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看也罢的太阳照常升起~

(2007-10-19 19:48:48) 下一个
传说中姜文每七年才推出一部片子,而且一出一个红,于是他的新作“太阳照常升起”在未面世前已经具有了传奇色彩。

声明一下,我不是姜迷,俺先生是。他对“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青春日子以及漂浮出的时代气味屡闻不厌,又好像是姜文导演出来了一片阳光下的剪影,不可言传的符合着如俺先生一样的许多相似背景下的人的身形神韵... 我想大概电影最让人心动的魅力就是能让人有一种置身于中的感同身受;而能引起观众共鸣的电影无疑是成功的。插一句说,其实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现在的电影其实越来越往这个方面发展了,过去的美国的英雄硬汉与当时代的越战等等有着那么一点儿关系,现在流行的是小人物的悲欢能牵动大世界的主题:如《蜘蛛侠》II中拯救世界的英雄也有累,没有钱吃饭的窘迫;《指环王》里面的小矮人起到的关键作用; 连《史瑞克》里面也宁可是公主变怪物,而非怪物变王子了...

扯远了,继续将这个“太阳照常升起”吧!俺先生既兴致很高的要看,我哪能不侧座相陪~ 尽管这一相陪事后看来简直是要勇气十足才行~ 故事的梗概我就尽量不多讲,省得那些还没有看过的朋友败了兴致。总之,第一部分的疯妈的尖叫,狂笑,摔东西的动静真不是很容易忍;第二部分陈冲的色诱举止也是让我鸡皮疙瘩乱掉,吐不出来的难受;突兀的死亡场面;过于强烈的颜色/声音/场景等元素对比;没有章法的小孩的笑闹/枪声;过于“苍茫”的山野和姜文横抢斜睨的不羁的形象,让我简直以为他要把自己塑造成东方施瓦辛格呢!拜托,都讲究和谐社会了,这个也太过气了~;最受不了的还是那滥用了的声音元素,重复的诗句吟诵,尤其是最后周韵喊叫着的点题句,声嘶力竭了六遍!六遍啊~什么有意义的句子用喊的来六遍也受不了啦~这就好比一壶好茶,拿六个可乐杯给你灌进去,也不管烫不烫的蛮来,能受得了嘛!整个一部电影看下来,两个字形容就是“难受”,“憋屈”——多委屈啊,被人强灌了一耳朵的!四个字形容是“生不如死”~哎!

我想我属于神经比较敏感的人,好的电影里那种若无若无的东西,我体会起来会特别来劲儿;那种点到为止的意境最让我爱不释手。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确实是成功的,即使我这样的不太能在剪影里定位的人,还是能品出里面的点点滋味,每品之下的甘苦酸甜都有些许不同。于是,对着这一部“照常升起的太阳”调好了心境,摒除了各种戒心和不上心,好整以暇的准备赏味!这下好,犹如专为能清心而避居多时的一片安宁之所,本打算迎来一个远道的师友,或弹或叹,或吟或诵,明月清风夜的闻闻竹香,却不料闯近来的是一个暴发户,疵着金牙(这比喻讽刺一下用房明祖这样的名人之后),倒是一身文士打扮,呼扇着大铁扇子,声如洪钟地说声“请了”便大步入堂。一首“白云悠悠”要念100遍,还用方言上;好好的国人要叫“阿辽莎”,狗屁不通到了几点;吵得头痛耳热,放屁山响,色不入流之外,还喊着“高雅”,“意境”,在一片灿烂后留下个18年后死得莫名其妙的光屁股小娃娃~ 可怕啊!要不是看是名导,我哪能事前毫无防范至此,哪容其上门行凶至此?

后来气愤不过的上网看看,看到几个骂得痛快,很解气。有一句我挺喜欢就是“这么个片子,被人如此追捧,简直就是小资现象的泛滥”... 是啊,现在大家都务实,唯独小资们还务着虚呢,以看得懂为荣耀,以看不懂而假装看得懂为高雅...

可气的是有个大哥(我觉得他肯定的姜文派来的)还执笔苦口婆心的解释说,剧中处处寓意深刻,年代意义,鞋象征什么,衣服象征什么,羊象征什么,大树象征什么,碗象征什么....等等等等....我承认他一说,我还真觉得有理,也不怀疑姜文用意如何深刻等等~ 只是一碗好菜,不管原料再怎么好,烧糊了就是难吃的,也别和我说多看几遍这种话~ 别说我没有这个时间看你的寓意深刻的东东,就是有,硬嚼出来的东西哪有香的~ 难道吃多几遍,就尝不到糊味了?我可不愿牺牲自己的舌头味觉去迎合...

我想姜文劈心沥胆的拍出这么部片子(本来打成了“‘排’出”,觉得很解气的好笑,看在老公份上,超生一下,放到括号中来),其实还是很用心的,奈何“姜”郎才尽,犹不自知罢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