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在位时间很长,前后有43年,他在位期间,做了好多大事,主要有下面几件:
第一件大事当然是平定弟弟段所引起的内乱,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个故事在前面说过就不再重复。
二是承袭父亲郑武公在周朝的官职,并且加大了影响力,到了周平王要看他脸色来处事的程度,最能说明这一点就是他跟周王互相以世子为对方人质这件前无先例的事;
三是在周郑关系恶化之后,胆大妄为假借周王之命伐宋,并且趁机灭掉戴国。这件事要具体陈述一下。事因是郑庄公带着大夫祭足朝见周桓王,被周桓王所讥,又恨又悔正准备回国,此时在周朝辅政的周公黑肩为了平息郑庄公的怨气上门拜访,并私下赠送庄公彩绸两车,有了这些王宫之物,郑庄公就采纳祭足的计策:把这些彩绸分披到十辆车上面,并插上周王用于赏赐功臣的弓箭,对外宣称“宋公不纳贡,周王命郑伐宋。”借周王的名义讨伐宋国。
当时,宋国的国君是宋殇公,他见郑国来犯,就去联结卫国和齐国,卫国比较支持,齐国却抱观望态度。郑庄公采取联鲁,拉齐的策略,也就是以得到宋地归鲁国所有为诱饵获取鲁国出兵,鲁国与齐国一向联姻,就由鲁国约会齐国,又取得齐国的支持,再加上几个小国的跟随,就造成了很大的声势,一下子就攻占了宋国两座城池。
宋殇公见几国兵马来势汹汹极度恐慌,赶紧派孔父嘉带兵抵抗。孔父嘉也算是个有计谋的人,就利用郑国出兵、国内空虚的弱点,反而出兵去攻郑国。庄公得知这个消息后,虽然震动很大,但还是能沉着应对,他先把抢来的两座宋国城池送给鲁国和齐国,取得这两个盟友的赞许(防止他们倒戈)后自己带兵回郑。孔父嘉一时攻郑不下,怕郑庄公挥兵夹攻,就取道戴国,但戴国不买他的账,所以孔父嘉取道戴国就被阻了,他一气之下就忘记了以攻(郑国)为守(迫使郑庄公退兵)的初衷下令攻戴,戴国赶紧向郑求救,郑庄公就假装救兵入城,趁机灭掉戴国,并击退孔父嘉。
四是灭郕国、占许国。郑庄公在伐宋的时候,郕国和许国这两个小国没有响应,就约齐僖公一起讨伐这二国,先灭掉郕国,由于郕国比邻齐国,就大方的送给齐国。许国在郑国附近,占领了许国之后,本想兼并,但为了博取仁义的名声,另立许国国君,再派兵驻守,实际上也是占有了许国,只是表面形式不太而已。
五是助齐国抗击北戎的入侵。当时周朝的版图并不大,在四周都有敌人,中原称之为戎或者蛮。在齐国的北边就有比较强大的北戎威胁,当北戎入侵齐国的时候,齐国靠本国的力量是抵抗不住的,就向郑国请助,郑庄公派世子忽领兵助战取得胜利,得到了齐僖公的感激。
六是大胜王师,年前的周桓王受不了郑庄公的霸道,亲自带兵攻伐郑国,郑庄公与周王直接交锋,郑国大将祝聃更是用箭射中周桓王,周桓王从此以后就畏惧郑国了(如第4篇所述)。
除上面的六大作为外,郑庄公另一个有作为就是生儿子,他一共有十一个儿子,除世子忽外,很有才智的儿子还有三个。但世事难测,他的多子并没有多福,在他死后,儿子们为了争位打得不可开交,君位更替频繁,长时间的内乱使郑国的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此后再也没有庄公时期的辉煌了,最后沦落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这是后话。
【简评】郑庄公的才智应该超越后来的齐桓公,但祭足就远远比不上管仲,所以郑国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行为霸道的大国而已,跟齐桓公的霸业不可同日而语。如果郑庄公拥有管仲一般的宰相,东周的第一个霸主无疑属于他,历史也许就会因之改变。
【简注】郑庄公的名字叫寤生,在《郑庄公掘黄泉会母》一篇中,阿笋按《东周列国志》原文解释,是武姜在睡梦中产下的,所以起名为寤生,武姜也因此不喜欢他。“春秋左传”朋友提出不同看法,寤是难产,阿笋斟酌后,觉得“难产”一说更符合情理,加上“寤生”这个名字本身就包含有难产的含意,谢谢朋友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