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必和必拓购力拓失败收场 中国上交约900亿学费

(2008-12-02 07:39:54) 下一个
上周二,必和必拓最终因为不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放弃对力拓的收购,这场全球矿业领域有史以来最大收购案草草收场。

  尽管中国钢铁业可以为铁矿石供应安全而放心“喘”上一口气了,却也为此付出了约900亿元代价。我们不能不佩服必和必拓的决断,而它更大的成功在于将全球最大铁矿石买方中国“拖”下了水。

  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潮时,恰到好处抛出的“两拓”合并计划加剧了市场对铁矿石价格看涨的预期,中国钢铁业为此放开肚皮“吃”进9000万吨“高价”铁矿石,其最终减值损失可能达350多亿元;而为阻止“两拓”合并成功对中国产业安全形成威胁,中铝公司投资力拓并成为最大单一股东。140亿美元的投资浮亏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44亿元)。仅这两项相加,中方已为“两拓合并”付出了约900亿元代价。

  交了这些“学费”,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呢?分析人士认为至少有三条:一是用产业资本的制造思维来应付金融资本的战略思维,中方胜算率会非常低;二是产业安全是有边际成本的,不计成本的产业安全极可能是个“伪命题”;三是中国钢铁行业如果无法凝聚成一个代表国家利益的完整主体,我们与三大矿业巨头的谈判可能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产业资本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买卖观——需要铁矿石,那就买铁矿石。结果呢?“中国买啥啥贵,卖啥啥跌”。

  再看看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矿业巨头是怎么表现的?

  在2008年全球铁矿石长协矿谈判敏感时期,必和必拓抛出了对力拓的并购计划。全球70%的铁矿石海运贸易量就掌握在这三家手中,而中国拥有6亿吨的钢铁产能,铁矿石自给量不到50%。并购如果成功,那意味着三家铁矿石供应方变成两家。这样一来,在资源战略上丢分的中方在谈判中几乎难有胜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