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麻生巧施苦肉计 中日友好又升温

(2008-11-04 09:15:57) 下一个
当一个国家的外交辞令与外交模式固定之后,当一组任意组合与其他组合相同或相仿之时,就可以称这个组合所耗费的时期为一个外交周期。通常陷入外交周期的国家,基本上是没得救了。陷入外交周期这种尴尬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样的,如法国的密特朗时期,那就是因为老奸巨猾而使得别人望而生畏。如现在的俄罗斯,就那么几个词,重点就是核,属于把核挂在脖子上的国家,动不动就是核武器、核动力巡洋舰、核潜艇、能够携带核弹头的战略轰炸机。中国外交基本也是如此,就那么几个词,就那么几件事,翻来覆去的说,这种现象在对日本之际,表现的尤为严重。
杀鳖放血莫用重锤
自麻生太郎访华之后,中日关系当中受关注度最高的就属日本自卫队高官否认侵略历史一事。对于此时,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不过对待此时却是错误的观点,把喜事当成丧事办,把丧事当成喜事办。喜的是什么呢?喜的是日本人说的是实话,遥想抗日战争时期,国人对待鬼子、的第一句话总是老实交代,不过现在时代不同了,日本人说实话不招待见了。敌人的实话永远比朋友的实话更值得鼓励,无论任何人,应说真话而说错话,都不是一种罪过,此事主角田母神俊雄也是如此。接着在看他的言论,他说日本的侵略行为是“按条约行事”,对于这点,我并不反对,任何国家在国内需求饱和之后,就会向外输出,邻国自然是首选,在这个层次上,是没有错的。而日本侵略的最大错误就是一种凭主观、凭武力,侵犯了人类最宝贵的自由权,是一种反人类行为。很显然,他犯这样的主观错误,如同他的前辈们一样,从此点来看,日本军队虽然不谈武士道了,可我军队传承的那种精神,依然不容小视。
坦率的说,和族是个少有坦诚的民族,如果是满足坦诚前提,那讲是毫无保留的,甚至往前推算几十年,生命也是可以的。田母神俊雄所撰写的文章,是属于国内征文,自然满足坦诚条件,说真诚的话,并没有什么错,虽然他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我们不能因为他的观点而否决了他的真诚,中国对于日本这类人物,形容词都是固定的。总体来说,日本人的社会是相对简单的,或者是说,因为脑子不够发达,故而简化社会,形成一套套固定模式,使之有理可循,如此一来,避免因脑子转不过弯而受到的批评。
愚民政策对于非愚民自然是限制脑力发展的,可对于真正的愚民来说,那确实一种非常好的政策。日本的愚民政策就属于后者,第一点,日本人害怕失败,害怕受到不认可。在鼓励声中,日本人可以干出许多超乎想象的事情,但是日本人很吝啬赞扬的言语。看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少出现赞扬的场景,大多都是挨耳光。这点是和美国人挂在嘴上的干得好截然不同的,只所以要说美国,是因为要引出来中国,如今中国的孩子是在赞扬声中长大的,如80后与90后,可他们却无法接受批评,而日本的孩子,却是在批评声中成长。表扬的言语就如同火柴一样,会点燃他们所有的激情。人总要死,无论是抗日还是反日,都要交给下一代,到时候是个什么样?内心充满了矛盾。
第二点,日本人缺乏自信。所谓自信,即使在自卑与自大当中能够自我寻找一个平衡点。日本人的自卑与自大,同属缺乏自信的范畴。当这种缺乏自信与严重自虐结合在一起,就酿成了日本特色的切腹自杀。因为不自信,无法相信自我能够复仇成功,故而牵动其内心的自虐倾向,最后自杀。不过日本社会时下面临的自杀,跟欧美相同,无法忍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又缺乏责任感,故而自杀。缺乏自信,在特定场合就表现表现欲,简单的例子,话最多的永远比不说话的更缺乏自信。当日本人的坦诚与表现欲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日本色情影片就出现了;当日本人的缺乏自信(自大)与表现欲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日本动漫影片就产生了;日本人缺乏自信(自卑)与表现欲的另一种展示是很难做个统一标签的,大体上是苦情戏,大家不用觉得没有看过而赶到空洞,其实琼瑶那个著名的亲日派作家所写的小说就是按照日本人的观点写的,拍成的电视剧后仍然依旧。还有一部分被成为励志片,如湖南卫视播出过的《阿信》,在痛苦当中寻找与自我相通的地位,即为自卑。
田母神俊雄所撰写的内在动机就是这两点,至于别有用心之类的,可能性较小,现在日本都很少见因政府不够积极反华而自杀的人了,还有人会毫无个人利益去反华吗?右翼政客无非是拿反华当饭吃,当作政治资本(竞选时政治纲领的一部分),当作政治前途。在日本,反华是要与个人实际利益结合在一起的,没人会拿自己前途开玩笑,军人文职化的自卫队也是如此。无论是中国的亲日派,还是日本的反华派,一些亲日言论,一些反华言论,背后都是有实际利益的,当然前提是不会断送前提。小心谨慎是中日之间的一个共同点,不过似乎中国是因胆小而谨慎,而日本是因谨慎而胆小。
日本历任首相,或者是与涉及到中国的外事部门,对中国所讲的话,都是假话。看看近些年来操控日本政坛的福田派诸位首相,就会得知他们以说假话为荣,也许众人会觉得诧异,可事实如此。说假话,就是为国家利益牺牲了个人名誉,至于创始人,也不大好说,但是发扬光大的人是福田纠夫。后来中曾根康弘创新了一下,在首相任上符合国民需求而反华,在卸任远离国民视野之后,利用前首相身份,符合日本外交需求而打探中日友好。福田流为任内说假话,中曾根流为任后说假话。
好处需要发掘,坏处总是一点即透。这件事是否是苦肉计,不大好确定,但是这件事却在时候形成了苦肉计的作用力。不容置疑,每个人都有好大喜功的一面,对于好大喜功的人来说,这起事件是比较不错的宣传材料。
一.改组日本政坛的一个迈步。因为中日友好就是对以限制本国反日为交换条件限制日本反华,现在倒好,麻生太郎对田母神俊雄做出了人事调动,达到了以中日友好为突破口,限制日本右翼政客言行的目的,使日本右翼政客屈从与现任首相对话政策。双方对中日友好都是心有余悸且互相猜疑的,我只说胡主席的高明之处,日本政客是家臣,可却是派首是家臣,而自民党总裁即使是将军,这些家臣对于将军来说就是陪臣,无需服从主仆关系,可却需要维持情面关系,如此一来,日久必定产生间隙。在自民党之外还有日本政坛第一战略家小泽一郎虎视眈眈,中日友好维持的时间越长,日本政坛所面临的危机越大,等到日本政坛爆发危机之时,小泽一郎借此彻底改组日本政坛,日本再想对中国产生危机就不可能了。
二.大国责任感的直接写照。对内可以说是配合小泽一郎改组日本政坛的一个迈步,对外则可以形容为中国拱卫了受日本曾侵略过各个国家精神文明的安全,也就是有力的反击了日本肆意践踏国家荣誉感。美国能够提供军事防务,可却无法保障一个国家的精神领域不受侵犯,可中国却能有力的反击了日本,对于入主东南亚是拉近距离的最佳途径。
如果按照这种思维,中日关系取得进展,麻生太郎就能便被动为主动,提要求,反过来用中日友好来牵制中国。或许这种追求是福田康夫的,可绝对不会是傍流出生麻生太郎的,他要的就是利用日本作何牺牲都无法满足中国的外交固定模式,来使日本全民性反华扩散开来,如此一来,中日友好反倒为日本赢得了时机。当中国在系餐巾之时,日本在磨刀,保证刀不生锈,这就是麻生太郎要借田母神俊雄事件实施的战略目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