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郑交恶----《简要东周列国故事》(5)

(2010-01-04 22:39:19) 下一个
    上篇说到周平王不是一个有作为的君王,是他把东周王朝的王权带进衰落,虽然如此,但他本人的运气却不错,且不说他从一个废太子侥幸逃得生命、接着再发生登基这样的奇迹,只说他登基后的在位时间,寿命,以及在位期间平稳的生活都很不错的。

    周平王是公元前770年登基的,随后东迁洛邑,他在位51年,一直由郑武公、郑庄公辅政,周郑关系一直良好,本来倒也相安无事,后来出现周郑交锋,是因为郑国太叔段谋逆而内乱所埋下的隐患。由于郑庄公要消除太叔的隐患,就把精力用在国内,也就有较长时间没有上周朝洛邑办公,周平王见此,加上自己跟虢公投缘,就想重新委政,把郑庄公的职位转给虢公,但当时郑国强大,虢公怕得罪庄公就推辞了,没想到这件事被庄公安插在朝中的亲信知道后通报给庄公,庄公很不舒服,就在太叔内乱平定之后以退为进,向周平王辞掉官职,周平王有些不安,几次挽留,并且为了讨好庄公,竟然先提出派自己的儿子到郑国当人质,以此来说明自己对庄公的信任,庄公不愿落人口实而推却,见庄公不接受,平王更加不安,虢公见此,就提出互相委质的折衷办法,也就是周平王的儿子弧到郑国为人质,同时郑庄公的儿子忽到洛邑为人质。这样才平息了周郑的矛盾,但天子与诸侯互换人质,就本身就充分说明周平王的王权已经名存实亡,最多也就跟郑国这样的大诸侯国平起平坐而已。

    公元前719年,周平王死,庄公就让自己的儿子忽回郑国,同时把在郑国的周王世子弧接回洛邑即位,没想到弧过分悲伤,竟没福气坐上王位就随父亲平王而去,弧的儿子林被立为王,就是周桓王。周桓王即位之后,认为自己的父亲在郑国为人质,郑国一定看轻自己,加上弧的死,认为是在郑国为人质多年被虐待造成的,所以对郑庄公不满意,他年纪轻,比爷爷敢想敢干就当即解除庄公的职位,庄公忿忿离开洛邑回郑,一心想报这个仇,这就是周郑交恶的根本。

    经过考虑,郑庄公决定先来一个试探,派人去明抢周王室的麦子,果然引起桓王的恼火,就想发兵攻郑,被虢公劝住,认为抢麦子毕竟是小事,加上郑国强大,本身就不排除是故意挑衅的行为,轻率发兵倒会中计,不如隐忍不发。果然,庄公见桓王毫无动静,心里反而不太踏实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如是就相持、相安了三年。

    到了公元前716年,庄公命世子忽监国,自己去朝见周桓王,没想到桓王还记得几年前庄公抢割麦子的事,以“郑国今年是否又失收了”来讥讽庄公,临别的时候又故意送给他一点麦子,庄公很恼火,回去之后竟假借周桓王的名义去攻打宋国,周桓王怀恨在心,一直想攻打郑国,郑庄公也因为怨恨,一直五年不去朝见和进贡周王,周桓王忍不住,不顾虢公的劝说,亲自领兵攻打郑国,庄公发兵抵抗,他手下一名大将祝聃发箭射伤桓王的肩膀,从此年轻的周桓王就恐惧郑国了,再也不敢去惹事,庄公也就借势下坡,派手下人上朝去名义谢罪。

    周郑交恶是以周王失败告终的,此后,周桓王被臣下射伤而无力追究威望殆尽,郑国却因此声威大作。

    【简评】俗话说“忍字心头一把刀”,忍确实是难受,老百姓都如此,何况是周桓王这样的年青天子?但当无力抗争的时候也不得不去忍,否则不忍的结果必定是失去更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