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雨春秋

Just a place to 痴语梦呓...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上海话 : 嘎姘头 (3)

(2014-11-21 19:27:09) 下一个
【接上篇】

下面这幅画,描述了十七世纪两位贵族绅士为争夺一共“享”姘头而决斗的情景


我一开始说过,“嘎” 通 “轧”。上海话把“轧”念“嘎”。

人们手头能用的成品合格钢材,最先都是炼钢厂的半成品,比如叫做钢锭的这个东西。而轧钢厂的职能,就是加工钢锭,把钢锭变成人们需要的用具。

轧钢的过程,就是先把钢锭加热,然后就把它放在轧钢厂的轧钢机里头,不断地进行翻滚碾轧和挤压;数度这样的行为过程之后,钢锭就成了符合人们需求的用具了。

钢锭加热翻滚和挤压等碾轧行为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个配对的过程;钢锭通过翻滚和挤压,就变成或配上了需要的形状或要求。轧,也就含有这个配对过程的意思了。因此,加热钢锭的翻滚和挤压等碾轧行为的配对过程,就叫“轧钢。” 简单地说,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叫:轧。

所以轧钢,基本就是个碾轧行为,根据需要或需求进行碾轧,并把钢锭变成符合人们需要或需求的钢板、钢管、或钢梁,等等。

换句话说,婚外恋之男女,从互不相识,到相识,然后又成为不是夫妻的夫妻,也就是个互为需求得到满足或符合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若为姘头,则男女均需经过这么一段犹如轧钢厂里头相类似的数度碾轧、翻滚、和挤压的过程,也就是通常说的“磨合,”才能相互成为合格并有各取所需含义的姘头。 所以上海工人阶级把婚外情的发展过程称之为“嘎(轧)姘头,”真是非常形象化的精辟之论!

伟大领袖曾经说过: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

对此,我非常同意。

由此而论,轧,这个字的本身,就含有相配的过程的意思。哪位看官手头有《辞源》的,给查查,有否这个意思呢?

同样,两个不同事物,要试着配对合适,也是个“轧”或“嘎”的过程。

男女相恋,也是个配对过程,也就是个“嘎”的过程。

男女必先是朋友,然后才能谈婚论嫁。男女试着合适配对做朋友,也就是个“轧”的过程。所以上海宁把男女相恋的过程,叫作“嘎棒有。”

棒有,就是“朋友”的上海话发音。

当然,嘎棒有和嘎姘头不一样。除了嘎姘头是个不好的行为之外,主要还就是嘎姘头,除了行为和形象因素之外,有它独一无二的外来语出典。就是我前头已提及的,姘头,是个洋泾浜英语。

洋泾浜英语,我在上篇讲过,就是发音不太正确又被认为正宗而广为流行的“英语”。那么姘头,又是哪个英语词汇发展而来的呢?

大家对于如何把门装上门框,不会陌生吧?

要把门装上,门和门框之间,得有某种机制把门连上门框。这个机制,就是连接门和门框的 Hinges。上海宁称其为“铰链”或“铰联。”铰链,上海话听起来就像“搞恋”两字。

搞恋的一端是根短小的钢棒,而另一端则是有洞的叶片状小钢版并用螺丝拧在门框上;而短小的钢棒,就附在门上。就这样,把门上的钢棒,对上门框上钢板的洞眼,“哗哒”一插,门装成了!

“哗哒”一插,门装成了;也就是说门和门框相交成为一体。

大家是否留意,搞恋门上一端的那个钢棒,英语叫什么吗?

Pintle!【念:姘头】

对,这英文字读起来,就是 “姘头!”

姘头,就是 Pintle 的洋泾浜说法。至此,姘头的最早出典,其单指男性及 “嘎姘头” 的洋泾浜英语属性,业已揭晓。

把钢棒,也就是姘头,对准搞恋上的洞眼,也就是个“嘎”或配对的过程。所以整个过程,就叫“嘎”姘头。

当然,姘头,并不单指男方;我开头就说了,现代“姘头”一词,男女通吃。

比如从前,也不算很早,也就是七、八十年代吧,沪上某“上只角”静静的午后弄堂,有邻家张阿姨厨房洗菜,透过厨房钢窗,闻听外头有高跟鞋敲打水泥地响声,便抬头注目窗外。很快,有一时髦女子袅袅婷婷飘然而过。阿姨赶忙放下手上正在清洗的青菜,就是北方人所称之白菜,拧上水龙头,吱溜一声开了房门就飞到了对门陈阿姨家门口。抬手刚想敲门,哪料门却吱地自动打开,探出陈阿姨脑门。两人几乎异口同声:

“侬看到伐?”

压低嗓门,两双手指也同时指向时髦女子循去方向:

“诺,14号里头阿毛头啦丫格姘头耶!”

丫,“父亲”的上海话说法。整句话的意思就是: “你看见了吗?”

 “(诺,语气字),(这个女人)就是住14号里头阿毛头他父亲的姘头!”

细心的看官也许注意到,我曾说过姘头,单指婚外恋之男方。但为什么姘头,又演变成具有将女方也一网打尽的功能了呢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