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漏斗子:我军的巡航导弹精度非常令人满意

(2009-03-13 02:51:34) 下一个
2009-03-12 18:25:30

四月份还有青岛阅舰式,这次去亚丁湾的舰估计赶不上了。所以这次轮换的,要考虑不影响四月阅舰式。

目前,亚丁湾护航,参加巴基斯坦和平09演习,准备四月阅舰式,南海、东海战备值班,那一个都不能耽误。几大任务交集在一起,能上桌面的舰艇还是紧巴巴,还是捉襟见肘啊。

不过,这么多任务挤在一起,对海军是个很好的锻炼,也是一个考验。用上新装备后,战斗力如何,就要靠硬任务来体现,这次那么多任务也可以说是一个机遇。

咱也是如此希望,054(尤其A型)去那里,性能上应该没问题。而且正好检验一下,也可以为后续改进提供实战经验。....

老殖民者的宗主国情节是很重的,殖民帝国崩溃后,只是在法律上退出,语言上优势还在,在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还有很大控制力。所以,中国进入这些国家,也非一时一日之功便能完成,要有针锋相对的措施,这些现在正在做。对于资本帝国来说,建立庞大的海外势力集团,肯定能获得高效的“投入产出”比,时逢金融危机,就在这个方向上乘机打击他,如果海外基地只有投入未见产出,就会混不下去。一是占领产品市场,我们工业品进入非洲广度和力度还不够,如果达到像美国那样的市场份额,效果就不同了;二是上游的资源开发,金融危机导致的资金短缺、银行倒闭潮,现在这方面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病灶,虽然我们现在也有困难,但是这个机遇不可多得,这个“拳头”打的还要猛些,别怕鬼子们在联合国色厉内荏的叫嚣,他们拿不出多少实货,就往他们腰眼里戳。

反舰防空还要摆上直升机,吨位所限,“武士”肚子里只能装这些货了。通用化倒是应该改进的,反舰“垂发”确实能在寸土寸金的甲板上,挪腾出地方来。

马纳斯基地这个空军基地如果废了,北约和美军在中亚开辟的空中走廊将失去一个重要的据点。虽然还有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可用,但那里离伊朗太近了,完全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因为提心吊胆,所以美军一直在找更“安全”地点。

随着计划的阿富汗增兵,数万军人以及更多的军方非军方的后勤保障人员,吃喝拉撒、维修配件、军火弹药都要通过畅通的运输线源源不断运进去。空中本来相对最安全,吉国眼看要废了,其他有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巴基斯坦两条陆路通道简直就是“游击战场”,也不知哪路溜子时不时会有“平型关大捷”爆出来,熊经常发作一下,他那边的路也有“短路”危险。借道瓦罕走廊,真是想得出来。

不见棺材不落泪,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就是这样,贪婪决定他们到处伸手,直到被斩断防罢休。

尤其装备,一下子添加,人才都跟不上。空军三代机、海军新型舰艇都是“挑人”的,在全军种或者本部队范围,如果普遍换装,上哪儿再去“选拔”人才?所以,还是要一茬一茬培养,一点一点换装,这符合规律。

关于今年的军费增长说几句

军费增长放慢了,这与目前经济形势有关。前几年的“快速”,实际上有“恢复性”增长在里面,如果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军费开支放在一起平摊,增长并不快。军人经过几次加工资,待遇已经接近“目标”线,再有增长更多的可以填补装备、训练经费。

很多人关注新装备,其实与三军换装速度相比,训练经费还没有跟上,使用新装备、“加强训练”都是要“烧钱”的,没钱投进去,装备放在那里,也是形不成战斗力的。总后某战备油库,过去油品周转一遍大概三年,该油库还研制如何保证储存油品不变质、防潮等方法,获得科技奖,现在半年不到库存油就转一“圈”了,那些科技成果用不上了,可见部队训练很吃“经费”的。用油还只是一个方面,还有维修保养等等,也是要花钱的,各部队都组建装备保障大队,添置设备动辄百万元的。这两档事,是大项不可能从现有开支里面挖潜,需要增加经费。

在换装方面,还是部分部队,对所有部队来说都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这是普散钱口子,网络、指挥系统、数据链等等,差不多的部队都在搞,这个那个报告打上来要钱,数目就惊人了。

军费开支要增加,在恢复性增长以后,稳步提高,增长一点消化一点,用起来更有效益。一下子给太多的钱,有时候“消化不良”,也会造成浪费。

“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航天人在被封锁的情况下,坚定信念,搞出来了,所以他们是脊梁。

航空人,自运十以后,造不如合资、买机租机,脑子里出了虫。出国考察、公务旅游、吃着回扣,忙得不亦乐乎。这种思想路线只能出买办。用技术来搪塞航空人的买办思想,说明对“两弹一星”精神实质就根本没有理解。

导弹在参与常规战方面,近中程—对敌重要设施、战略要点的精确打击,中程—反卫星,中远程—打击移动目标(主要针对航母)。

相应装备试验或者实弹发射,从九十年代开始,到前年结束,改进完善当然继续进行。相应部队编组、部署的第一期也已完成。因此二炮敢喊“首战用我”。这是战略导弹部队开发出的“战术产品”,在核反击战以外,正式担负常规作战任务。

现在随着巡航导弹的研制成功,而且精度非常令人满意,这方面的编组部署还在验证,作战功能还在挖掘。

说句套话,航空业广大职工技术人员是好的,领导层是不行的,烂货一大堆。所以,搞大飞机的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从董事长到总经理都是航天人,把舵的没用一个航空人,真如你说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