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真理的特性

(2017-06-24 10:48:43) 下一个


关于什么是真理这个问题,康德在他的名著《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什么是真理?”这个古老而著名的问题可以把逻辑学家们逼进死角,迫使他们要么在借助糟糕的循环逻辑时暴露出自己整个功夫之空虚要么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于问那个问题的人来说,关于真理的字面定义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知识与它的对象之间的一致;而他们真正要问的是,什么是普适的确定的判断任何一个知识所含有的真理的标准。

英译版[i]

The question, famed of old, by which logicians were supposed to be driven into a
corner, obliged either to have recourse to a pitiful sophism, or to confess
their ignorance and consequently the emptiness of their whole art, is the question:
What is truth? The nominal definition of truth,that it is the agreement of
knowledge with its object, is assumed as granted; the question asked is as to
what is the general and sure criterion of the truth of any and every knowledge.

康德这里其实指出了真理特性的两个基本点:1)它需要与它所描述的客观相符,这是它的定义;2)人们有必要对什么是真理进行判断。
当然,除了康德指出的那两个基本方面之外,关于真理的特性我们也不应忽视真理在现实生活中传播的方式与应用效果。历史上人们也已经有过很多关于真理的传播特点的论述,比如有人认为真理的传播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人认为真理是在与谬误斗争中传播,也有人认为真理的传播常常需要付出代价,等等。而真理应用的效果就是人们常说的真理与实践的关系,有人甚至把它上升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却也存在着问题。首先,从语义上说,如果把这句话中的“实践”改为“实践的效果”就更为妥当,因为实践只是一个手段,应该属于检验或传播的方式,而实践的效果才是人们用来检验真理的标准。但即便如此,把实践的结果说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还存在着问题,因为对于结果的好坏的判断本身就受到人们自身能力的局限因而是非常地相对的。实践的结果常常对于发现理论的错误比证实理论的合理性更有效。与一般的社会实践相比,今天工业界的质量(控制)检测更能体现实践与真理性之间的关系。首先,质量检测是需要有指标的,而且是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执行的,而这指标与程序的建立本身属于是知识性的而不是用来检验真理的实践过程。这表明实践对于真理的检验在很多情况下还是真理彼此之间的交叉检验;但是,真理之间的交叉检验这一现实也不能否定实践的必要,因为离开了实践,就不存在检验,只不过这里的实践包括了理论的推导本身。科学家们既可以用数值模拟与材料实验的实践来检验公式的正确,也可以用推导及运用公式的实践来检验数值模拟与材料实验的实践。

实际上,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最大的问题是它可以成为用无知来反真理或用功利来取代真理的一个借口。这首先是因为人类辨别真理与失误甚至谬误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成功及失败或表面上的成功及失败是由很多复杂的包括偶然的因素促成的。而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容易被用来把表面的浮华用来作为浅薄的,偶然的,不全面的,或错误的甚至邪恶的作为成功的原因的而加以推广。


因此,关于实践与真理的关系,比较确切的提法应该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必要途径,而实践的结果是对任何一个理论或物质系统的正确(真理)性进行检验的重要标准。”如上这样修改后的关于实践与真理的关系的论述与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说法对比起来的一个特点是,实践不再是一个唯一的标准而成为了一种原则。

这里我们遇到了真理的定义,标准,传播方式,以及应用效果之外的一个基本特性,是自古以来一直被关于真理的系统理论所忽视的基本特性,也是本文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真理的一个基本特性,那就是真理的原则


在真理的所有特性中,我们可以说首先是真理原则所谓真理原则就是真理至上,遵从真理,坚持真理,热爱真理。如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从反复的挫折中认识到的,人类获取及判断真理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哪怕睿智如康德那样的人,他自以为非常严谨的关于真理的各种论述同样会被后人找出问题来。但是,千百年来一个隐形的原则一直支撑人类文明的发展,那就是真理的原则;虽然非常遗憾地,主流哲学一直没有将这一原则明确地作为系统理论的一部分而加以阐述,但是这一原则作为造物主注入于人们文明的一个基因而一直惹隐惹现地作为一个决定性的推动力量而存在于人类文明的进程之中。


但是,人类显然一直在为对于真理原则的缺乏显性的系统的理论论述付出着巨大的代价。进入后现代之后,这个代价尤为严重。之所以会这样的主要原因是后现代的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所导致的社会政治经济越来越向两极分化。虽然这种分化的本身表现为少数权贵与多数在政治与经济上处于弱势群体的民众之间的对比,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分化的实际表现将是个人在社会面前显得越来越渺小。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一座大山,那么当作为普通民众的个人仰望这座大山时会感到它越来越沉重,越来越高不可攀。


这种对比的一个可怕的现实效果就是各种权势的力量越来越占据真理的地位,作为文明的整体,人类越来越偏离真理的原则。权势的力量,金钱的力量,舆论的力量,固定模式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物质性的标准或真理的物质性的表现在各种场合下取代了真理自身的地位,成为了人们判断真理的标准。今天主流哲学之衰弱就是主流哲学界背离真理原则的一个直接结果,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文章的形式以及作者的背景对于主流哲学界来说比文章内容的真理性更为重要;而哲学的衰弱无疑地更加速了人类文明对于真理原则的偏离,因而作为社会的整体将不断地为此而付出更大的代价直至社会精英与大众开始觉醒之日。。。


只有当人们坚持真理的原则时,真理的定义与标准才具有实际的意义。而真理的原则性又会衍生出文明中的其它各种原则来,比如前面提到的实践的原则便是其中之一。


另外,为了避免误解,有必要再一次指出虽然热爱真理是真理原则的一个基本意义,作为一门追求真理的学科的哲学之基本意义却是对于智慧的热爱而不是如某些唯物论者们强调的那样是对真理的热爱。这是因为对真理的热爱本身强调的是对于真理内容的热爱,而对智慧的热爱强调的是对于获得真理及判断真理的潜力的热爱,而哲学是一门教导如何获取及判断真理的学科,那么它的基本意义当然是热爱智慧,但这不等于说哲学不热爱真理,只不过作为一门特定的学科它自身的灵魂是智慧,而真理则是它热爱与追求的目标。所以,如果把哲学比喻为智慧,那么真理就是它的热恋对象。所以,一个健康的哲学活动一定是要坚持真理原则的。。。
除了真理的定义,真理的标准,真理的原则,真理的传播及效果之外,真理的另一个重要的基本特性是真理的层次性。回到前面提到的工业界的质量检测问题,即便作为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所进行的检验证实了产品100%地符合设计标准,并不等于产品能有好的社会应用效果,不等于产品投入市场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意向不到的事故,更不等于产品所带来的短期与长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影响一定是正面的,甚至不等于这个产品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正面的经济效益。而那些都是有待实践的效果来验证的。但是,即便在这里所提到的任何一个层次上,也都不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或“实践的效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首先因为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社会效果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一个负面的效果所标明的可能仅仅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应的做法与原以为的真理不符,而一个正面的效果也并不等于相应的社会实践一定可以在其它社会历史条件下成功;另外,由于社会实践是开放性的非线性系统,一些暂时的现象并不表明是必然的结果,局部的现象不代表整体的效果,因此,即便在表面上看来是直接涉及到人们的生息福祉相关的效果,仍然存在着与其它的相关理论相互印证的问题,因此严格地说在真理效果的所有层次上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真理彼此之间交叉检验的需要。因此,在检验真理的意义上,实践仍然是一个原则。。。


当然,最后还有必要提到真理的另一个基本特性,那就是产生的主观条件以及产生的主观过程的特点,那是康德的《
纯粹理性批判》和黑格尔的《现象学》主要关心的内容。。。
 
[i]Critique of Pure
Reason,
Immanuel Kant, trans. Norman Kemp Smith, 1929,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Ltd. URL: http://strangebeautiful.com/other-texts/kant-first-critique-kemp-smith.pdf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