记》、《蕾丝花边》、《裁缝》、《淡水河边的烟火》、《麻花辫子》等都是感人至深的情感类作品。
 有人认为郑智化是流行音乐的异端,这样说我看也未尝不可。优美的旋律和编曲、声情并茂的演唱是流行音乐的基本特征,题材上也以爱情为主,带给听众的是一种轻松快乐和美的享受,偶尔也触碰一下你的心灵,但却很难撞击到你的灵魂。而摇滚乐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叛逆和推翻的精神,有直插入你灵魂深处的力量。(顺便说一句,我很反感有些乐队举着摇滚乐的幌子却干着低俗的勾当!)不论是何种音乐形式,都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也都是我们所需要的。而郑智化的音乐,除了具备流行音乐的基本特征外,显然也具备摇滚乐与生俱来的叛逆气质。但我个人认为,他的音乐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结合的产物,其内涵多于形式,思考多于叛逆。即便是情歌类的作品,也与一般的流行歌曲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在推翻之后却是一片废墟的话,那么我想,深刻的思考或许来得更重要,也更有意义罢。
 
    千万不要以为你高唱“祖国啊我爱你”就能证明你有多爱这个世界,如果你真正爱这个世界,关心这个世界,就该去深入地观察和了解她,作出自己的思考,并将这种思考传递给更多的人。正如郑先生在首张专辑的歌曲《驿站》中所唱的那样:我热爱这个世界,但决不骄纵了她!
 不骄纵,是因为爱,是因为想让她变得更加美好!


是不是放弃思考,才能够活得更好?
 
    毫无疑问,傻子总比正常人快乐。因为他不会思考。
 
    现在的很多正常人却开始追求那傻子般的快乐。不是我们不会思考,是不愿意思考,是放弃了思考。所以,我们大多活得很好。
 
    这样的逻辑看似没什么问题,其实我看不然。人们果真活得很好吗?郑先生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中产阶级的生活:“我的包袱很重 / 我的肩膀很痛 / 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 / 我的眼光很高 / 我的力量很小 / 我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偷偷跌倒 / 我的床铺很大 / 我却从没睡好 / 我害怕过了一夜就被世界遗忘 / 我的欲望很多 / 我的薪水很少 / 我在台北的马路上迷失了我的脚”。虽然这首歌写于90年代的台湾,但在21世纪的大陆,我们依然过着这样的生活。我们为名利所累,为现实忙碌,我们讨好上级,戴着微笑的面具勾心斗角。理想之花早已凋谢,结出的却是欲望的果实。我们活得好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常常喝着可乐,吃着汉堡,只是心中的空虚饥渴无法填饱”。如果真的要放弃思考,就得连同欲望一起放弃!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放弃呢?
 
    毛泽东说: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的。是的,不然的话与行尸走肉还有何区别?他老人家所说的精神,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境界、追求、奋斗、拼搏、博爱、良知、为人民服务等等。只是我认为在人类众多精神中,反思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而郑先生的音乐,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对人生的反思,对社会的反思。记得有一位网友在贴吧留言说:昏暗的社会中,总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告诉我们处境以及方向,让我们不再迷茫。
 
    在《青春启示录》中郑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什么时候 / 稚真的情感披上了虚伪了外衣 / 看不到诚实的脸孔 / 每个人都戴着面具 / 爱情似乎也变成一场难以计算的游戏 / 为了生存要试着放弃做梦的权利”。人与人之间稚真的情感没有了,爱情变成了游戏,理想也成了一个冷门过时的词汇,人类还剩下什么?金钱、欲望、权利,这就是人类的终极理想吗?郑先生总是这样观察着、思考着,为我们揭下了事物华丽的表层,将丑陋的本质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有人就说,郑智化是悲观的、消极的,也有人说郑智化的歌太过沉闷,听多了容易使人变的郁闷。我就很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在这个快乐至上的年代里,他确实不像许多歌手那样,常常带给你轻松和快乐。人有时候也偶尔需要来一点简单的甚至是无知的快乐,但只是偶尔,我们终究不能让这样的快乐来麻痹我们的灵魂、消磨我们的良知,让我们看不到真实和潜在的世界。现实就是如此,痛苦也并非那么可怕,能享受苦痛的人才真正懂得快乐。宏观地来看,人类的每一次进展也无不经历过痛苦的过程。郑先生也说:快乐只是瞬间的无知,不快乐是因为一直在追求快乐。显然,这两种快乐是大不一样的。以前我也曾认为郑先生是一位忧郁和沉默的人,可后来在媒体的露面才发现他原来很健谈很快乐,很难想像眼前的这个人和创作演唱那些歌曲的会是同一个人,想必这就是郑先生所追求的“快乐”。
 
    “物欲横流的社会把悲剧建筑在人的无知和贪婪上;而抵抗社会宿命的人,把悲剧建筑在良知和无奈上”。这是郑先生写在自传中的一段话。人,真的是一种悲剧,只是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我不会放弃思考。让我学会思考的不是十多年的教育,而是郑智化先生。当一个人的生命被金钱、欲望、名利所充斥所占据所控制的时候,必然会变的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薄情寡义,甚至发展到可怕的地步。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社会民族也是这样。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而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都会保持一份清醒与思考,都不会放弃对理想、真情以及所有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
 
    不放弃思考,并不仅仅想让自己活得更好,还想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更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用一转身离开的你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怀旧是一种情怀,但如果当怀旧变成一种愈演愈烈的现象时,也并非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太贫穷,所以只能怀旧。在这样一个孔子、毛泽东、雷锋都被遗忘了的年代,遗忘区区一个郑智化,是不足为奇的。其实遗忘也并不绝对就是不好的事情,遗忘意味着有一种更有思想、更让人震撼的声音,更让人感动的情怀来替代。然而很遗憾,现实似乎并非如此。人们只是越来越不愿意去思考了,人们要的似乎只有快乐!简单的快乐!而郑先生的音乐,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未免显得有些过于伤感与沉重了。正如郑先生所唱的那样:没有人在乎我这些烦恼,每个人只在乎他的荷包!
 
    其实我错了,郑先生也错了。郑智化的烦恼常常不是他个人的烦恼,而是整个世界的烦恼、人类的烦恼,总有这么一群人始终默默地关注他、支持他、怀旧他,咀嚼着他的音乐和文字。这是我原先没有想到的,想必也是郑先生本人没有预料到的。2005年12月18日,郑先生在北京展览馆剧场开了一场“郑式影响”演唱会,我没有能亲临现场,据媒体报道,反响强烈的程度,甚至让在北展剧场工作了将近10年的工作人员感到吃惊。我相信这是真的。虽然这次演唱会算不上是大型演唱会,北展剧场据说也只能容纳三千余人,但我觉得够了,因为郑智化只属于少数人。
 
    突然想起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重拾郑智化是一种悲哀,遗忘郑智化则是更大的悲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叶莫染 回复 悄悄话 林韵:生活里还有很多的美好,别消沉。傻子是好,但混沌一生,让自己的智慧,聪明地掩藏,是何等睿智之人。
愿你快乐!
林韵 回复 悄悄话 很优美的文字,同时也令人思考,是啊,傻子总比正常人快乐,因为他不会思考......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丰富的人注定了多思考,要比常人多痛苦和烦恼,总在苦苦的追寻,追寻自己所期望的,但生活和命运往往不会让人如愿,十之八九以失望而告终,就象注定要老去一样的不可逆转,令人无奈和悲哀......
叶莫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流浪猫猫。“让风吹”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流浪猫猫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 打漏了:)

还喜欢他的"猫"和"让风吹"
流浪猫猫 回复 悄悄话 还喜欢 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