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齐桓公尊周会诸侯----《简要东周列国故事》(25)

(2010-01-19 03:06:27) 下一个
    齐国在管仲治理之下,兵精粮足,百姓都能遵照礼义行事,国力一强大,齐桓公就有了称霸诸侯的念头了,他问管仲该从哪里做起?管仲回答:现在国力比齐国强的还有楚、秦、晋等国,只是这些国家只知道强占地盘,不懂得尊敬周天子,所以成不了霸业。虽说现在周王的势力很薄弱,但毕竟是所有诸侯国的天子,所以要称霸就必须利用周王做幌子,以他的名义来领导其他国家。

    他接着分析:自从郑国祝聃射伤周桓王、五国不听从周庄王的指令、楚国的熊通妄自称王、诸侯不上贡、宋郑等国弑君这些大逆都变成一件很寻常的事情,现在周庄王驾崩、周釐王刚登基,而宋国则刚经历南宫长万之乱,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朝贡周王,借周王的指令会合诸侯为宋国国君定位,以后在内率诸侯尊奉周王、扶持弱小、遏制恃强凌弱的诸侯,对外则抗击外族入侵,这样一来大家都知道齐国无私,来朝见齐国的诸侯就会越来越多,不用动兵戈就能成就霸业。

    对于管仲的剖析齐桓公很合意,就派使者去洛邑朝见周釐王,并让使者向他转达了齐桓公确定宋国君位的用意。这个时候周釐王才登基,一见有齐国这样的大国使者来上朝,可以说是受宠若惊,赶紧答应齐桓公的要求,并许诺:诸侯的事由齐桓公自行决定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他完全没有意见。

    齐桓公取得了王牌,就通知宋、鲁、郑、卫、陈、蔡、曹、邾八国于三月来齐赴会。齐国为了这次盟会,做了好多准备工作:先是筑了一个会盟坛,一共分为三层、高三丈,左面挂钟、右边挂鼓,中间虚设了周釐王的位置,一切的用具相对高档些。

    到了会盟之前,齐桓公问管仲需要准备多少兵车参加会盟?管仲回答:又不是打仗,不需要什么兵车,我们是以礼对待人家。齐桓公同意了,就只是带领管仲几个重臣和亲兵来到会盟坛,他虽很有诚意,但人家并不太卖帐,到了约定的时间,来参加会盟的只有宋、陈、蔡、邾四个国家,齐桓公有些失望,问管仲要不要改期?管仲说:三人都能成众,何况有五国了?再说改期就没信用了,还是按计划进行。齐桓公同意了,就在周釐王元年(公元前681年)的二月底举行了第一次会盟,最主要的内容有二:一是确定宋国的君位,其实也就是一个形式,宋国的御说在公子无知被杀之后就已经登基了,这样做只是更加名正言顺而已,虽说如此,宋桓公还是感谢齐桓公的。二是有四个国家不按周王(其实是齐桓公自己)的指示参加会盟,齐桓公主张讨伐,第一个对象是鲁国,齐桓公跟他们商讨共同出兵伐鲁。

    这次参加会盟的诸侯只有五个,议题也只有两个,但会盟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先是在会盟之前确定盟主地位时候,陈宣公是提议由齐桓公担任,宋桓公当时有求于人,口中虽赞同,但内心是不舒服的,因为宋国的爵位是公爵,比齐国的侯爵高,对于这样爵高而位低的安排就不满,见自己的位置已经“走过场”合法化了,也就不想再委屈自己,所以在第二个议题上他就不再给东道主面子而半途不辞而别回宋国去了。

    齐桓公见宋国如此行为很是恼火,就想立即发兵伐宋,被管仲阻止了,他对齐桓公说: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是征服鲁国,鲁国服贴之后才会同其他国家一起伐宋,齐桓公同意了。

    在第一次会盟中,陈国最支持,蔡国新败于楚国不得不寻找靠山,邾国是小小国不得不听从,其他大国都没有买齐国的账。

    【简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是管仲首创,但应用得最好的是近千年以后的曹操。在当今,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却比比皆是,是可喜?还是可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