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的婚姻 蒙福的家庭

你们各人都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当敬重她的丈夫。-弗 5:33
个人资料
正文

你是过劳一族吗?

(2011-08-06 06:56:21) 下一个



作者:江林月娇



高知过劳 过早离世

2005年1月22日晚,《新京报》报导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焦连伟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宣布死亡,享年36岁。

1月26日中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因肺腺癌不治死亡;经医生诊断认爲,繁重的工作压力使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享年46岁。

中国两位社会菁英人物的英年早逝,一石激起千层浪,剎时,人们纷纷把罪魁指向劳累过度,「过劳死」成了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在此之前,《南方周末》报导1月5日凌晨4点许,大雪纷飞之时,年轻的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者萧亮中,在睡梦中突然与世长辞,年仅32岁。

香港《文汇报》4月12日报导年仅32岁的中国著名画家、电影导演陈逸飞突然病逝。接着,8月5日全国运筹学专家,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勇患「弥散性肝癌晚期」又因过度疲劳,与世长辞,年仅36岁;其家属与学校同事们一致公认,死亡原因是过度劳累。

8月18日凌晨4时,《华商报》也报导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突发心脏病,在长春市深圳街华侨村名人公寓1号楼去世,享年46岁。

《南京晨报 》8月30日报导著名演员傅彪与末期肝癌整整搏斗了一年、两度换肝,但最后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在北京武警总医院安静的辞世,享年42岁。

江苏省中医院的肝病治疗专家陈四清博士告诉记者,许多人因劳累而疾病缠身,成为「过劳死」的潜在人群。

这股「高知过劳、过早离世」风起云涌的社会现象,反映出「过劳死」此一新的疾患,正悄悄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过劳死」边缘者 知识分子寿命短10年
「过劳死」已成为一个严酷的社会问题。

据报导,最近5年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有134人与世长辞,而这些人的平均寿命仅53.3岁。

国务院体改办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肩负重任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一般民众平均寿命短10年左右。

日本每年约有1万多人因过劳猝死,此外因大脑疾病、心脏病死亡人数每年约30万以上,尽管有的死亡报告与工作劳累无关,但大多数都是因劳动负荷过重,「积劳成疾,过劳猝死」。

1995年1年内,日本著名的精工公司、川崎制铁公司和全日本航空公司等12家大公司的总经理相继突然去世,年龄大多是在四五十岁左右,离日本男人平均寿命76岁,相去甚远。
新近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针对1197位中年人,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66%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或白天打瞌睡等现象;
62%经常腰酸背痛;
58%一干活就累;
57%爬楼时感到吃力或记忆力明显减退;
48%皮肤干燥、瘙痒、面色晦暗、脾气暴躁、焦虑等。

不仅中年人如此,大中院校学生也都存在着过劳现象,尤其是科技工作者更是列属过劳族,深受「过劳死」的严重威胁。

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美国至少有400万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症」。而「慢性疲劳综合症」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症状为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耳鸣健忘、腰酸背痛、头发脱落和须发早白等。

「慢性疲劳综合症」在城市新兴行业中,发病率为10~20%,在某些行业中更高达50%,例如科技业、新闻业和广告业等。此外,业务者、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都是过劳族群。

未老先衰 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过劳死流行率记载;而「过劳死」一词是近15年来才被医学界正式命名。

国际上对「过劳死」定义为「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

在日本,「过劳死」被定义为:「由于工作过度,导致高血压等疾病恶化,进而引起脑血管或心血管疾病等急性循环器官障碍,甚至死亡。」

2002年1月17日,「过劳死」(Karoshi)一词在英语权威词典《牛津英语词典电子版》﹙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正式登堂入室,以配合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和最新真实面貌。

新字Karoshi源自日语「过度劳累工作导致死亡」(death brought on by overwork )或「与工作有关的精疲力竭」(job-related exhaustion),道尽了日本人对工作狂热的性格与态度。

死亡五原因 过劳死」高危险群
中国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现象,其共同特点是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精神包袱沉;这「三座大山」让许多知识分子「不堪负重」。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将引发过劳死的罪魁──「亚健康」命名为「慢性疲劳症候群」(CFS,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而亚健康人群无疑正是「过劳死」的预备军
2005年6月,台湾《康健杂志》举行「2005健康城市大调查」结果发现,五分之一的人睡眠不足,四分之一的人习惯不吃早餐,四成的人缺乏运动,近半数的人觉得生活有压力。
日常生活中「过劳死」高危险群包括,超时工作狂者、A型个性者、升迁企图心者、工作量夜班多者,工作时间不规则者、长时间睡眠不足者、自我期许过高者,个性容易紧张者、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者等等。

「过劳死」十大警讯
我们应当如何行,才能远离过劳死?

2004年,日本「过劳死」研究专家向社会大众公布「过劳死」的十大警讯,倘若您发现自己有二项吻合,提醒您!该是开始注意健康的时候了;倘若有3至5项吻合,表示现在您已经「过份劳累」:
1.30~50岁已有「将军肚」、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冠状心病等
2.最近很容易掉头发、有早秃现象
3.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
4.频尿或腹泻
5.记忆力减退
6.心算能力减退
7.注意力不能集中
8.睡眠时间减少,睡很久仍觉得累
9.经常头痛、眩晕、耳鸣,检查不出结果。
10.容易疲倦、易怒、烦躁、悲观或做事经常后悔

上述情况具有两项或以下者,为「黄灯警告期」,表示目前尚不必担心;
具有3~5项者,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表示已具备「过劳死」的症兆;
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已患有「慢性疲劳症候群」,可谓为「过劳死预备军」。

「过劳死」无国界 「青睐」三种人
21世纪金钱导向的社会价值观中,「过劳死」俨然已窜升为人类的「头号隐形杀手」。

俗话说:「人有生、老、病、死」,这是生命延续的程序与过程;然而,「过劳死」却不遵循天然的生命过程,它强硬地越过「老」,直接就往「死」里跳去。

许多人对「健康」已麻木无感,总认为「我好得很」、「我底子强,不会生病的」;对他人「要注意健康」的提醒,掉以轻心或嗤之以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藉着睡眠与休息,一个人才能重新精神饱满,壮志满怀地面对前程和挑战。

新近「过劳死」的相关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高、中青年女性也是「过劳死」高危险群;原因是这些人经常在事业上强力拼命、生活负荷过重,自身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过度疲劳成了难以避免的事实。

专家学者也指出,目前人们所说的「过劳死」,总是偏爱「青睐」以下三种人:
1、有钱无闲的人,特别是只知消费不知保养身心的人。
2、事业心过强,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
3、有家族早殁遗传血统,又自以为健康的人。

摆脱过度疲劳四处方
近年,患有「过劳死慢性疲劳症候群」的人越来越多,大多集中于30至50岁之间,而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如何摆脱过度疲劳?以下是实用的摆脱过度疲劳四个处方:
1.消除脑力疲劳法:适当锻炼体能、娱乐活动和积极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劳,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安眠药等,应找出引起情绪忧郁的原因,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对于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2.饮食补充法: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多吃富含蛋白质、脂肪和丰富B族维生素食品,如豆腐、牛奶、鱼肉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水。

3.休息恢复法:每天预留一定的休息时间。听音乐、绘画、散步等都有助于解除生理疲劳。

4.科学健身法:一是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打拳、骑车、爬山等;二是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后深呼吸,鼓足腹部,憋一会儿再慢慢呼出;三是作健身操;四是穴道按摩。

不超负荷 适时补充维生素B
引起「过劳死」的原因还有重体力劳动、长时间加班、无休息日的工作、值夜班等违反生理规律的劳动、过重的责任压力等。

由于上述原因而出现的睡眠紊乱,休息时间过少,饮酒过量、吸烟、饮食习惯不定、家庭生活不稳定等因素,也会导致疲劳的淤积。

针对「过劳死」病因,专家建议:当您不得不超负荷运转时,请注意适时补充营养,特别是维生素B。此外,平时要注意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作习、正面积极的心理反应等,都能提升免疫力,增强防御疾病的能力。

此外, 每个人在工作之余,都应该腾出一点时间扪心自问、诚实回答以下的问题:
1.我的人生只是为换得一些身外之物吗?
2.我是对工作充满理想?还是只是为一份难割难舍的薪津卖命?

加倍工作并不会得到加倍的好处。事实上,工作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份,不要把工作看得那么重要,也不要沉迷物欲,这才是现代人明智之举。

《圣经》有句话说:「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能拿什么来换?」(马太16:26)假如您经年工作过劳,不常放假休息,当思想诗篇第四十六篇第十节的教训:「你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