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齐楚交锋----《简要东周列国故事》(46)

(2010-02-06 18:04:35) 下一个
       随着楚国势力的扩张和齐桓公霸业的扩展,齐国和楚国的交锋就成为必然要出现的一件大事,在述说这两个大国的交锋之前,先简单叙述一下齐桓公救邢国、定卫国、拥立周(襄)王这三件霸业:

       第一件是救邢国,救邢国这件事齐桓公做得并不漂亮。公元前669年,北戎主不忿齐桓公率兵伐山戎,为了报复中原的诸侯,就兴兵伐邢国,北戎有兵力几万,一下子就攻破邢国,齐桓公得知后就移兵救邢,北戎还是不愿意跟齐桓公正面为敌,就撤退了。两年后,又来攻伐邢国,齐桓公再次率兵来援救,但管仲劝他先缓些才进兵,理由是:现在邢国还有力量抵抗,让他们对打之后才进兵就减少齐国的损失;另外,等人家守不住才去救,那个时候人家会更加感激。就是管仲这一招,让邢国损失极大。北戎退兵后,齐桓公就来做好人,帮助邢侯重建一个根本不象国家的“国家”,邢侯也就感谢再三了。

        第二件是定卫国,上一篇《弘演剖腹埋肝》中说到卫懿公因好鹤失去民心而亡国,他死后,手下就拥立他的儿子申继位为戴公,但戴公本来就有大病在身,骤逢大变不几天就跟着死了,臣民本来对卫惠公朔这一支就不看好,见如此就决定去迎立在齐国定居的公子毁回国。齐桓公就送毁回卫国继位,那就是卫文公,此时的卫文公已经比一个平民好不了多少,连一座像样的城池都没有,寄居在民间,为了挽回民心,他穿打着补丁的衣服,自耕自作,慰问民间疾苦。齐桓公见此不知是感动了还是可怜他,就着长子无亏帮助卫文公督了新城重建卫国太庙,卫文公为了感谢他就起名为“留卫”。

        第三件是拥立周襄王,这件事发生在与楚国交锋之前,先提前简要说一下。周惠王的世子是姜后所生的,名字叫郑,姜王后早死,周惠王就继立陈妫为后(后来称为惠后),生了个儿子叫带,带长得好看又聪明,周惠王特别喜欢他,就想改立带为世子,齐桓公看出这一点,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他就利用自己的势力来迫使周惠王就范,召集八国诸侯会盟,专门邀请世子郑来参加,指示各个与会的诸侯国要殷勤款待世子郑,同时盟誓将来要拥立世子继位,这样郑的地位就提高了许多。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死,齐桓公就召集诸侯,指示各国派大夫到洛邑,名义上是吊丧,其实是要帮助扶持郑继位,在齐桓公的操纵下,郑顺利登基,就是周襄王。

       说完了这三件事之后,接着就来陈述齐楚交锋的情况:大凡发生战争的内在根源都是利益争夺,每一次战争的起因都有其导火线,这次的导火线又是因为女人而起。

       齐桓公是个好色的君主,他是许多诸侯国君主的女婿,蔡穆公也是其中一个老丈人,有一天蔡姬陪齐桓公泛舟采莲,老丈夫怕水,小妻子淘气,就惹大事了。那一天蔡姬用水去洒桓公,桓公害怕就发声制止,但顽皮的蔡姬见丈夫害怕更觉得好玩,就用力荡舟,舟一摇晃,老丈夫更怕了,事后因羞恼而变成怒气,竟小题大做把她休回蔡国。蔡穆公这个丈人觉得女儿被休回娘家是一件大羞辱事,一气之下就为自己再找一个新女婿、把蔡姬嫁给了楚成王,旧女婿见丈人如此不给面子就更生气了,决定找老丈人来出气,老丈人有了新女婿撑腰也不怕旧女婿了,所以新、旧俩女婿就必定要交锋一场。

        公元前673年,齐桓公约会宋、鲁、陈、郑、卫、曹、许七国,以管仲为大将,名义出征蔡国,实际是讨伐楚国,这本来是一次秘密的军事行动,但被贪财的竖貂打乱了,竖貂作为先行官率先攻进蔡国,蔡穆公见势头不对,赶紧向他贿赂,竖貂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就把八国兵马先占蔡、再伐楚的策略透露给他,让蔡穆公赶紧逃命。蔡穆公一听这话不敢怠慢就逃去见新女婿楚成王,楚成王得知消息后赶紧招回正在攻郑的兵马,重新部署应战。

       由于许国的许穆公是带病参战,到了蔡国后就病死了,齐桓公感他忠心,就停留了三天为他办丧生,客观上也就给了楚国准备的时间,到了八国兵马来到楚国边界时候,楚成王早就派了一个叫屈完的大夫在那里等候,故意询问齐桓公来此何干?齐桓公才知道这次秘密行动被出卖了。

       管仲随机应变,就想化兵伐为言伐,用大义去责问楚国,他亲自去应付屈完,他避开楚国僭越称王的大不敬行为,只是责问楚国为何不守臣道向周王进贡土特产包茅,屈完就以许多国家都不进贡了,为何这样苛求楚国来反问管仲。

       屈完这次来的目的是探虚实,反问后也就答应把话带给楚成王退了回去。

       管仲见楚国还不认输,就进兵施压,但怕一旦动武结怨更深就引而不发,子文和屈完都是有才智的人,就说服楚成王再让屈完去见管仲,寻找机会讲和,楚成王同意了。屈完见了齐桓公和管仲,达成了协议:楚国向周王纳贡,八国退兵。

       楚成王见八国兵马退后30里扎营,就认为是害怕楚国兵力,觉得被迫向周王纳贡丢面子想反悔,听子文劝说后才勉强派人向周王进贡一车包茅,却送给八个诸侯国各一车金帛,齐桓公与楚成王的交锋是以齐国争得面子结束,但对楚国的实力没有丝毫的影响,事后侵犯中原的事依然发生。

       对于管仲的策略,耿直的鲍叔牙无法理解,就去问管仲:为何只是责问楚国没有进贡包茅这个小事,对僭越称王这样的大事却不提?管仲回答:楚国称王已经三代,怎么样去责问都不可能改变这个事实,结果就只能是动兵,按楚国目前的实力胜败难说。责怪他没有进贡,是给双方一个台阶,避免直接交锋。

       鲍叔牙听后叹服了,但许多后人觉得管仲投机取巧,不是真正为中原诸侯利益着想。

     【简评】管仲是聪明人,但聪明的管仲并不是慈善家,他只是一个政治家,政治家考虑的只是利益,越有水平的政治家看的就越远、越深,他对邢国、楚国的计谋无可厚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