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小伞的蒲公英

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撑着小伞走南闯北。如今降落在多伦多这快沃土,我愿把我在这里生活的甜酸苦辣讲给大家听。希望你们喜欢我的故事。
个人资料
黑眼睛的苏珊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桨声灯影里的凤凰古城

(2016-06-15 19:15:45) 下一个

去凤凰是去圆一个文学梦,为了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为了清水芙蓉般的翠翠。凤凰果然美得超凡脱俗。一江碧水带着一江灯影,比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还要胜过几分。

俏佳人似的凤凰古城,没有“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秦淮风月,却有少数民族一次次揭竿起义的暴动,同时也就带来了历朝统治者一次又一次的镇压,因而有了“镇竿”这个历史名称,与广西边境的“镇南关”异曲同工。直到民国二年,才改“镇竿”为“凤凰”。

凤凰古城的灵气全在沱江,她清澈明净,不似“那晃荡著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她没有六朝金粉秦淮名妓的脂粉气,荡漾着的是湘西小妹翠翠的清纯。

踟蹰在夜间的沱江岸边,有置身秦淮的恍惚,期盼着会遇上一位浅笑盈盈的少女,怀抱琵琶,轻抚丝弦,弹奏出一曲《春江花月夜》。然而,沱江两岸却布满了各种酒吧,人声鼎沸夹杂着震耳欲聋的重金属摇滚,让人避之犹恐不及。现代文明这只黑手真是无孔不入,让人怅然,让人惘然。

多么希望能在清澈的沱江上荡起双桨,可惜只有一种两头尖的游船,船上可坐十人左右,由船夫撑船,在江中走了200米左右,便被轰下船。为了上这个船,足足在雨中排了40多分钟。像朱自清和俞平伯那样在黄昏中月光下泛舟秦淮的雅趣只能是幻想。

<边城>里如沱江水一样清纯的翠翠已无处可寻,翠翠的爷爷,那位憨厚的拒收摆渡费的老艄公,恐怕早已成了古老的传说。在古城里充斥的是脚步匆匆的游客 。而那满街商铺里坐着的店老板紧盯着的是游客的钱袋。当一把牛角梳都要卖500多块钱时,谁还能奢望遇上摆渡不要钱的老艄公!

若把自己从熙熙攘攘的游人中抽离出来,找一个僻静处,独坐江边,便可以从眼前的景色中品出沈从文笔下美丽的湘西。

你会看到清澈的“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茂密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你会看到夕阳晚照,渔歌唱答。你兴许会听到翠翠清亮的笛声,爷爷在江中用哑哑的声音唱起山歌,那歌声与竹笛声震荡在寂静的空气中,使得寂静的江水更加寂静,连那流水轻轻的哗哗声也听不见了。

古老的水车咿咿呀呀地在讲述一个又一个翠翠与天保及爷爷的故事,但是咔嚓咔嚓对着水车拍照的游人里有谁听得懂呢?读过<边城>的又有几人?没有文学的自然景观少了许多诗意的联想。正像曾经读到过的一个段子所描述的:

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有文化?    
当你看到夕阳余晖中一群飞翔的鸟儿,你的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好多鸟,好多鸟,卧槽,真Tm好看”。

我为了沈从文而去湘西,而去凤凰。我看到了沈从文笔下的风景,却找不到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应了那句著名的古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如今的凤凰城早已是物是人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