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2007 (82)
2008 (31)
2009 (7)
2010 (1)
2011 (2)
笨呀,爱读哥哥,去婴儿商店买个“尿不湿”不就成了嘛...
哈哈,爱读哥哥这个显摆呀~
在新家吃了几个月的闭门羹。。。 咋又窜回老家了...
回复米兰的评论: 米兰啊,嫂子说下次去米兰餐厅吃啊。...
哈哈哈...爱嫂有么被感动哈...爱读撒娇了...:))
非常感人,好美!
我最想念我家的不是夏天,因为夏天酷热,留下满心的印...
好美的一首江南春色图,“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
杨柳依依,故都春早,真美。
好美的夏天, 好美的江。
很喜欢信怀南的文章. 每周<<世界日报>> 周刊里他的专栏文章是我的必读. 前几周读过他的一篇关于品酒的文章. 开头是一段他对人生的论述. 作者是轻描淡写. 读者读完细细去想却是意义深刻: 有能力的时候没有时间, 有时间的时候没有能力. 做任何事情, 往往先看价值再考虑是否有兴趣. 一眨眼大半辈子就甩 在背后去了. 这, 就是你我的一生.
见解精辟! 是的 "在你意识到要乘哪趟车之前,你已经晚点啦! 这,就是人生。"
而且,生命的时钟越滴答越快。
在你意识到要乘哪趟车之前,你已经晚点啦! 这,就是人生。
人是这样一种动物-- 心的要求总是比实际的能力/机遇高。
我有他的. 可读完不知丢那儿了. 找到后奉上.
喜欢这一句:有人认为人生行旅的目的是一定要到哪里里去,但有人却认为人生行旅是尽量欣赏沿途的风景;有人认为活着最大的悲哀是有太多的后悔,但有人却认为人活着最大的悲哀是有太少的回忆。
读着"喜读"兄的美文,不知为何想起了一首歌"我想去桂林": 大意是,想去桂林的人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等到有钱的时候又没有了时间
原文如下:
这本书里搜集的,是我在北美《世界日报周刊》专栏「坐看云起时」中,个人色彩比较浓厚的散文,能由天下文化来出版,多少有些「因祸得福」的运气。
二○○一年的春天,旧金山湾区中国工程师协会在硅谷召开年会,我被请去为那些整天生活在压力锅中的工程师们讲些轻松的话题。那天真正的主讲人是高希均教授。在吃饭的时候,我有机会认识天下文化的发行人王力行女士,我当时心想,《旁观者的旅程》这本书如果能由天下出版其实也很好,只是那时候我这本书的约已经签给另外一家出版公司了。
后来,和我签约的公司人事改组,新上任的经理为出版方向重新定调,我这本书在一夕之间就变成了「戒急用忍」的对象了,这样一来,正好给了我一个「再世为人」的机会,这就是我所谓「因祸得福」的来龙去脉。
五年前,我的第一本书《老美看招》,是由长河出版社出版的,当时我做梦也没想到看完招后,居然又连出了三本性质不同的书,其中包括批评瞎拚岂会赢的《不确定年代的专案管理》,跳出框框的管理思考模式《打开潘金莲的红盒子》,和以旁观者的良心与选择为出发点的书生论政《观点》。
《旁观者的旅程》和我以往的书比起来,不但是「异类」,并且好象是在对我过去的三十年的人生旅程,来一个「蓦然回首」的总结。用「从长河到天下」来为这趟人生旅程下一个注脚,倒也相当具有象征性。
我出生在有长河流过的大陆,但却成长于青山围绕的海岛上。二十五岁那年,随着留学潮去了美国。从此,长河日远,青山不再,东门子弟江湖老,便成了明朝袁凯笔下「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的异乡人。
我们那代的留学生,书读完了后基本上面临三条路:回中国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回台湾当官或搞革命,但绝大多数的人和我一样,当官脾气不够好,搞革命胆子不够大,于是选择留在美国。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回头来看,不管选择走哪里条路,都是自己的决定。有时午夜梦回,尤其面对「昔日同窗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的时候,难免会自己问自己当年选择的生涯规画是对还是不对?
老实说,如果重头来起,我还是会选择当年我选择走的路。为什么?因为有人认为人生行旅的目的是一定要到哪里里去,但有人却认为人生行旅是尽量欣赏沿途的风景;有人认为活着最大的悲哀是有太多的后悔,但有人却认为人活着最大的悲哀是有太少的回忆。
我们来,我们看,我们都会过去。这本书里的故事不单是属于「我」的,它们是「我们那一代」的故事。
二○○一年夏天 美国加州
大哥一会儿给你找找看.
问: 是否有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