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亲亲我的宝贝

(2005-04-21 03:47:58) 下一个
家有小女初长成 女儿是在国内出生的,五年多前随着父母移民澳洲的时候她才九个月大,只会坐起,不会站立和行走,也不会说话。一转眼现在马上就要六周岁了,真的是让人感叹“日月如梭”这个词的含义。记得她三岁的时候我们送她去托儿所,当时别说是英文,就是中文她也讲不利索。但是两年后等到快要从幼儿园毕业的时候除了比较复杂而长篇的故事以外简单实用的英文会话她已经不在话下了。快到圣诞节的时候,她们幼儿园举办了庆祝圣诞节的音乐歌舞晚会,然后颁发了毕业证书,这样就算是有模有样地从幼儿园毕业了。随后就是小学的预备班,刚开始的时候老师还担心她的英文水平是否跟得上上课的进度和内容,反而是我们做家长的心里有数--她的英文绝对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要担心的反而是她的中文,或许还有数学。果然等到了预备班下学期我们就再也听不到老师类似的疑惑了。今年她已经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了,学校里来了不少预备班的小朋友,于是她就在懵懵糟糟以及不知不觉之中做起了学姐,开始带起了两个预备班的小朋友。 中文学校趣事多 女儿在家里和我们讲方言,舅舅和她说国语,在学校里面以及其他场合特别是和其他小伙伴们在一起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说英文为主,另外他们学校的第二语言是意大利语,我们曾经担心她小小的脑袋里面怎么装得下那么多的语言,不过看来这样下去她精通几种语言是早晚的事情了。澳洲的小学以及学生们的学习生活都是无忧无虑的,到目前为止她一直在玩在混,我们做家长的也是一样,眼看现在她就要六岁了,我们觉得不能够再这样下去了,得给她也给我们自己一些压力,于是决定从今年开始把她送去中文学校学习。中文学校是每个星期(周六)一次,从早上九点开始,上午四个小时是雷打不动的学习中文的时间,而下午一点到三点就根据她的兴趣和爱好让她在学乐器,学唱歌,学绘画,以及学跳舞当中选择一项,她选的是画画。记得刚开学的那天来了很多的学生,比先前报名的人数要整整多了一倍,而且不少学生都是父母一起陪着来的,另外还有不少祖父祖母级的人物也来陪读,他们在学校里和学生们一起一待就是一整天,还有些家长是带着子女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都说华人家庭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这种说法今天在这里是再次得到了事实上的验证。最有趣的是每次中午吃饭的时候,因为大家要聚集在一个大教室一起吃,所以等到所有人把吃的东西都拿出来的时候简直就成了一次国际美食展览了,其中有中式的面条,饺子,包子,炒面,炒米粉,蔬菜色拉,水果色拉;有学生家长帮助预定的各类外卖的便当,包括面条,煎饺,番茄炒蛋加米饭等等;也有西式的麦当劳,肯德鸡,皮萨,面包或三明治。有的小朋友甚至全家都来了,还带上了大型的保温筒,有饭有菜,有水果有饮料,甚至还有酸奶和茶水,简直就跟出去野餐没有什么区别了。记得女儿开始上的第一堂中文课,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说同学们好,同学们应该说老师好”,几十年了,这句亲切而又熟悉的中国式的有关师生礼仪的问候再次在我耳边出现,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分啊。这里长大的小朋友平时都自由散漫惯了的,这不,还没有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坐满10分钟就已经不行了,所以老师只好又让他们坐回了地上。女儿的第二堂中文课,老师就发给大家两本教科书,一本是《我的bpm》,另外一本是《我的大小多》。上课的时候小朋友们朗朗的阅读声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回荡着,我的思绪仿佛也被带到了自己的小时候,带到了万里之外的故乡中国-- 张开嘴巴aaa 公鸡打鸣ooo 一只小鹅eee ... ... 等到蜜桃成熟时 我们小的时候年轻不懂事,不能理解什么是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什么叫做望子成龙,什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我们自己成了家长,于是就能够体会到我们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辜负了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同样的我们对自己子女的寄托可能也要等待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才能体会到。虽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国度在变,唯有某些传统不会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不想在我们的下一代手上丢失掉,当然西方文化中所有好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努力地去学习。记得有朋友对他们的女儿说有人叫你Chinese你应该说不对,因为澳洲只有一个民族,那就是Australian。我想女儿小的时候我们应该让他们有意识自己是中国人,但是等他们长大后也应该教育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澳洲的社会,做一个无国界的澳洲人。我们希望女儿能像一棵小树苗那样深深地在澳洲这块肥沃的净土上扎根,无论风吹雨打,她只是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等将来小树长大成材的时候不求枝叶上开出多么艳丽的花朵,但求能够结满丰硕的果实,最好,能够在每次中国传统新年到来的时候能够在树上挂起漂亮的大红灯笼或者是美丽的中国结。 亲亲我的宝贝,我们永远爱你,祝你生日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