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假奶粉案多数问责官员重获要职
(2008-12-12 06:37:17)
下一个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被曝光之后,让很多媒体再次“旧事重提”:4年前,劣质奶粉事件在安徽阜阳爆发。一批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的婴儿,让国人对食品安全空前关注。
那些触目惊心的“大头娃娃”,如今是否恢复健康?在奶粉事件中被“问责”的众官员,而今处在怎样的状态之中?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后,作为受害地的阜阳,在食品监管方面有着怎样的改变?劣质奶粉事件,究竟给阜阳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于近日深入阜阳当地,试图寻求答案。
佟树广/文
回访曾经的“大头娃娃”
金秋的阜阳乡下,7岁的小顺正在家门口与一帮小伙伴打闹着,显得十分活泼。
4年的光阴,彻底改变了小顺。“四年前,因为长期食用营养成分不足的劣质奶粉,小顺的头畸形的大,眼看着就不行了。”小顺的二伯说,“幸亏抢救及时,最终保住了一条命。现在,这孩子已经恢复了健康,同正常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在村邻的眼中,小顺从小就很受宠爱。在很多同龄小孩早已断奶的3周岁,小顺的父亲仍坚持让儿子食用奶粉。而且,小顺喝的奶粉从来不在镇上的集市购买,而是到县城和市里批发。“他父亲认为那样更安全,奶粉会更好一些,没想到买的是劣质奶粉,好心办了错事。”一位村民笑着说。
据村民们介绍,食用奶粉不仅没有让小顺更加健康,反而让这个孩子深受其害。当时的他,与同村里的孩子相比,身体格外的瘦弱,动不动就伤风感冒。而且他的头很大,鼻子则显得格外的小。其他的孩子吃饭时狼吞虎咽,小顺则十分厌食。
2004年初,小顺“大头”症状越来越明显,还经常出现手脚抽搐症状,眼看着就不行了。小顺的父亲只好带儿子到镇上医院“瞧病”,但是,医生也说不出“所以然”。
随后,小顺被送到了阜阳市人民医院。经医生诊断,小顺因为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从而正式加入了“大头娃娃”的行列。此时,震惊国内外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被媒体披露。据新华社2004年5月16日发布的消息称,经对阜阳当地2003年3月1日以后出生、以奶粉喂养为主的婴儿进行的营养状况普查和免费体检显示,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的婴儿229人,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计12人。
劣质奶粉事件被揭露后,阜阳当地全力以赴救治受害婴幼儿,并全部予以免费治疗。小顺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了健康。据小顺的二伯介绍,此后几年内,当地卫生部门每隔一段时间都派人到家里回访,每次来都要宣传科学喂养孩子的知识,而且还送给孩子一些“价格不便宜”的奶粉。
经过调养,小顺长得很快,跟村里正常的孩子渐渐没什么两样,脸色逐渐红润起来。今年,他到村小学上了一年级。据小顺的老师介绍,小顺智力发育正常。
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后,小丫也曾经被多家媒体回访。2003年出生的她,因为食用劣质奶粉,个头一度十分矮小,2岁时走路还摇摇晃晃,牙齿才长出两颗。而现在,5岁的她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状态,与其他同龄孩子并无不同。
据小丫的母亲说,由于后期加强营养,加上当地卫生部门经常回访指导,小丫在3岁多时开始全面恢复。“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孩子身体和智力现在同正常的孩子没啥区别,我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据阜阳多个县市卫生部门有关人士介绍,经过回访,大多数劣质奶粉受害婴儿恢复状况良好。
另据了解,阜阳当地卫生部门曾经承诺,劣质奶粉受害婴儿出院以后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跟踪回访。如果这些孩子有什么后遗症,还可以免费接受诊治。对此,不少村民均证实,当地卫生部门隔段时间就要到家中来给孩子体检,而且还发放奶粉。“直到孩子没啥毛病后,他们才没来!”一位陈姓村民这样说道。
那些曾被“问责”的官员们
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后,舆论一边倒地指责阜阳市场监管不力。一时间,问责之声成为主流。而阜阳工商系统的两位小人物,成为首批被问责的责任人。
2004年4月24日,国务院调查组在阜阳市太和县某糖果厂发现一批劣质奶粉,其中有两个品牌列入了阜阳市公布的劣质奶粉黑名单。当此之下,太和县工商局连夜召开党组会议,在未对该批奶粉进行核实的情况下,决定对城东工商所市管员陈春生、宋影予以辞退。理由是,该批劣质奶粉被发现的地点恰好处于二人的辖区之内。
随后,阜阳严肃处理劣质奶粉事件首批责任者的消息经由当地媒体向外界公布,并被云集此地的各家媒体记者迅速转发。一时之间,陈春生、宋影二人拥有全国范围的“知名度”。
其后的2004年6月9日,监察部通报了对阜阳劣质奶粉事件9名责任人的处理情况。除了时任阜阳市市长刘庆强受到行政记大过的处分外,另有数名官员被开除、撤职或责令辞职。此外,安徽省质监局也对阜阳多名质监系统官员予以严肃处理。
而不为外界所知的是,阜阳劣质奶粉事件首批被问责的“小人物”陈春生、宋影在被辞退之后,始终不服气,一直坚持向上申诉。2004年7月23日,阜阳市工商局指定三名同志组成复核小组,利用5天的时间,对陈春生、宋影二人提出的复核申请理由进行调查,最终发现了两人不服的“症结”所在。
阜阳市工商局查明,2004年4月21日阜阳市公布的45种不合格奶粉名单中,明确标注了不合格奶粉的商品名称、标称商标、规格型号、标称生产单位、不合格项目与生产日期等六项具体内容。当年4月24日,国务院联合调查组在某糖果厂发现的奶粉,没有一种与已公布的45种不合格奶粉的六项具体内容完全相同,不能认定为“黑名单”上的不合格奶粉。另外,根据2004年4月17日太和县工商局城东工商所制定的《城东工商所围剿劣质奶粉工作责任书》,某糖果厂不在陈春生、宋影的劣质奶粉专项行动包保责任路段内。因此,不能按照阜阳市政府奶粉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纪律追究陈春生与宋影二人的责任。
综合多方细致调查和审慎考量后,阜阳市工商局选择了实事求是,最终决定撤销对陈春生和宋影的辞退决定。由此,陈春生、宋影二人得以重新上岗。据知情人介绍,经过这一问责事件的折腾,两人的工作态度更加积极。
2004年6月9日,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被责令辞职的原阜阳市工商局局长周毅生告别了自己工作了两年零六个月的阜阳市工商局。据知情人士介绍,周毅生离开的那一天,很多阜阳市工商局的干部到办公楼下为他送别。对于自己被问责,周毅生曾说:“中央对我的处理决定是英明的。”
据知情人士介绍,周毅生算得上是一个“干事的人”,他在任期间对于阜阳市工商系统的干部队伍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为了提高基层队伍素质,周毅生积极促成了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阜阳分校的建立。在劣质奶粉事件全面爆发之前,周毅生领导的阜阳市工商系统就提前数月开始清查市场上的劣质奶粉,并在当地媒体上发布过“不合格奶粉公示”。
这位知情人还介绍,周毅生在黯然离开阜阳后,曾一度闭门对此事进行反思。其后,重回省工商局机关工作的周毅生,一直低调做人处事至今。
“周毅生在去阜阳任职前,就担任省工商局某处室一把手,理论和业务水平都比较高,口碑也不错。让他到阜阳任工商部门一把手,可以认为是组织上对他寄予厚望的。可惜的是,劣质奶粉事件,让周毅生的前程受到很大影响。”一位熟悉周毅生的人士对笔者如是说。
被撤职的原阜阳市工商局分管市场监管的副局长杨伟,在沉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目前已调往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工商局担任副局长,重新回到被撤职之前的位置。被责令辞职的原阜阳市卫生局分管食品卫生的副局长丁丽玲,后转调阜阳另一家市直机关任副调研员,2007年下半年被任命为该局副局长。
此外,原阜阳市市长刘庆强在被问责后相隔一年多时间,调任安徽省环保局担任局长。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绝大多数被问责的阜阳官员,都体现出“担当”的姿态,对处理结果表示“口服心服”。
劣质奶粉事件后,阜阳对此深刻反思,并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全力维护民众消费安全。
曾处在劣质奶粉事件风口浪尖的阜阳市元丰市场,为阜阳市三里工商分局所管辖。事件发生后,三里工商分局创造性地推出三类监管模式。其具体做法是:将监管的市场主体分为三大类,要求大型商场必须及时将重要商品购销情况每日汇报;要求总经销商与批发商在进货时,索要厂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质检报告和购货发票;要求零售经营户建立购销台账和信誉卡,以便在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得到应有的赔偿,并追究销售者的责任。由此,在追查商品购销渠道、保障民众消费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后,国家工商总局与安徽省工商局迅速完善推广这一模式,该模式被誉为市场监管的治本之策。
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后的2004年8月27日,阜阳市工商局出台了《市场巡查实施办法》,要求当地各基层工商所要落实市场巡查包保责任制:城区市场巡查每天不少于两次,农村市场每天不少于一次;严禁巡而不查、巡而失查等执法不作为或避重就轻等执法作风不严谨的现象。
与市场巡查相对应的是,阜阳市工商系统着力推进商品监管关口前移,严把商品准入关。明令各单位必须督促基层工商所和所有奶粉经营户都要建立经营者台账和进销货台账,索取进货发票和销售发票、质量信誉卡,落实经营户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档案。一旦发现相关票证不全的商品,要立即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抽样送检合格并完善备案手续后,方准予上柜销售,从而在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由此,通过市场巡查制度和严把商品准入关口,切实将市场置于有效监管之中。
另据了解,劣质奶粉事件后,阜阳在食品安全方面采取重大举措,成立了药品食品协调委员会,该市常务副市长每季度都主持召开会议部署下一步行动,致力于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逢重大节假日还要加强市场监管。
尽管如此,劣质奶粉事件造成的“后遗症”在阜阳并没有根绝。而最大的影响就是,阜阳的形象由此受到极大的“破坏”。
据公开消息表明,劣质奶粉事件中,阜阳境内查获的55种不合格奶粉,涉及16个省市自治区,但没有一种为阜阳当地生产。“当时,绝大多数媒体没有去追根溯源,而是一致把矛头指向阜阳。这就像你家里进了贼,所有人不去指责小偷,反而指责你没有把门关好。”有位阜阳人士说,“的确,当时阜阳‘没把门关好’,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但是,那些生产劣质奶粉的源头地区更应该对此次劣质奶粉事件负责”。
这位人士还认为,当时问责流通领域尽管没错,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不够的。如果在当时穷追生产领域的造假源头,对奶粉生产厂家进一步严格监管,也许三鹿奶粉事件可以避免。
另一方面,阜阳也的确为劣质奶粉事件付出了代价。当地市民张平说,他每次出差到外地,一提及自己的家乡阜阳,不少人就会谈及“阜阳毒奶粉”、阜阳劣质奶粉等话题,进而会引深说阜阳是一个造假盛行之地。
而阜阳一些官员尽管对这一现象有些不平,但没有就此气馁。他们坦承,媒体的监督和批评,反映出阜阳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现在,阜阳最大的不足就是发展不够,当地官员必须扑下身子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近些年来,阜阳经济发展不断加快。我们希望,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把阜阳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用发展来解决经济社会中出现的众多难题。只有这样,阜阳才能真正走出低谷,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外界的面前。”当地一位高层人士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