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5年冬,楚成王死了,是被儿子商臣派人所弑,起因在蔡国这个小国。
蔡国原本是追随中原霸主齐桓公的,自从“洒水事件”齐桓公把蔡姬休回家之后,蔡国就改为依附楚国,后来晋文公称霸,蔡国又投入晋国怀抱,晋文公死后,蔡国就脱离晋国走回老路,晋襄公不忿蔡国的叛变,就让阳处父领兵伐蔡,楚成王为救蔡国而命斗勃出兵,楚、晋二国兵马就在一条河的南北两岸扎营对阵。
双方对峙了一段时间,阳处父见粮食将尽难于取胜就想退兵,又怕退的时候遭遇秦军追击,就使了个计谋:派人去秦营向阳处父传话,声称:两军这样对垒只是浪费时间和粮食,如果秦军有胆量就来真刀真枪大战一番,晋军愿意退后30里,让秦军渡河作战,或者秦军退后30里,让晋军渡河作战。斗勃一听,为了表示自己“有胆量”,就要选择渡河作战。
副将成大心(成得臣的儿子)劝阻,要他提防晋军在秦军渡河的过程中发起攻击,最好还是秦军退后、让晋军渡河作战主动些,斗勃觉得有道理,就下令退后30里扎营,等待晋军过河作战,一等就是二天不见人影,一探才知道晋军已经撤兵回国了,原来阳处父见斗勃中计后退,就对手下兵将宣称秦军害怕不敢交锋已经撤退了,既然他们认输了,我们也就不为己甚,随着就下令撤军。
探明之后虽生气被骗,但也无可奈何就无功领兵回国复命,没想到他还未见到楚成王,楚王已经听信了世子商臣的谗言,错认为斗勃是接受阳处父的贿赂不战而退的,连斗勃的面也不见就赐剑让他自杀。
商臣为啥要害死斗勃?是因为当初楚成王要立商臣为世子的时候征询斗勃的看法,耿直的斗勃反对,认为商臣这人长得蜂眼豺声一副凶相,现在立为世子,以后发现不合适要废就会惹出事来,还是慎重为好。成王不听,还是立商臣为继承人,事后商臣得知斗勃的进言,当然积怨在心要泄愤,这回就把他的命要走了。
楚成王处死斗勃之后,细想他平时的为人就对商臣的说法有些怀疑,就召来成大心亲自询问,成大心发誓绝无受贿之事,楚王才明白被商臣所愚弄,就产生废掉他立另外一个儿子职的念头,商臣得知消息有些慌乱,就找来了老师潘崇商议,潘崇就让他把正在楚国省亲的姑姑江芈找来证实传言的真实性后再决定下一步行动,这个江芈是楚成王的妹妹,嫁给江国国君,她性子最为急躁。
第二天,商臣就按照潘崇的计谋,把江芈接到宫里,在酒宴过程中故意与宫女调笑而冷落她,没有心机的江芈大怒指责:看你这副德性,难怪我哥要废掉你另立职为世子。说完就带着怒气离开,这一多嘴,就害了哥哥和自己两条性命,这是她始料不及的。
商臣证实了父王废己的想法后,再次请教潘崇,这潘崇是由楚成王指定来辅助世子的,这一回为了自己以后的富贵就要“辅助”个彻底,竟然出主意让商臣杀死父亲自立,商臣听从了,就商定方案后行动:由商臣部署兵甲,在半夜宣称宫中有变带兵围住王宫,潘崇握剑带着几个勇士闯入楚成王宫殿,左右人都被吓得逃走了,楚成王见此态势心中明白,还是问潘崇有啥事?潘崇就直接请他让位给商臣,楚成王答应,并问能否留自己性命?潘崇嘲笑说:历来是一君死、一君立,一国哪有二君?你年纪这么老了,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懂?楚成王又说:我刚命御厨去做熊掌,能否让我吃这一顿后再死,这样也就无憾了。潘崇拒绝:熊掌难熟,你是要拖延时间等候救兵罢了。说着就扔下白绫让他自尽,楚成王接过白绫大喊:好斗勃,我不听你的忠言,落得如此下场是自取的。潘崇不想让他多言,就命人上前把他勒死。
楚成王死后,商臣对外宣称是暴病身亡,随后继位为楚穆王。
这一篇本来就算到了一段落,有两件有关联的事顺便说一说:一是在很早以前,有一个看相的人就预言,楚王、子玉、子西三人不得好死。楚王得知后也有所惧,为了破这个预言,就赐给子玉、子西免死牌,但在子玉兵败后一时激愤赐他自刎;而子西在得知成王被杀后就借奔丧为名回都城要觅机会刺杀商臣,事败后被斩杀,这样三人都不得好死,应了当初看相人的预言。
二是楚成王在大败宋国之后驾临郑国,与妹妹文芈会面,文芈嫁个郑文公为夫人,在酒席间,文芈万不该让两个女儿出来向舅舅敬酒,这一敬,就把哥哥“敬成”了女婿,楚成王见侄女伯芈和叔芈都很漂亮,就借故让文芈带着女儿一同为自己送行,随后就强迫伯芈和叔芈陪寝,并收为姬妾带回楚国,文芈惧怕哥哥只能带着怨恨回宫,叔詹得知楚成王的所作所为,就预言他将没有好结局,果然言中。
【浅评】世上是否有报应?很难定论,但楚成王弑兄自立,自己的儿子弑父自立也是天理循环,“己之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值得规范的。
按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是晋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