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为什么

(2022-03-18 10:05:25) 下一个

戴榕菁

本文不是要问一个问题,而是要讨论“为什么”本身,所以在标题中没有通常跟在“为什么”后面的问号。

“为什么”通常被认为是探索逻辑原因的语言形式。问为什么就是要得到关于事物原因的答案。亚里士多德将问为什么作为人的本性,在这个本性的驱动下人们探索存在的根本原因;康德将问为什么作为理性的基本属性,是人们通过不断回归(regress)寻找最根本的答案的动力;黑格尔认为通过不断地问为什么人们可以将哲学的起源归结为从无到有的跳跃。

但实际上,在现实世界里,不论对于权威的专业学者还是普通的公民来说,问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得到一个心理的满足,而非单纯地找到逻辑上的答案。

关于真空中的光速不随坐标系变化的认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严格地说,在上世纪初,只要你承认麦克斯韦关于真空中的光速公式是正确的,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不随坐标系的选择而变化)是正确的,由Michelson-Morley实验得出的不存在以太因而真空就是什么也没有的空间的结论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应该接受“真空中的光速不随坐标系变化”,因为你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得出在真空中的光速还能随坐标系的选择不同而变化的结论。

但问题是,当时从学术界到普通公民对于接受麦克斯韦关于真空中的光速公式没有问题,对于接受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没问题,对于接受由Michelson-Morley实验得出的不存在以太因而真空就是什么也没有的空间的结论也没问题,可就是难以接受“真空中的光速不随坐标系变化”的结论,总觉得如果一个人相对于发光体运动,那么光相对于他的速度就应该是真空中的光速与人的相对速度的叠加才行。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问你“为什么真空中的光速不随坐标系变化?”时,你将上述的三个理由一个个地解释给他听,他都能接受,而且也找不出任何认为在上述这三个前提下光速还需要叠加的理由,但即便他精通物理,仍然会在心理觉得别扭。这恐怕就是当初爱因斯坦不得不将“真空中的光速不随坐标系变化”作为一个假设而不是逻辑结论来介绍给世界的原因------人们更容易接受假设而不是逻辑结论,这样一来可以省去爱翁不少解释的麻烦 J。。。。。。

问为什么不仅是一个逻辑上的需要,更是心理的需要。即便人们能接受逻辑上答案,也未必就能在心理上释怀;同理,在逻辑上讲不通并不等于人们在心理上就无法接受------这就是为什么世人经常会乐于接受谎言的一个原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