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IT工程师独立创业之法则(三)

(2010-10-07 01:15:04) 下一个
上面的两个人都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其实有更多的人做得并不成功,公司陷入经营困境、甚至负债破产的也比比皆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创业或是独立究竟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壁垒和陷阱,而那些成功者又是如何跨越这些险境的。

创业可以分为初始期、成长期、上市准备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壁垒。

(一)初始期
创业初始,公司业绩和信用为零。资金和人才的确保,以及通过营业取得订单都比较困难。这是创业的第一个壁垒。那么这种公司什么也没有的状况下,有什么秘密武器呢?

创业5年就成功上市日本(Jasdaq)创业板的M先生是这样说的:最重要的是ビジョン(Vision),就是发展前景。“为日本大公司量身定做符合其公司特点的ERP系统,可以极大地提升这些公司IT投资的效果。还没有其他人在做,就让我们来做吧”,通过展示这样的前景,M先生既获得了投资资金的青睐,也获得了优秀人才的加盟。“如果能够明确地展示(项目)将会对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冲击,那么资金和人才就会自动向你靠拢”。

与ビジョン同样重要的,还有创业时的个人信用与人脉关系。“开业之后如果没有项目,资金很快就会耗尽。这时候如果公司负责人不能迅速地依靠自己的人脉关系与信用拿到项目的话,就很难使公司进入正常的经营轨道,那境况就会很艰难了。”

与此同时,创业者还必须承受精神上、经济上的双重压力,这也被认为是通向成功的壁垒之一。

创业之初,创业者很难从银行或投资家那里得到资金,于是只好拿自己储蓄作为资本金,不够的话,只好从亲朋好友那求借。“大部分的生活费节省下来都投到公司做资金了”,回想当年,还有人心酸流泪。即使这样,也必须每月按时给员工发放工资,这是经营者必须承担的责任。

这样的压力必须独自承受,“社长是孤独的”,这是很多创业者共同的心声。“没有独自承担这种重责的觉悟的人,是做不了社长的”。

(二)成长期
过了初始期之后,公司开始进入发展与停滞的循环,从而逐渐地发展起来。成长期也需要克服很多的壁垒。

“发展,就伴随着资金与人才的不足。不仅要维持现状继续营业,也必须考虑下一步的发展”。维持与发展,经营者必须一刻不停地行动。这样不辞辛劳的工作,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的人有之,有的还酿成严重的家庭问题。

但不这样做的话。公司的成长就会陷入停滞。项目如果不足,人件费、办公室租赁费之类每个月固定发生的费用就会变成很沉重的负担。一旦资金不足,知道了情况的员工就要开始考虑辞职了。这样的话,经营者更是要疲于奔命,不得不拼命打开营业局面和寻找新的增长点。

而且,公司进入停滞期的话,一点小问题或错误就有可能成为致命伤,Q先生就有过这种破产的经验。Q先生的公司承接“一括请负(全包)”的开发业务、发展到60名员工的规模后,进入了发展停滞期。结果,有一个项目亏损了5000万日元,公司的资金状况一下子恶化起来。

得知了情况的员工一个接一个地辞职,Q先生为了筹钱四处奔波。明明知道公司已经很难起死回生了,作为经营者的Q也不允许自己逃避责任。最后清算下来、公司剩下一个空壳,Q自己背负了一堆的欠债。即使这样,“把钱还清了之后还要再开公司”,Q先生一点不放弃。

(三)上市准备期
越过了前面那么多的壁垒,终于迎来了“上市”这个节目。当然,不上市也是一种选择,但“获得大量的资金使公司加速成长是最有效的资本策略”,所以相当多的创业者把上市作为自己的目标。

不是说公司发展态势、财务状况良好就肯定能顺利上市,这中间也有很多的壁垒。

経営者角色的转变,要求経営者必须具备很强的领导能力(而不是技术能力)。公司的经营目标、组织体制、业务运作模式等等都必须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重新调整,给员工带来了相当多的额外负担。“搞得这么辛苦到底有没有必要(上市)?”,员工中也有这样的声音。

“只有上市,才有可能得到更大规模的(项目)。既然已经开始起跑了,就要有决不放弃的觉悟”,最终成功上市的Y先生这样的激励自己的员工。“幸好,得到了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否则意见不统一的话,就很难上市成功了”。

当然,不是说成功上市就万事大吉了。既然上市,就要对股东负责了。事业目标实现不了的话,就有可能被股东要求辞职,这样“惨痛”的故事也不是没有先例。如果决定上市,那也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